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很難理解這一代年輕人的孤獨,網生的95後(即我們所說的Z世代)出身即處于一個相對淡薄的人際及鄰裡關系中,他們是“原子化”的個體,生長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擁有與生俱來的焦慮。
抖音上一則“我孤獨呀,我一個人的時候孤獨呀”短視頻走紅,便是當下年輕人的真實寫照。
正是因為年輕人的孤獨,催生出所謂的孤獨經濟,社交和娛樂成為年輕人最佳去處。基于QQ大本營,甚至衍生出了一套“社交黑話”,比如說:語C、CQY、Pia戲、擴列、養火……
下面是一些“社交黑話”的解釋:
語C:語言cosplay,通過語言溝通進行角色扮演遊戲;
CQY:“處Q友”的縮寫,即互相加對方為QQ好友;
CDX:“處對象”的縮寫,通常需要雙方先CQY;
養火:意思是QQ好友之間互動越頻繁火花越大;
NSS:“暖說說”的縮寫,意思是在QQ空間互相點贊和留言;
擴列:擴充好友列表的意思,即交新朋友;
躺列:指“擴列”以後從來不說話,靜靜躺在好友列表裡;
擴約基:指“擴列”之後經常出來面基,意思是加了好友并經常約出來玩;
如果還不了解這些“網絡黑話”,那其實說明你已經與新生代群體之間有了互聯網代溝。
如今第一批95後其實已經初涉職場,多數00後也處于高中大學階段,新生代群體在社交話語權及購買力成長上有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不難發現,在孤獨經濟的背景下,新生代群體中傳播出現了許多新變化。
1、人設為王
從語C在新生代人群中的流行,到《戀與制作人》等遊戲的走紅,背後都體現了“人設”在新群體文化中的重要性,它們本質上都是一場角色扮演遊戲。
在QQ中甚至還有所謂的“角色扮演群”受到新生代群體歡迎,在這些群中經常上演“後宮遊戲”,即通過分配角色模拟皇帝、皇後、嫔妃等角色,通過成員自我想象構成即興的角色扮演發言。有意思的是,當“皇帝”決定賜死某一“嫔妃”時,該“嫔妃”通常真的會退群,然後在後期“轉世”回群。
MMORPG主題的語C群
無論是語C還是衆多角色扮演的文化,都意味着新生代擁有更多的表達欲望,這點在B站彈幕流行中也能看出。
在影視劇營銷、粉絲經濟中,我們也能發現,“人設”才是流量的根本保障,從《太子妃升職記》,到《延禧攻略》,劇集的走紅都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主角人設的樹立,一些基腐的CP操作更能極大推動流量話題讨論。在現實中,一旦明星“人設”坍塌,可能會造成大批量粉絲的流失。
2、圈層進化
新生代對人設的追求,更多是一種身份認同問題,不同的人設代表了不同的圈層興趣及價值取向,多元化是新生代人群中重要的文化現象。
不少大品類圈層已經開始出現了細化,比如說二次元不再是一個完整的整體,而分化為更多的細分群體。B站中的各個頻道欄目都有着相對固定的受衆,二次元大本營本身也細分出了不同陣營。
圈層變得越來越小,但也正因如此,各個小衆圈層中的成員粘性也更強,更容易形成社交關系。也就是說,圈層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封閉,但基于圈子的電商導流、社交帶貨會更加奏效。
對于圈層的營銷,網紅/KOL依舊是更高效的觸達手段,圈層KOL本身就擁有一定的信任背書,能夠基于信任鍊條直接帶動消費。但對于未來的推廣而言,依舊要更加精準深入,例如語C、Pia戲圈層或許會成為新生代群體營銷的選擇。
3、真實對話
盡管“人設”、角色扮演在新生代群體中有着越來越重要的文化地位,但事實上這種虛拟感的遊戲,能帶來更多真實的表達。
這種對“真實”的需求,甚至反應在新生代群體對娛樂明星的态度中,在以往明星通常擁有較多個人隐私,但在當下時代的明星,幾乎每個日常生活動作都會被放在社交輿論中讨論,這也是為什麼明星“人設坍塌”變得更加頻繁了。
在騰訊的相關研究報告中指出:新生代人群在引起關注過程中反對硬廣、易被種草、缺乏耐心,在銷售轉化過程中懂得多方求證,在品牌忠誠度上相對缺乏、更注重産品品質,但同時也樂于分享自身的購物經驗。也就是說,在傳統AIDMA營銷法則中的每個環節,新人群都帶來了新變化。
這對于品牌而言意味着,品牌營銷内容要學會與用戶群體更加真誠地進行對話,過濾掉過多“包裝”的部分,更加直接切入用戶的興趣點。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公開網絡圖片截圖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參考資料:國金證券《互聯網社交娛樂專題研究:人設與陪伴經濟學》,2019.02.25騰訊社交廣告《00後來襲-騰訊00後研究報告》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謝絕商用
Empower Creativity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