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任教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時常會發現一些孩子對漢字“左”和“右”分不清楚,無論怎樣強調,當時記住了,過了幾天又左右不分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于是我決定從漢字的字源上找找解決的方法。
首先我找到了漢字“左”的字形演變,甲骨文的“左”從字形的結構上看像一隻左手,很形象。
“左”字形的演變
後來演變為漢字“左”。為什麼加個“工”字,我查閱了很多資料,有的說學術界沒有哪種讓人信服的說法 隻能叫做無意義的加形旁;有的說"工"指"工作";有的說"工"指"工具",都有輔助、協助的意思。
接着我又找到了漢字“右”的字形演變,甲骨文的“右”從字形的結構上看是像右手之形。
“右”字形的演變
360百科對“右”的字源解釋為:"右"字下部的"口"是西周時期出現的。這個"口"在上古文字裡,既表示人的嘴巴,也表示釜形和方形的器具,還表示建築物的一個部分。
這個解釋讓我眼前一亮,我們吃飯的時候,大都以右手為主,用右手将食物放入口中,所以“右” 字下面加個“口”。而左手在吃飯的時候是幫助右手工作的,因此“左”字下面加個“工”。
盡管我的解釋不合乎字源字理的演變邏輯,但是我查找“左”“右”的字源字理的目的不是為了研究它們的演變過程,而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區分這兩個字。課堂上,我繪聲繪色的講解,真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們再也不用為左右不分發愁了。
評論共0條
暫未收到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