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經濟增加值的問題

關于經濟增加值的問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07:28:28

近年來企業界紛紛提出“現金為王”,資金管理受到極大關注,但從現實情況看,“利潤至上”仍是主流,資産收益率(ROA)、淨資産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等重要概念都與利潤相關,企業以此為主要考核指标之一,大衆投資者将利潤作為企業重要的評價指标。但是在當今時代,經濟增加值是比利潤更能反映企業真實價值創造情況的指标。

經濟增加值更能反映企業真實情況

首先要說明的是,經濟增加值觀念源于管理會計的“剩餘收益”(RI),并非新鮮事物。經濟增加值觀念最初隻在美國一些大公司使用,直到 20 世紀 80年代之後,随着整個社會從工業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金融社會,在美國思騰思特公司的大力提倡下,經濟增加值觀念從理論走向實踐,并成為“當今最熱門的财務觀念”。思騰思特公司甚至宣稱,如果 21 世紀的經理人不懂經濟增加值,就是 21 世紀的“經濟文盲”。

這實際上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利潤為什麼會退居其二?其實單純就概念來看,利潤和經濟增加值指标本身沒有優劣之分,隻是環境的适應性不同。總體而言,利潤指标适用于工業經濟社會,經濟增加值則适合金融社會。

因為在金融社會,企業資金的來源非常豐富,這使得企業的經營活動包含兩大類:生産經營和資本經營,相應地,成本也就包含兩大塊:生産經營成本和資本經營成本(簡稱資本成本)。生産經營成本發生于企業生産經營過程,包括生産成本和期間費用,主要與有形的生産要素市場相聯系;資本成本發生于企業資本經營過程,主要與無形的金融市場相聯系。如此,有形的生産要素市場與無形的金融市場共同影響着企業成本。

從資産負債表的右邊可以看到,企業的資本來源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債務資本,一類是所有者權益。相應地,資本成本也包括債務資本成本與權益資本成本。但在計算利潤的時候,現代财務會計對這兩類成本卻區别對待。債務資本成本可能資本化但最終都費用化,影響利潤。權益資本成本卻作為利潤分配處理。這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先有利潤再分配,權益資本成本不影響利潤。進一步來說,企業隻要調整資本結構(如“債轉股”),降低負債比率,就可以“創造”出“會計利潤”。

可見,利潤這一指标存在成本補償空間問題,沒有完全補償所有的資本來源要素成本,更具體地說,隻補償了債務資本成本,并沒有完全補償資本經營成本,尤其是權益資本成本。在金融社會,資金來源多元化,每一塊錢都應該算成本,而利潤天然地認為股東的錢是免費的,這顯然不符合資本的特征(資本的特征是追逐利潤)。而且即便企業

賬面上出現巨額的“會計利潤”,也有可能“虧本”經營。此時,企業非但沒有創造價值,相反,還可能減損價值。這種情況下,就産生了經濟增加值。經濟增加值,在數量上是企業經營所得收益扣除全部要素成本之後的剩餘價值,更能體現一家企業是否真正賺錢、是否真正創造了價值。

采用經濟增加值指标會帶來的益處

采用經濟增加值這一指标,給企業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轉變觀念。比如,采用利潤指标的情況下,企業各個部門都會要資金、要投資,但采用經濟增加值指标後,這些部門向公司要資金時,首先要搞清楚這筆資金所創造的價值能不能夠涵蓋權益資本成本,如果不能,那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從市場評價看,一家企業是否真正在創造價值,我們很難單從利潤指标進行準确判斷,但引入了經濟增加值後就會一目了然。因此,采用這一指标還促使企業的行為發生轉變,引導樹立資本成本觀念,抑制過度投資,降低資本占用,注重資本運用效率。

國外企業比較早采用經濟增加值指标,我們國家情況特殊一些,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先采用了這一指标。根據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第22号令《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從2010年開始,中央企業引入經濟增加值考核指标,并淡化“會計利潤”和淨資産收益率考核指标。此後,中央企業經營者的考核标準中一直都強調經濟增加值指标,在其帶動下,外資企業以及部分民營企業開始采用這一指标,現在總體來看,運用還是比較普遍的。

要很好地運用經濟增加值這一指标,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實事求是地說,目前我國企業應用經濟增加值指标,總體上成效并不好。為什麼呢?經濟增加值背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利益相關者理念。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是要扣除全部要素成本,這意味着全部要素的提供者是平等的,各得其應得的部分——債務資本的提供者即債權人得到利息、權益資本的提供者即股東得到其期望得到的收益。而利潤指标是要扣除債權資本成本(把債權人看成外部人),把剩下的收益分配給股東,背後的邏輯是股東至上。

所以,企業在決定運用這兩個指标時,首先應該考慮自身的邏輯是什麼。股東至上和利益相關者的邏輯并沒有絕對的對錯,但都應該适合企業發展的需要。

其次,在既定邏輯下,要明确企業的戰略是什麼。采用利潤指标作為考核指标,會有意無意地鼓勵經理人把企業做大。比如,我們知道賒銷能夠創造利潤,利潤增加了、企業規模做大了,應收賬款也越來越大,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利潤是你的,錢在别人手裡。而如果采用經濟增加值指标,這些應收賬款就必須計算資本成本,亦即該指标鼓勵企業盡快收回款項并盡快再加以運用,促使企業經營模式從利潤主導模式轉向價值主導模式,進而改變經理人的行為模式。經理人需要考慮企業所有資産的資本成本,進而會直接關注與企業庫存、應收賬款以及機器設備相關的成本,更為謹慎地使用各種資産,快速處理不良資産,減少消耗性資産的占用量,減少不必要的規模擴張。

确定了上述這些内容後,企業再選擇哪一個考核指标就很明确了。如果企業現階段的戰略目标是做大,選擇經濟增加值顯然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我們很多企業沒有用好經濟增加值指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貿然跟風采用,沒有考慮前提條件。

關于經濟增加值的問題(讀懂經濟增加值)1

經濟增加值指标對于整個經濟發展有哪些促進作用

這可以股票市場為例來說明。我們現在雖然非常強調“現金為王”,但資本市場依然是“利潤至上”,衡量上市公司績效的指标都以利潤為基礎。在人們的觀念中,有利潤就代表着賺錢。但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利潤隻是補償了生産經營成本,并沒有完全補償資本經營成本,所以會出現賬面上有巨額利潤、實際上卻在虧本經營的情形,其中虧的就是股東(投資人)的錢。而如果采用經濟增加值指标,我們可以很容易判斷哪些上市公司在創造價值,哪些隻是在“圈錢”。

另外,投資人之所以進行投資,是期望該企業能夠做投資人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情,獲得投資人自己所不能獲得的收益率。如果一家企業所産生的報酬率低于銀行存款利率,根據經濟增加值指标,該企業就沒有創造價值,投資人也完全沒有必要把錢投入其中。

目前我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以散戶為主,總體上專業度不高,對經濟增加值這類财務指标也不太關注。歐美一些國家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以機構為主,其有必要也更有能力研究這些财務指标,運用這些财務指标進行判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