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

娛樂 更新时间:2024-06-30 11:19:13

最近達康書記的表情包一夜間火了起來,《人民的名義》你看了嗎?一部好看的電影或電視劇除了需要跌宕起伏的情節,還要有引人共鳴的細膩情感。而食物,正是情感的載體。不管是當官還是老闆都不離不開吃飯,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在劇中吃飯的場景很多,美食也不少。

早餐是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隻有早餐攝取了足夠的能量,人才能在一天的開始保持一個較好的狀态。而大家對早餐最大的追求,則莫過于美味實惠。這不,《東江時報》的記者們最近就以吃貨的名義,去品嘗,哦不,是去試鏡最具惠州味的早餐。哪些早餐最具“惠味”,最有資格成為《吃貨的名義》(第1季)中的主演?歡迎讀者參與評選。

01号選手:湯粉(代表:橫瀝湯粉)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1

豬腸粉。 《東江時報》記者朱冰 攝

豬腸粉是惠州地道的傳統小吃,豬腸粉的蒸制是以竹窩盛稀米漿蒸成薄粉皮,再将粉皮卷起成長條形,因其狀如豬腸而得名,也稱“卷粉”,白如雪,薄如紙,以特别嫩滑而著稱。

在惠城區府前橫街一巷2号(步行街牛雜街老一小旁邊)有家隐藏在小巷子裡的早餐店,從1983年開業至今已有34個年頭了,這家店的豬腸粉一直就是記者的至愛。溫度适中的腸粉,淋上特制的甜醬,再拌上炒香的芝麻,吃起來鮮香滿口、細膩嫩滑。

03号選手:枸杞湯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2

枸杞湯。 《東江時報》記者範文燕 攝

惠州人有早上喝湯的習慣,一碗枸杞葉豬雜湯,不僅味道鮮美,還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喚醒你的早晨,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枸杞葉豬雜湯最近入選“廣東早餐排行榜”,這也算實至名歸了。

在惠州的早餐界,枸杞葉豬雜湯确實有着重要的地位。東時記者試吃了惠城區西堤路一家早餐店的枸杞葉豬雜湯。食客點餐時喜歡直接說要枸杞湯,新鮮嫩綠的枸杞葉子搭配早上現殺現運的豬雜,是這款早餐新鮮美味的關鍵,沾上老闆特制的醬料,豬雜會呈現出不一樣的風味。

04号選手:豬肉湯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3

豬肉湯。 《東江時報》記者侯縣軍 攝

豬肉湯,特别是缽仔豬肉湯,是惠州人再熟悉不過的一種湯。惠州人愛喝湯,豬肉湯可謂餐前飲品,配以主食,一頓飯才算完成。記者近日上午在惠州江北三新的一條早餐街上去吃豬肉湯。

十來塊肉片,一塊豬骨,幾片豬肝和粉腸,這是豬肉湯全部主料,經過清蒸後特别鮮甜,加上些許蔥花和胡椒粉,鮮味更濃。一碗豬肉湯下肚,惺忪睡眼立刻開明,再順勢吃一份面食或者糕點,身體便有了開啟一天勞動的能量。

05号選手:豬紅湯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4

豬紅湯。 《東江時報》記者張荟婷 攝

在惠州,豬紅湯是一種常見的小吃,下至街邊小店,上至高檔酒樓,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日前,東時記者走進惠城區麥岸路的一家餐館,點了一碗豬紅湯試味。

這碗湯咋一看上去其實沒什麼特别,但吃起來卻别有一番滋味。湯中加入了姜絲、胡椒粉,微辣中去腥去膩,一口下肚,開胃又健脾。再來一口豬紅,軟如豆腐,鮮淳溢滿口齒之間。一小碗下肚,隻需要5元便足以飽腹。日常中,豬紅被視為便宜的補血“聖藥”,早餐來一碗豬紅湯,填腹補身相得益彰。

06号選手:雲吞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5

雲吞。 《東江時報》記者邱慧樂 攝

說起雲吞,估計惠州不少街坊都會想起惠州市第二中學附近的一家老字号。來吃過的人都會感慨,吃個早餐還得跟搶一般。

這裡的雲吞皮薄肉滑,滿滿的鮮蝦味道,遠遠就能聞到。店家從一而終地堅持手工制作,内餡用的是新鮮豬肉,食客一嘗就清楚。當牙齒咬破表面那層薄薄的雲吞皮,湯汁立即溢滿口腔,再嚼上幾口,裡面是細膩彈牙的餡料。對了,如果你能吃辣,一定要配上這裡特制辣椒醬!感覺還能對老闆喊“再來一碟”。

07号選手:惠州油條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6

惠州賓館的油條。《東江時報》記者周智聰 攝

油條是再平常不過的一種小吃,而到惠州賓館喝早茶的食客,大多都會點上一碟油條。

油條全國各地都有,但惠州人制作的油條,獨具特色。惠州油條精短、色澤金黃、皮酥肉韌,油而不膩,最特别的是帶着蒜香味,食後留香,令人回味無窮。

2016年11月,首屆中國金牌旅遊小吃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全國共有200道美食上榜,惠州有兩款小吃榜上有名,其中一款就是東江密制油條。

08号選手:豬雜粥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7

豬雜粥。 《東江時報》記者劉豪偉 攝

豬雜粥是廣東地區漢族傳統小吃,滾燙白粥中加入豬心、豬肝、豬舌等食材,經過一段時間的熬制,綿稠的白粥與新鮮豬雜相互吸收彼此精華後,再加入香蔥、枸杞葉點綴,這樣,一份鹹中飄香、香中帶鮮的豬雜粥便新鮮出爐了。

這樣的豬雜粥在惠城區龍豐路市第八中學斜對面就有一家。這家豬雜粥特别的地方是配有青椒圈、洋蔥圈等蘸水,一片片豬雜經蘸水浸潤,入口也是别有一番風味。随後,再來一口溫潤的粥水,真是越吃越有味道。

09号選手:炖盅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8

炖盅。 《東江時報》記者姚木森 攝

一個炖盅再配份腸粉或其他什麼的,這是不少惠州人的早餐搭配之一。在惠城區江北21号小區對面,有家主做炖品的餐館。東時記者日前走進這家餐飲想點個炖盅時,選擇困難症卻又犯了:西洋參炖雞、枸杞頭炖豬骨……各種炖盅的功效不一,有提高免疫力的、有潤肺護肝的、有清熱解毒的,選擇就是這麼多。一份滋補清潤的炖盅下肚,一天的精氣神立馬從味蕾開始恢複。

10号選手:炒米絲(炒河粉)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9

炒米絲。 《東江時報》記者王照冰 攝

說到炒米絲(河粉),估計每個在惠州生活的人都不會陌生,但每家店的炒米絲,因配菜和廚師功力的不同而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滋味來。在惠城區江北文明一路六巷一家早餐店,記者就愛炒米絲。金黃的米絲晶瑩透亮色澤誘人,金豔豔的雞蛋、淺白或淺褐色的肉片、綠瑩瑩的青菜鑲嵌其間,夾上一筷吃到口裡,柔韌之中夾着爽滑或清脆,讓人欲罷不能。

11号選手:阿嬷叫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10

阿嬷叫。 《東江時報》采集

阿嬷叫是惠州傳統的油炸類風味小吃,已有300多年的曆史。在惠城區橋東的一些小巷口,常常可以見到簡單的爐竈支起油鍋,以白蘿蔔絲、蝦米、肉粒,和以調好味料的面粉漿,用小網簍舀放進沸油鍋中慢火煎炸,出鍋便成小碗狀的“阿嬷叫”。相傳這種風味的起名與老太太有關,惠州人稱祖母為“阿嬷”,當年,惠州剛出現阿嬷叫時,油炸香味濃郁,連掉光牙齒的老太太也被香味吸引過來,因此便得名“阿嬷叫”。阿嬷叫外酥内軟,有蘿蔔的清香而不油膩,噴香可口。

12号選手:包點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11

“水門包子”。《東江時報》記者劉乙端 攝

不少人的早餐離不開包子,街頭巷尾旮旯都有包子香彌漫,引得過路行人口水直流。日前,記者來到一家位于惠城區水門路的包子店,這家店雖然店面看上去很破舊,但每天門前和店裡都圍滿了顧客,每天都要接待幾百名顧客。

這家店從1984年開始做包子,至今已有30多年,每天早上7時準時開門營業,熱氣騰騰的包子一出鍋,白胖白胖的,份量大、餡料足、食材新鮮,所以頗受街坊歡迎,經常包子一端上來,等待的顧客馬上湊上前去搶購,常常是不到半個小時,新鮮出爐的包子一個不剩!

13号選手:糯米雞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12

糯米雞。 《東江時報》采集

揭開糯米雞的葉子,就散發出糯米和葉子的清香,咬一口就能看到裡面的冬菇、木耳、胡蘿蔔、雞肉……還有飽滿的肉汁,想想就垂涎欲滴了。

14号選手:蘿蔔粄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13

蘿蔔粄。 《東江時報》記者蔡偉健 攝

蘿蔔粄是惠州客家人的傳統食品,按照傳統,每年冬至到春節期間客家人會不間斷地做這種食品。現在作為一種惠州本地的美食,早已不再要等到了冬至後才吃得上。在惠城區水口大湖溪湖西二路一街,在市場邊上一間早餐店出品的蘿蔔粄,是附近居民早餐的常客。粄皮厚度适中順滑有嚼勁,而餡料是客家人常用的食材,主要有蘿蔔、冬菇、瘦肉、大蒜、臘肉等,入口滋味濃郁鹹香,滿滿的客家傳統滋味。

15号選手:粽子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14

粽子。 《東江時報》記者朱金贊 攝

惠州的不少街頭巷尾,大多能看到擺攤的阿姨在賣粽子。而在惠城區橋東惠陽高級中學出門左轉直走150米左右的惠新東街52号,就有一家專賣粽子的小店。老闆娘阿菊說每天能賣掉約2000隻粽子。

阿菊說,她家從2006年開始做粽子,現在已經有8多年了,品種有堿水粽、綠豆粽、紅豆加蛋黃粽等多種口味。每天早上6時準時開門營業,經常粽子一端上來,很快就賣光。

16号選手:皮蛋瘦肉粥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15

皮蛋瘦肉粥。 《東江時報》記者廖桂旭 攝

皮蛋瘦肉粥,是粥中最經典的搭配之一。日前,記者走進惠城區橋東市場對面一家不起眼的早餐店,點一碗濃稠的皮蛋瘦肉粥,慢悠悠地喝下去,那惬意可以抵消一切早起的疲乏。粥中的瘦肉吃起來嚼勁十足,爽滑的皮蛋入口鮮香,再加上濃稠細膩的白粥,沁人心脾。

惠州人愛喝粥,也愛熬粥,熬粥是一個熬人的過程,需要不溫不火,耐心備至,就像惠州人的心性。粥與惠州人的關系,正像粥本身,粘稠綿密,相濡以沫,這才有了“皮蛋瘦肉粥”獨樹一幟的口感和味道。

17号選手:多祝冷粉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16

多祝冷粉。 《東江時報》記者黃岸媚 攝

在惠東,提起多祝早餐,多祝冷粉是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在惠城區江北新瀝路,就有一家多祝冷粉店。店主介紹說,為了保持原汁原味,每天淩晨5時就開車到惠東縣城園嶺南拿貨,冷粉和豉油都是從惠東運過來,豉油與腸粉是天生的一對,搭配好的,改其中一個配方都感覺不好吃。

吃前先用筷子攪拌,待腸粉與醬油徹底拌勻後就可開吃。腸粉雖有點冷,但入口很爽滑,很有嚼勁,伴着特别調制豉油的醇香和花生油的濃香,好吃得停不下來。

18号選手:惠式早茶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17

惠式早茶。 《東江時報》記者李雪 攝

早茶是廣東傳統飲食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但與廣式早茶略有不同的是,惠州人鐘情的惠式早茶為“平民早茶”。

在惠城區永平路往城背塘方向,在一個街角拐彎處可以看到一家平價茶樓。這是開了十幾年的老店了,惠州兩大經典“老伯茶樓”之一。糯米飯、肉丸、粉絲、艾粄、豬腳姜……惠式茶點在這都能嘗到。點心是樣樣齊全,口味算不上多麼出衆,但是性價比确實很不錯。

19号選手:麻陂肉丸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18

麻陂肉丸。 《東江時報》資料圖片

說起博羅的美食,相信許多人首先會想到“麻陂肉丸”。雖說麻陂肉丸源自博羅縣麻陂鎮,但在博羅縣城等地一樣可看到“某某麻陂肉丸”的招牌。清晨,以一碗清甜香美的麻陂肉丸湯開啟新的一天,滿足你的胃愉悅你的心。

吃麻陂肉丸,最原汁原味的吃法就吃清香肉丸湯。湯底是用豬骨頭等熬制而成,湯中浮着玻璃球大小的麻陂肉丸,再配以些許蔥花等點綴。喝一口湯,清甜香美;嚼一嚼肉丸,脆爽有嚼勁。細細品嘗,肉丸中既有清香濃郁的肉味,又有胡椒粉等配料帶來的香與辣,如同多重奏般在口腔中和諧上演。

20号選手:鐵湧海鮮粉

盤點電視劇的吃貨(吃貨的名義第1季)19

“頂級海鮮早餐”。 《東江時報》記者周楠 攝

惠州市一座靠海的城市,在惠東、大亞灣沿海地區,早餐吃海鮮也不算是一種奢侈。2015年,惠州海洋行采訪團在惠東縣的鐵湧鎮,就品嘗過被當地人稱為“頂級早餐”的海鮮河粉。

這款“頂級早餐”中,主食可以是面、米粉或者是河粉,任君選擇,輔以海蝦、雜魚、豬雜等佐料,光是這搭配就真是夠豪華。當地人說,裡面甚至有時還有螃蟹,怪不得當地人稱是“頂級早餐”。這款“頂級早餐”吃起來也是比普通的豬雜湯粉多了一些鮮美,而且價格也不算太貴,一般的“配置”花上20元就可以來一碗。

投票參與方式

1.撥打《東江時報》熱線電話

2239110、18898898855投票

2.通過東時官微參與投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