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沒有更新文章,先給各位看官道個歉,不是因為我懶,而是這幾天都在各地奔跑并核實一件事情:pos機今年為什麼這麼難經營?
截止目前為止,至少有30名以上的pos機從業者向我訴苦。"今年pos機太難做了","pos機一年不如一年了","我準備改行幹點其他的","pos機不能作為主業"
當然,消極的聲音很多,積極的聲音也是有的。為什麼今年pos機市場如此不景氣呢?在這段時間的走訪下來,我總結了六點,并不全面,希望大家補充:
一:行業門檻低
一個行業如果沒有一個門檻作為準入條件,那麼是很可悲的。任何一個自然人,不經過任何授權或者簽約就能從事pos收單業務。
沒有專業的知識儲備和業務技能,僅僅買一台或者兩台pos機就能夠成為pos機代理,在國外其實是違規的事情。在pos機業務還需要從銀行外包的那個年代,公司是需要和銀行簽署各種外包協議才能開展業務的,在支付牌照放開後,那些外包服務商大部分成為了支付公司。當然,我這裡所說的門檻不隻是較高的pos機提貨量和較高的加盟費,更應該是支付公司對于代理商公司的一種實質的競争管控。
傷害用戶
同一家支付公司的産品,給到用戶的費率有可能是0.52%,有可能是0.6%,也有可能是0.65%,給與用戶的費率是在讓利的基礎上給到的,會賺點,隻是多少的問題。部分代理商會在前期通過費率優惠吸引一波用戶,後期再通過調價達到預期收益。這其實是一種殺雞取卵的方式。如果支付公司能夠給到一個統一的市場費率,這些問題是能夠避免的,但是奈何支付公司過多,想達到這一點很有難度。
代理商互相傷害
支付公司給到代理商的結算價格一般不低于0.5025%(标準類商戶),因為這是他們從央行拿到的最底價,這個問題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有講。一級代理商再往下給到二級代理商的有可能是0.45%,0.46%。這是很誇張的。所以世面上可以看到的pos機代理政策,三級代理商好于二級代理商,二級代理商好于一級代理商,一級代理商好于支付公司!我一直堅信一句話:"羊毛出在羊身上,吃撐了多的都得吐出來"。在大家競争都靠拼套路的時候,這個行業也健康不起來。
二:從事pos收單的支付公司越來越多
支付公司層面
全國擁有支付牌照的公司大概是兩百六十多家,其中擁有銀行卡收單的公司大概是六十多家,而實實在在做收單市場的不到三十家。
随着銀行卡業務的增長,居民消費的增加,很多之前沒做收單業務的支付公司也想進入分一杯羹,導緻市場上pos機産品泛濫,各家支付公司摩拳擦掌,推出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導緻原本夠五個人吃飽的蛋糕,現在要給二十個人分,不管是站在支付公司層面還是代理商層面,這個蛋糕都是不夠的。
代理商層面
承包産品線!
這是之前已經出現的一種代理商和支付公司的新關系,用通俗的一句話來說,就是貼牌。
支付公司提供收單通道,代理商公司(有資金的)提供貨款以及政策補貼資金,在支付公司官方背書的情況下,推出一款實質是代理商公司操盤的産品。
這類産品在明年的市場應該會越來越多,支付公司這種做法能夠極大地降低公司成本,并且支付公司基本都是盈利的。
貼牌産品在代理商合理的規劃下如果做到盈利,那麼下級代理商并不容易被割韭菜。如果投入和産出完全不成正比,結果不言而喻。
這種情況其實是很影響支付公司口碑的,很多pos機從業者會發現,某些支付公司旗下有很多款同類型産品,隻是名字不一樣。長此以往,這樣的情況會在代理商心中種下不穩定的種子,慢慢地減少和該支付公司的合作。
三:支付公司産品政策過于透明,大機構收益少,補貼力度不大,市場活力差
大機構,也就是規模很大的一級代理商。支付公司在與他們合作時,會談及一定的隐藏政策。
比如:支付公司官方市場最低價是0.515%,但是實際給到大機構的也許是0.505%。這讓大機構在市場上招代理商的時候有比較大的操作空間和盈利空間。
在通過統籌計算後,大機構會再推出一個政策,前期增加一些補貼,并會計算在多少個月交易量增長起來後可以收回成本。這是在市場不算透明的情況下會發生的。
而現在,支付公司官方隐藏政策幾乎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不少代理商在談合作時就要求一個置頂的政策。大機構為了不放過任何一名代理商,甯願平放政策甚至給與一定的補貼,這個時候的市場補貼力度肯定是不強的。這直接導緻了代理商感覺收益大不如前從而慢慢放棄pos機業務或者自己自立門戶。
(今天先說這三點,另外三點,下期繼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