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點什麼不難,難的是堅持寫點什麼。
在如今這個“屏”時代。書寫,成了一件略顯奢侈的小事兒。
然而,在甲和燈抄經群,卻有一群人,在楊葵老師的帶領下,每天堅持不懈。
淘淘,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地藏經》第67天
“我抄經其實也才兩個多月,兩個多月來能一直堅持,很有成就感。這得益于群裡好多師兄、老師一直以來的堅持,也給了我繼續的動力,所謂‘助緣’吧。”
從姥姥那裡得了一堆寶貝——老人家的“經書”手抄本。
看着這些寫滿字的信紙,除了小心翼翼,隻剩默默震驚。已經八十高齡的老太太,沒念過書,識字還多虧了解放後的“掃盲班”,隻為修身養性,隻因自己的信仰,竟能寫出如此“鴻篇巨著”。
“我無法估測抄本的字數,隻能用厚度來定義——15厘米。”
可能這些手抄本沒有任何價值可言,将那些“經書”複印出來,也不過半天時間,若将其打成電子文檔,或許還不夠10兆。
“然而,我在這上面看到的,是時間。當然,還有那串已經二十歲的星月菩提。”
不要再說時光一去不複返,不要再說抓不住時間的尾巴。為什麼不嘗試着把時間裝起來,密封上,保留住?一張老照片,一支舊鋼筆,一個泛黃的作業本……
《地藏經》第68天
如今,80多歲的姥姥已經沒法再繼續她的“事業”了,外孫卻繼承了她的衣缽。
隻是耳濡目染,姥姥從沒有特意給我講過這些事情。我姥姥就是默默地抄經、拜佛,不去鼓動别人,也不吹噓功德,更不趕廟會。就是默默的,靜靜的。很小的時候我隻知道姥姥信佛,每天早晚要念經拜佛,不要去打擾她,對其他的什麼都沒有概念。
《地藏經》第66天
終歸是和佛有緣,初中時懵懂的淘淘看百家講壇,錢老講玄奘西遊記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真正在他心中種下種子的是中央十台的紀錄片《敦煌》。
敦煌裡保存了很多文字資料,很多佛經,甚至有很多寫錯字的佛經,作為“法寶”,即使是寫錯了,也不能随便丢棄;于是才有了現在的敦煌文獻。
“我就在想象當時的畫面,一個小和尚,在一個又黑又小的房間裡,一字一句,一筆一劃,就這樣一輩子。”
去年浴佛節,淘淘也受了三皈依。
我在唐山念的大學,真是機緣巧合,一次和同學逛街踏青,碰巧有一個興國寺在舉行法會,拜《法華經》。
“我以前從來沒去過寺廟,對佛教也沒概念,也沒什麼接觸,那天見到那個場面就一直哭,然後就總去,一直拜完了《法華經》,然後就皈依了。說了您可能不信,我就是沒有緣由的哭。也不難受,也不痛苦,就是有眼淚,止不住啊。”
“有一種遊子歸鄉的感覺。剛剛走到村口,看見了那棵老槐楊的時候是最動情的,比進了家門見到爹娘的時候還要強烈。”
淘淘說他皈依不能說和姥姥一點兒關系都沒有。她不說大話,不議論别人,不大喜不大悲,也不生氣,也不貪心,生活簡單素樸,街坊鄰居有求必應。“她教我,當下即是修行。”
《地藏經》第65天
何處修行?一切事,一切世。
“後來我發現然後發現甲和燈竟然也意識到了“抄寫”的力量,竟然還建了群——這便是我的幸運了。”
以前沒碰過毛筆,也不懂書法,用那種金色的油筆寫了兩頁,鋼筆寫過一頁,最後還是用的毛筆。最開始隻能寫三五個字,手就酸了;後來能寫一行、三行、五行,然後是半頁、一頁。抄了六十多天,終于發現原來是偷懶,沒懸腕,還是不夠精進啊!
人生如字,一筆一劃,認真寫上一輩子,也便功德圓滿了吧。
想和淘淘一樣,堅持抄經這件小事兒?
請在甲和燈app微信後台回複“抄經”,加入抄寫群。
點擊微信公衆号今日閱讀原文,四大名家抄經紙請回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