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劄記〕李建學
閑翻期刊,于《新華文摘》2022年第十五期看到一則短文——《文房奇葩——文刀》,作者周隼。
有點意思,摘錄一段存記。
文刀也被譽為“文房第五寶”,是古代文人用來裁宣紙的刀子,不過本着“文房不藏刀刃”的宗旨,文刀一般是骨質的。相傳“坐懷(槐)不亂”典故中的主人公柳下惠,就是文刀制作的祖師爺。柳下惠被人稱為“和聖”,自幼聰明好學,其父為魯國司空,管理宮殿與城建。柳下惠看到建築所用的諸多邊角木料,就動手做成鏟子、刀子,給鄉人用。刀類主兇,柳下惠為防止别人用其做出傷人之事,便在鏟子、刀子上刻上文字。鄉人便将刻有文字的刀具稱為“文刀”。
文刀,原來如此。柳下惠另有逸聞趣事。
讀此文得知,“筆、墨、紙、硯”為文房四寶;“文刀”排行老五,卻早于其四位兄長;在紙張發明前,已用于百姓生活了。
生長于窮鄉僻壤文化落後之域,至今沒見過文刀;因為貧窮和落後,早年使用過木勺之類的廚具。早年粗糙的木勺,竟然跟文刀有些同祖同源。
有些小木匠手藝的父親,青年時經常在農業生産隊上工的空隙裡,利用邊角料制作木桶、木勺等自用,也賣一點補貼生活。小時候的印象裡,馓飯必須是長把木勺的專屬。鐵勺鋁勺柄短容易發燙,且有把鐵鍋攪壞的隐患。不知“文刀”,連這個優雅的詞都沒有聽說過。
胡亂猜想,近代的文房似乎不怎麼使用木質和骨質的“文刀”了。
至于柳下惠,熟知“坐懷不亂”。
據說柳下惠姬姓、展氏、名獲、字季禽,為魯國柳下邑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曾任魯國士師,掌管刑罰獄訟之事。作為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其“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傳頌。孔子譽其“被遺落的賢人”,孟子尊其“和聖”。
“坐懷不亂”的典故,最早見《荀子·大略》:“柳下惠與後門者同衣,而不見疑,非一日之聞也。”這個故事自漢代以來,流傳甚廣。有寒冷夜晚,柳下惠露宿城門,遇一無家女子。柳下惠恐其凍死,叫女子坐在懷裡,解開外衣把她裹緊;二人同坐一夜,并未發生非禮行為。于是柳下惠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
有關“坐懷不亂”的傳說,版本較多;核心就一條:柳下惠懷抱妙齡女子一夜,不為所動。
如此正人君子,多少有些“禽獸不如”的意思。用來“模範”男人的德行,也隻能教化君子或書呆子之類。柳下惠之舉,今人頗不以為意;好事者多有争論,猜測柳君心理或生理有問題等。其實,柳下惠不僅“坐懷不亂”,他在做人和做事諸方面,也多有建樹。隻不過後人記住的是男女之事,感興趣的是他對待男女之事的“超常”态度。
文房第五寶源自柳下惠的發明創造,當然是生活用具的延展性所緻。柳下惠本人肯定沒想到其木工制作,會成為漢代有紙、特别是宣紙盛行後的文刀,并位列“文房五寶”。正如其懷擁妙齡女子而不曾意亂行迷,結果有些意外。
2022年8月26日晨于西安•家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