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丨物道君
主播丨子 木
本文授權轉載于微信公衆号物道(ID:wudaoone),轉載請聯系物道。
立冬剛過,這也意味着2020年的冬天來了。
這一年,仿佛過得特别快。但也從來沒有哪一年,會讓我們這麼希望它快點過去,雲開見日。
在古代,人們要以盛大的儀式迎接冬天,比如祭祀冬神,合唱《玄冥》之歌。但生活在鋼筋森林裡,如果不是等到葉落盡,大雪紛飛時,又有多少人感覺冬天的降臨、四季的變幻?
曾有朋友問我,生活還需不需要儀式感?
有人說:“如果沒有儀式感,生活不過就像幹巴巴的沙漠。”
這個冬天,願我們好好過。
豐子恺的冬天,是坐在南窗下的藤椅裡,被初冬的日光籠罩着,暖洋洋。
郁達夫的冬天,是在江南的微雨寒村,散散步。或是在門前泊一隻烏篷小船,喝點小酒。
朱自清的冬天,是一鍋熱氣騰騰的白煮豆腐,透過父親的手,夾進兒時的碗裡。
冬天的儀式感,不必繁瑣,無需複雜,不過是那些能感受到小确幸的時刻。
冬日晴好時,是負暄樹下的慵懶;白雨飄零時,是靜坐的清茶袅袅;寒冷走在街頭時,是轉角飄來的炒栗子香;大雪紛飛時,是圍爐夜話的羊肉火鍋。
《說文解字》雲:“美,甘也。”生活的美好,不過是那些品嘗到甘甜的事物。
願你冬有冬的香甜,無論是細嚼慢咽,還是大口朵頤,皆可收獲滿心的美好。
聽過一個美麗的傳說——
在天寒地凍的北極,一說話就會凍成冰。于是,人們隻好把“話”帶回家,慢慢烤着聽。
談情說愛時,想聽到情話,先用情詩情詞,裁成細細碎片。再加一點點酒,慢慢化開,方能體會情醉。情到濃時,須用燭火慢慢烤,再加點咖啡,讓人上瘾。
冬天或許是一個很好表達愛意的時節。那些寒冷,不過是溫暖的借口,愛的出口。
深夜時分,為心愛的人煮一碗熱粥,總比夏天更解愁。在寒冷的街頭,可以借着寒意,心安理得地把手放到對方的衣兜裡。在白雪皚皚中,一起攜手到白頭。
這何嘗不是冬天最溫柔的儀式感?
冬日再不溫柔,人間談何浪漫!歲月清淺,唯願你有所愛,所愛皆溫暖。
古人的冬天,是畫“九九消寒圖”的雅趣。從冬至那天起,畫上一枝素梅,共有梅花九朵,一朵九瓣,正是九九八十一瓣。一天一瓣,畫好梅花之時,便是春暖花開之際。
汪曾祺的冬天之趣,卻是去花園折明黃色的臘梅、鮮紅的天竺果,在白雪中,生機盎然。
林徽因的冬天,卻喜歡在午後的窗前靜坐。“寒冷像花,冬有回憶一把。”她在靜沉中啜着茶,看着窗外的一枝枯影。
萬物冬藏,人亦會随之安靜下來。“人貴有靜氣”,方有閑情逸趣。
冬天的儀式感,或許不隻是某一個節令給予我們的儀式,還在于我們為每一個小日子安放的小情趣。可靜可動,可歡騰,可獨處。
冬日,萬物靜默成謎。願你有你的歡喜。在沉默的冬季裡,尋到屬于自己的有趣。
什麼是儀式感呢?儀式感的目的,是讓我們感覺自己在生活。
曾聽過一段話:
“也許你不懂風趣,不解風情,但你一定知道,做什麼事會讓自己更開心,做什麼事會讓愛人更感動,做什麼事會讓生活更有趣。這就是儀式感存在的意義。”
生活還需不需要儀式感呢?
不僅是需要,我們喜歡且甘願。因為對生活的熱愛,是所有的理由與答案。
End
作者:物道精緻生活,每晚7點,用文字訴說美好生活方式,為你搜羅全世界匠心好物。跟着物道,把日子過成詩。
主播丨子木
人社系統工作人員。
德不孤,必有鄰。用聲音傳遞更多美好。
如果喜歡今天的文章
就拉到文末點個“在看”吧~
往期推薦
▪人到中年
▪林清玄:一葉落知天下秋
▪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他們,挺起了民族脊梁!
▪山水,是中國仁人智者的放縱
▪她38歲,留下兩歲的兒子走了
▪三毛:簡單就好
▪秋之美
▪陌生人定律
▪婚姻好不好,吃一頓飯就知道
▪沒有分寸感,是一場社交災難
▪乘風破浪的奶奶來了 彈幕太壯觀
▪一封來自父親的信
▪莫小米 :歲月不蒙塵
▪“抱歉,這就是生活”
▪不要站在幸福裡尋找幸福
▪白落梅:天涯那麼長,歲月那麼短
▪相遇,是一種溫暖
▪荷之涅槃
▪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加油!乘風破浪的少年
▪夕陽的啟示
▪在每一個七月出發
▪時光如蓮
▪每一次等待都令人百感交集
▪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
▪長在心上的詩經
▪卓别林: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
▪歸來依舊少年
▪張愛玲:花落的聲音
▪你若溫和堅定,餘生皆是歡喜
▪紀伯倫:愛的一生
▪張抗抗:富貴随處可見 高貴屈指可數
▪我的單位觀
▪我會是那個被裁掉的人嗎?
▪你如期歸來,這才是離别的意義
▪轟動全球的短文《年輕》
▪林清玄 :閑情不易老
▪馮骥才:逼來的春天
▪生命是一樹花開
編輯 | 徐德金
你“在看”我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