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母雞打鳴走黴運,母狗狂叫須謹慎”。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盡管思索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無奈之下,隻好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一、母雞打鳴走黴運
雞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家禽。在以前的農村,幾乎家家都養雞。
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火雞、烏雞、野雞等,而我們家養的雞被稱為家雞。
據科學研究發現,家雞源出于野生的原雞,在4000多年前,人們對野生原雞進行了馴化,從而使野生原雞變成了家雞。不過,最早馴化出的家雞母雞是不怎麼産蛋的,最早馴化出的家雞公雞也是不怎麼長肉的,直到1800年前,母雞才開始大量産蛋,而公雞也開始長肉。
中國是最早馴化家雞的國家之一,因此,雞的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而且内涵非常豐富多彩。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們把龍和鳳都當成一種具有神奇功能的動物,而把雞當成一種身世不凡的靈禽,并且,在許多傳說當中都鳳來源于雞。在《太平禦覽》中有這麼一句話:“黃帝之時,以鳳為雞。”
據民間傳說:雞為日中烏,雞鳴而日出;雞栖而日息。雞鳴不但能夠帶來光明,而且,雞鳴還能夠驅逐妖魔鬼怪。
在晉朝董勳所著的《答問禮俗》中稱:正月初一為雞日,正旦畫雞于門。因此,在魏晉時期,雞成了門畫中辟邪鎮妖的靈物。
由于生理結構的原因,雞也是分公母的。原則上來講,公雞是用來報曉的,而母雞是用來産蛋的。倘若母雞在産蛋的同時也開始打鳴,那麼,古人就認為有“婦女篡權亂政”之嫌,就标志着家庭運勢的敗落。因此,民間便有了“母雞打鳴走黴運”的說法。
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具有任何科學根據的,據西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有關專家研究發現,母雞之所以會出現打鳴的現象,也是有原因的,其打鳴的主要原因有:
1.因雞飼料中含有大量的雄激素所緻;
2.有些母雞有非常強的模仿能力,它們在模仿公雞打鳴;
3.母雞體内右側有一個很不發達的雌性腺,當母雞的體内受到病毒的侵襲後,母雞體内的性腺就能夠分泌出一種雄性激素,從而使母雞的雌性特征有所改變。
正是因為有一部分母雞存在以上幾個原因,從而才導緻了部分母雞會出現打鳴的現象。所以,“母雞打鳴走黴運”的說法是沒有任何道理的,我們千萬不能夠相信。
二、母狗狂叫須謹慎
狗又稱犬和地羊。狗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動物之一,同時,也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狗的祖先是狼,但在遠古時代就已經被人類所馴服。
狗也是分公母的,原則上來講,母狗的性格比公狗會溫順一些,在正常情況下,母狗并沒有公狗叫得歡。但是,據研究發現,母狗的“感知能力”要強于公狗,一旦母狗出現狂叫不止的情況,大多與地震、泥石流災害馬上發生有關,因此,人們就要小心謹慎一些了。其實,這就是“母狗狂叫須謹慎”說法的來曆。
以上所言就是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總算是弄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由此看來,這句俗語中既有科學的成分,也有不科學的成分,因此,我們應該辯證地去看待這句俗語才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