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必須滿電才能加速3.4嗎?引言 | 底層邏輯決定設計哲學,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特斯拉必須滿電才能加速3.4嗎?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引言 | 底層邏輯決定設計哲學
今天車聚君試駕一輛傳統車企的電動車時,遇到了無法啟動的問題。折騰了一下午,證明不是車有問題,是操作不符合該車設計。當時可能的操作:
1、進車後沒有踩刹車,隻按了一下開關鍵。想先設置導航、連接手機後再發車。
2、又按了一下開關鍵,同時仍未踩刹車。想開啟空調,先降一下溫。
3、踩住刹車,發現無法挂入D擋,一直停留在N擋。
4、連踩了幾下刹車,踏闆變硬。又按下開關鍵,不但無法啟動車輛,還導緻系統關機,儀表盤黑屏。
然後進入死循環,車輛不能啟動。
後來維修師傅聯電腦檢查,車輛無故障。他介紹:一般電動車的啟動設計和燃油車一樣分四擋:Lock、ACC、On、Start,分别對應:全車鎖止、小功率擋、大功率擋、啟動擋。
進車後默認是Lock擋,按第一次開關鍵接通小功率擋,可以進行導航、電話、收音機等小功率操作,但不能操作空調、車窗、座椅、方向盤等大功率操作。
以Model S為例,上車後隻需三步就可以完成車輛的啟動(系安全帶、打轉向燈不計入):
踩住刹車――撥動懷擋至D擋――松開刹車
而很多電動車要實現啟動,最少需要五步:
踩住刹車――按下開關鍵――摁下手刹鍵――轉至D擋――松開刹車
而在一些場景下,如用戶想先用一些車内功能再發車,則需要七步才能啟動:
摁下開關鍵――再摁下開關鍵――踩刹車――再摁下開關鍵――摁下手刹鍵――轉至D擋――松開刹車
繁瑣不說,更多步驟意味着更多出錯概率。可能你會說,很多電動車主并沒有小編的問題啊?對,本期小編是編輯部開車最差的一位,但他也能代表一部分開車不好的用戶。好的汽車設計,可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做到極簡設計,并讓所有人快速适應。因為車是用來為人服務的,而不是讓人來習慣的。
也有人說,這是東西方文化差異。中國人更加保守,希望有開車的儀式感和安全感。可能對,但小編不能完全認同。因為基本人性是相通的,不分國界。好比蘋果的設計,無論國人還是老外都能接受并喜歡。
特斯拉的車有很多問題,但很少聽說對它的「操作邏輯」有抱怨的。
車聚小結
從這個角度講,特斯拉的設計在細節處有真章,值得國内車企特别是國内傳統造車企業學習。因為造車的底層邏輯發生了革命性創新。
另外,在試駕另一個國内新勢力的電動車時,開門時總要扳兩下門内把手。廠家的解釋是:安全。第一下是解鎖,第二下是開門。
“因為大企業都是這樣設計的,我們造車更加嚴謹。”對方誠懇的說。
是時候,需要重新思考一下什麼是好的「操作設計」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