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書中塑造了無數的英雄人物,讓人神往不已。
關羽,作為書中重點描寫的人物,“勇冠三軍”、“忠義無雙”已經成為了他的标簽。
其中,關雲長“千裡走單騎”,護送兩位嫂嫂去找尋找劉備的故事,也被傳為了經典。
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關羽荊州戰敗身亡後,他手下有位大将也是“千裡走單騎”去尋找劉備,盡顯忠義本色。
他就是廖化。
文武雙全,忠義無雙之廖化将軍
廖化,荊州襄陽人士。
《三國演義》中,廖化恰好出場于第27回【美髯公千裡走單騎】,他當時作為黃巾起義軍餘部,占山聚衆劫掠為生。
一日,同夥杜遠下山打劫,卻将劉備的兩位夫人劫掠上山,廖化問明情況後,便殺死杜仲,将兩位夫人送還給關羽,并言明願意追随關羽左右,但關羽鑒于他出身黃巾餘黨,便沒有接納他。
當廖化于書中再次出現時,已經到了第60回,在劉備決心入川奪取益州時,廖化前來投靠,被劉備任命為副将,協助關羽鎮守荊州。
于是,廖化終于完成了他畢生的理想——追随關羽左右。
然而,廖化出身于黃巾軍的故事隻存在于《三國演義》,應該是羅貫中自己添加的人物情節。
史書對于廖化投靠劉備之前的事迹并無記載,《三國志》首次提及他,隻是說廖化曾在關羽麾下擔任主簿。
在漢代三國時期,主簿是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别看這個官不大,許多名人都當過主簿,
因此,身為主簿需要很好的文學素養。
可見,廖化并不像《三國演義》描述那樣出身草莽,而是飽讀詩書之人。
公元219年冬,孫權背盟,呂蒙白衣渡江,奇襲占據了荊州,擒殺關羽,并俘虜了廖化。
廖化念及老母仍在荊州,無人照看,便假意投降東吳,保全了性命。
後來,廖化詐死,騙過了衆人,帶着母親日夜兼程,“千裡走單騎”,奔向益州,想要回歸蜀漢。
在路過秭歸時,正好遇到了劉備東征孫權的大軍,順利歸隊。
劉備見到廖化大喜,任命廖化為宜都太守,參與東征。
随後,劉備兵敗于夷陵,廖化也随軍退回益州。
劉禅繼位後,廖化轉任諸葛亮參軍一職,這也說明了他腹有韬略,可以參謀軍事。
廖化不僅能文,而且能武。
公元238年九月,年過60的廖化還在帶兵打仗。他抓住機會進攻,擊敗遊奕,斬殺王赟,立一大功。
公元248年,涼州羌胡反叛曹魏而投降蜀漢,年過70的廖化老當益壯,随姜維率軍西迎,成功戰勝了郭淮的進攻,幫助姜維迎回胡王治無戴等部落。
無論是營帳内參謀軍機,還是戰場上沖鋒陷陣,廖化全都不怵。
廖化後來升任廣武都督和陰平太守,并多次參與蜀漢的北伐戰争,立下了戰馬功勞。
在蜀漢滅亡後,他不願意出仕曹魏,在前往魏國都城洛陽的途中病逝。
廖化一生效忠蜀漢,以古稀之齡依然能夠在北伐戰場上有所貢獻,可謂是文武雙全,忠勇無雙。
“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的真正含義
“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是人們熟知的典故。
人們都以為這是說廖化無能,但是這是一個謬誤。
廖化不僅文武兼備,還對戰略形勢有清醒的判斷。
公元262年秋,姜維率蜀漢軍隊出狄道北伐曹魏,廖化谏言:
“兵不戢,必自焚(用兵如果不收斂,必将自食惡果)。”
當時,蜀漢連年征戰數十年,已經導緻兵疲民怨,糧草不濟,但是北伐事業卻無任何斬獲。
廖化看到了這一點,便勸告姜維要休養生息,既能練軍守土,又可以養民生計。
蜀漢正是在此後的一年(公元263年)被曹魏滅國,由此可見廖化的才能遠不止于軍事。
三國後期,由于蜀漢隻有一州之地,人口有限,不僅兵員緊張,而且人才稀少。
“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其實是說蜀中無人,隻能由老頭擔任軍中先鋒了,也體現了廖化在北伐時的重要作用。
至于廖化的年齡,正史中沒有具體記載,但是我們可以從史料中尋找旁證。
公元261年,蜀漢征西大将軍宗預曾對廖化說:
“吾等年逾七十……”
這意味着當時宗預和廖化的年齡在七十一到七十九之間(巧合的是,宗預的年齡同樣沒有具體記載),還表示廖化出生于公元182-190年之間。
公元211年,劉備入川,如此推算,廖化投靠劉備時應該是21-29歲之間,這也符合當時青壯年出仕的年齡。
廖化雖然在史書上隻有寥寥幾筆,沒有關羽的名氣,但是他“千裡走單騎”的忠義,和“廖化作先鋒”的軍事才能,依然流傳于世。
他的敵人并非看不起他,而是驚歎他的老當益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