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而且很脆弱?文|袁運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在某些方面出現一些敏感,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敏感而且很脆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文|袁運錄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在某些方面出現一些敏感。
夏天,隻要溫度突然改變,比如我在空調屋裡待了段時間,一出來,我會覺得鼻子癢,開始流鼻涕,醫生說這是種過敏性鼻炎。
有一段時間,我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表情。
當我的腳受了傷,很敏感,腳痛的地方不能觸碰。
女人,普遍要比男人敏感,無論軀體還是心理。相對來說,男人敏感的地方就比較少。
你可以看得到,敏感的有個共同的特征,越是敏感的地方保護得越嚴實。
其實敏感是一種神經泛化現象,就像曹操在逃難(躲避董卓追殺躲在義父家)時,就如驚弓之鳥。
當他半夜聽到有人說“刀磨好,可以動手了!曹操就以為義父要出賣他,獻給官府。曹操為了自保,先下手為強,把義父一家全家殺了。
有口吃病的人,都很敏感,隻要看到别人有些表情,或者竊竊私語,就以為人家在背後嘲笑他的口吃。
有抑郁症和強迫症的人,看着别人異樣的眼神,就認為别人看不起他。看到别人嘴巴動一下,就認為别人在罵他,甚至“聽”得還很真實。
其實這些都是他自己想出來的,都是高度泛化的結果。
泛化和幻覺之間隻差一步,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漸進的過程。
幻化久了,會産生懷疑,疑久必成真,變成幻覺。
比如看到别人吐痰,或者聽到别人咳嗽一聲,就以為别人故意藐視他。
看到别人嘴巴動一下或者用眼睛看下他,就以為别人罵他。
隻要心頭一震,眉毛一皺,就懷疑有人在背後罵她。
是真是假,真真假假,逐漸演變成幻覺了。
有人告訴我,稱自己長期被人謀害折磨。他說那人用電子幹擾器,在離他家不遠的地方,時不時控制他的大腦,讓其頭暈腦脹。
而且每次描述都是語氣肯定,似乎發生的就是真的。
我問:你看到他這樣做(使用一種電子幹擾器)嗎?
他說:雖沒有看到,但我聽見他和别人說話,議論如何控制我的大腦。
有個男子,每次上食堂打飯,都要把碗裡一些飯挑給小狗吃。
開始我還以為他喜歡狗狗,後來得知他懷疑有人在飯裡投毒,讓狗狗為他試毒。
看到他神色緊張,我問遇到什麼事。他說自己單位某個領導因為怕他告狀,想報複他,比如唆使食堂大師傅投毒。
幾次看到他去銀行存款,他都會如臨大敵,高度緊張,生怕人跟蹤搶劫。
後來我才發現此人有被害妄想。
先有妄想,後有幻覺。
沒有無緣無故的懷疑和妄想,所有被懷疑和妄想的對象,都與他有密切關系。都是自己想象出來的。
幻覺,猶如海市蜃樓,不能說他沒有。其實它是陸地上的建築,通過光學效應在天空中的影射
各種精神上的感覺、幻覺,其實都是大腦内的某種投射。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中的井繩,在大腦裡馬上投射出一條蛇。
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看到村姑一個動作表情,覺得是個妖怪,開始降妖除魔。
幻覺,不是假的,但又不是真的,真真假假的一種感覺。
為什麼人會出現這些感覺,都是心理上曾經受過打擊的緣故。
不難理解,這隻是某種記憶以條件反射的形式呈現出來的感覺。
人的敏感性,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心理問題出現泛化或高度敏感,不一定是壞事。就像火山噴發,正好處于活躍期,是治愈的最佳期。
如果火山不噴發,沒有敏感性,其内部的負能量如何釋放?
其實每一次過敏性反應,都是能量被觸碰,負能量被釋放。
俗話說做賊心虛。做過壞事的人或“混”得不好的 人,在熟悉的環境中,見到熟人都非常緊張,生怕别人背後談論他,就像驚弓之鳥,神經過敏。
神經過敏是一種生理反應,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其實是記憶作祟,是一種心理反應。是人的一種自我防禦反應。
公衆有個認知誤區:認為人越老,反應越遲鈍。
錯了。人越老,反而越敏感。
成語故事“床下牛鬥”說的是一個人要死的老人,聽到床下有兩隻螞蟻鬥架,而且非常清晰,以為是兩頭牛鬥角。
再厲害的年輕人都聽不到螞蟻鬥架的聲音,一個行将就木快要死的老人,卻都聽得清晰。
似乎不可思議。原來人的某些感覺強(比如神經過敏),并非體質強大,反而是虛弱的表現。或者說,人越敏感,身體越虛弱,免疫系統下降。
坊間說:神經病,說的就是神經非常敏感,草木皆兵的人。
你是不是自尊心很強,很在意别人對你的看法?
說明你内心很脆弱,心裡沒有底氣。
你是不是很在乎别人笑你窮,看不起你?說明你确實貧窮。
你是不是穿着齊整,開着豪車,頗有紳士淑女風範?
你是不是每天繃着一張臉,一觸即發,脾氣暴躁?
說明你内心有個火藥桶,隻需一個引子。
要想擁有好脾氣,讓過敏的神經恢複正常,必須做好兩件事:
先讓繃緊的神經松弛下來,釋放負情緒,再解開生神經過敏的機制。
雙管齊下,标本兼治。
作者簡介
袁運錄,強迫症、焦慮、口吃、抑郁症心理專家。1988年去上海治愈口吃和強迫。2008年“火車悟道”走出抑郁後,創立秋水理論.2006年起以“恨若秋水”的筆名在《中國心理與健康》雜志、中華網、鳳凰新聞、知乎等媒體發表上千篇社會心理研究和實踐文章,并接受過上萬人次口吃和各種心理困擾者的求助和垂詢。研究方向:抑郁、強迫、口吃、焦慮、失眠和青少年心理創傷、家庭婚姻等心理問題.代表著作:《口吃原理與康複》《情緒心理學》(江西教育出版社)《強迫症原理與康複》(河北科技出版社)正在出版:《抑郁症原理與康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