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豬肉中國人最愛吃的一種肉類之一。辣椒炒肉、紅燒肉、糖醋排骨、椒鹽排條…大部分家庭的餐桌上都少不了豬肉。
有數據顯示,豬肉比羊肉或牛肉含有更多不飽和脂肪,更加健康。此外,它還能提供維生素B和礦物質,對人體非常有益。
平時大家去市場上買豬肉的時候,有沒有發現豬肉的肉皮上面,有的蓋紅色章,有的蓋藍色章?
豬肉為什麼要蓋章?
大家都知道,豬肉的檢測是非常嚴格的。而給豬肉蓋章,也是檢驗豬肉合格的重要依據。隻有通過了國家食品安全檢測的豬肉,才能蓋上章出售。所以,大家看到蓋了章的豬肉,就可以放心買了!因為這些都是檢驗合格的豬肉!
一般章的顔色有好幾種:紅色、藍色、紫色和綠色,而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藍色和紅色的章。
有些人認為,豬肉上面蓋了紅色章就表示這是母豬肉,蓋了藍色章就是公豬肉,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印章顔色和豬的公母沒有關系。
藍色的章,是由動物檢疫站加蓋的滾動檢疫印章,檢驗這個豬肉是否值得放心食用。
紅色的則是由定點屠宰企業加蓋的肉品品質檢驗章,檢驗豬肉是否合格。
總之,顔色的使用跟不同地區的不同規定和使用習慣有關系,跟豬的性别是一點關系都沒有。
買豬肉的時候,你是否會查看印在豬肉上的檢疫章?之前,一則跟豬肉檢疫章有關的帖子也在網上傳開了:
▷ 蓋圓形印章,代表是經過獸醫部門檢測并合格的,可以放心地買了,上面還有檢疫的時間和地點。
▷ 長方形或橢圓形,則說明該豬肉不能直接出售和食用,必須煉油後才能食用。
▷ 三角形的章代表豬肉必須在規定時間内進行高溫處理才能出售。
▷ 豬肉身上有一種形狀的章是絕對不能買的,那就是“X”形,它代表該豬肉是被禁止出售和食用的, 是“問題”豬肉。
可是,這些内容是真的嗎?
豬肉章形狀謠言粉碎
三角形章:豬肉必須在規定時間内進行高溫處理才能出售。
真相:上世紀60年代出現過,現在已經不再使用。
長方形章:不能直接出售和食用。
真相:現在的檢疫章是長條形狀,長方形是因切割造成的誤解。
橢圓形章:不能直接出售和食用。
真相:從未有過這種形狀。
X 形章:該豬肉是被禁止出售和食用的,是“問題”豬肉。
真相:這種章不允許在市面流通,代表豬肉存在疫病,正常情況下,消費者看不到這個。
圓形章:代表經過獸醫部門檢測并合格。
真相:圓形章雖然存在但不是檢疫章,而是品質章,是一種商業行為。
豬肉章可以吃嗎?
豬肉上的印章能吃,印章藍色液體是食品藍檢驗标記專用液,這種專用液由亮藍(常用作藥品和食品的着色劑)、酒精、甘油、維生素C、蒸餾水等混合攪拌溶解而成,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可食用原料,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危害。
買豬肉必須知道這些
可以銷售的“合格豬肉”必須要有“兩章兩證一報告”:
①兩章:檢疫驗訖印章(藍色滾筒形狀)和肉品品質檢驗驗訖印章(一般為圓形)
②兩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肉品品質檢驗證明。
③ 一報告:非洲豬瘟檢測報告。
小小一枚檢疫章,竟然涵蓋了這麼多的信息。此外,挑選豬肉時,還可以通過“兩看一摸一聞”,來判斷豬肉的品質。
看豬肉的外觀
新鮮和健康的豬肉,瘦肉部分顔色呈鮮紅色,顔色為紅色或者粉紅,如果是暗紅色的屬于比較次;肥肉部分是白色或者乳白色,且質地比較硬。豬肉要光澤,沒有液體流出,肉的表面沒有任何斑點。
聞豬肉的氣味
拿豬肉在鼻子附近聞聞,好的豬肉具有新鮮的味道,略帶點腥味。一旦有其他異味或者臭味,就不要買,可能是次鮮或者變質豬肉。
手指觸摸豬肉
用手指壓下豬肉,豬肉要有彈性,如果用力按壓,豬肉能迅速地恢複原狀,如果癱軟下去則肉質就比較不好;再用手摸下豬肉表面,表面有點幹或略顯濕潤而且不粘手。如果粘手則不是新鮮的豬肉。
用水煮肉,看湯汁顔色
煮肉的湯應透明清澈,油脂團聚于湯的表面,具有香味。如果不是,則買的豬肉不是新鮮的豬肉。
豬肉的各個部位介紹
1、豬頭肉:裡面包括上下牙颌、耳朵、上下嘴尖、眼眶、核桃肉等。豬頭肉皮厚、質地老、膠質重。适宜涼拌、鹵、腌、熏、醬臘等。
2、槽頭肉(又稱頸肉):其肉質地老、肥瘦不分,宜于做包子、餃子餡,或紅燒、粉蒸等。
3、前腿肉:這個部位的肉半肥半瘦肉質較老。适宜涼拌、鹵、燒、腌、醬臘、鹹燒白(芽菜扣肉)等。
4、前肘(又稱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膠質重。适宜涼拌、燒、制湯、炖、鹵、煨等。
5、前腳(又稱前蹄、豬手):質量比後蹄好。此處隻有皮、筋、骨骼,膠質重。适宜作燒、炖、鹵、煨等用。
6、裡脊皮肉:此處肉質嫩、肥瘦相連。适宜鹵、涼拌、腌、醬臘或做回鍋肉,肥膘部位可做甜燒白等。
7、正寶肋:此處肉皮薄,有肥有瘦,肉質較好。适宜蒸、鹵、燒、煨、腌,可烹制甜燒白、粉蒸肉、紅燒肉等。
8、五花肉:這個部位的肉因一層肥一層瘦,共有五層,所以叫五花肉。其肉質較嫩,肥瘦相間,皮薄。适宜燒、蒸、鹹燒白、紅燒肉、東坡肉等。
9、後腿肉:此處肉好、質嫩,有肥有瘦,肥瘦相連,皮薄。适宜做白肉(涼拌)、鹵、腌、做湯,或回鍋肉等。
10、後肘(又稱後蹄膀):質量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1、後腳(又稱後蹄):質量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2、臀尖:肉質嫩、肥多瘦少。适宜涼拌(白肉)、鹵、腌,做湯,或回鍋肉。
13、豬尾:皮多、脂肪少、膠質重,适宜作燒、鹵、涼拌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