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短篇?例【五】(2020·河北)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1—4題【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①澆灌之,則塵俗②生共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也(黃庭堅《答宋殿直》)【乙】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詩洲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③而實绮④,癯⑤而實腴⑥,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蘇轼《東坡續集》)【丙】予自少時,絕好岑嘉州⑦詩往在山中,每醉歸,倚胡床⑧睡,辄令兒曹⑨誦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嘗以為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乾道癸巳八⑩月三日,山陰陸某務觀題(陸遊《跋岑嘉州詩集》)【注釋】①古今:這裡指古今書籍②塵俗:世俗,流俗③質:質樸,樸實④绮:華麗,美妙,⑤癯:瘦,這裡有精練的意思⑥腴:豐厚,豐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詩人岑參⑧胡床: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⑨兒曹:孩子們對子侄輩的稱呼⑩乾道癸已: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詞語(1)對人亦語言無味也 亦: (2)皆莫及也 及: ⑶絕好岑嘉州詩 絕: (4)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已: 【答案】(1)也 (2)比得上(趕得上) (3)極(非常)(4)停止【解析】本題考查解釋文言詞語的能力可結合平時對這些詞語意思的積累,結合選文内容,解釋詞語的含義如:亦,當“也”講,來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二章》);及,比得上,來自: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谏》);絕,極、非常,來自:佛印絕類彌勒(《核舟記》);已,停止,來自: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詩(2)嘗以為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答案】(1)我對詩人沒有什麼特别喜好的,隻喜歡陶淵明的詩(2)(我)曾經認為李白、杜甫之後,隻有(岑參)一個人罷了【解析】本題考查翻譯重點語句的能力應結合句中重點詞語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時注意句中是否有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常見文言現象如果存在上述現象,翻譯時應明确體現出來翻譯時須遵循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1)句中重點詞語有:甚,很;好,喜歡,愛好(2)句中重點詞語有:嘗,曾經9.從甲文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答案】示例一:讀書可以改變人的氣質,讀書可以為語言表達增光添彩示例二:長久不讀書就會讓人變得世俗平庸,語言也缺乏味道【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主題的能力解答此類問題,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題【甲】文闡述了人不讀書的後果因此,在談啟示時,可以從讀書的危害和好處兩個方面分析如:人不閱讀古今的好書、好文章就會變得無比世俗,面目可,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文言文短篇?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例【五】(2020·河北)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1—4題。【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①澆灌之,則塵俗②生共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也。(黃庭堅《答宋殿直》)【乙】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詩。洲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③而實绮④,癯⑤而實腴⑥,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蘇轼《東坡續集》)【丙】予自少時,絕好岑嘉州⑦詩。往在山中,每醉歸,倚胡床⑧睡,辄令兒曹⑨誦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嘗以為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乾道癸巳八⑩月三日,山陰陸某務觀題。(陸遊《跋岑嘉州詩集》)【注釋】①古今:這裡指古今書籍。②塵俗:世俗,流俗。③質:質樸,樸實。④绮:華麗,美妙,⑤癯:瘦,這裡有精練的意思。⑥腴:豐厚,豐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詩人岑參。⑧胡床: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⑨兒曹:孩子們。對子侄輩的稱呼。⑩乾道癸已: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詞語。(1)對人亦語言無味也 亦: (2)皆莫及也 及: ⑶絕好岑嘉州詩 絕: (4)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已: 【答案】(1)也 (2)比得上(趕得上) (3)極(非常)(4)停止【解析】本題考查解釋文言詞語的能力。可結合平時對這些詞語意思的積累,結合選文内容,解釋詞語的含義。如:亦,當“也”講,來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二章》);及,比得上,來自: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谏》);絕,極、非常,來自:佛印絕類彌勒。(《核舟記》);已,停止,來自: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詩。(2)嘗以為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答案】(1)我對詩人沒有什麼特别喜好的,隻喜歡陶淵明的詩。(2)(我)曾經認為李白、杜甫之後,隻有(岑參)一個人罷了。【解析】本題考查翻譯重點語句的能力。應結合句中重點詞語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時注意句中是否有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常見文言現象。如果存在上述現象,翻譯時應明确體現出來。翻譯時須遵循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1)句中重點詞語有:甚,很;好,喜歡,愛好。(2)句中重點詞語有:嘗,曾經。9.從甲文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答案】示例一:讀書可以改變人的氣質,讀書可以為語言表達增光添彩。示例二:長久不讀書就會讓人變得世俗平庸,語言也缺乏味道。【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主題的能力。解答此類問題,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題。【甲】文闡述了人不讀書的後果。因此,在談啟示時,可以從讀書的危害和好處兩個方面分析。如:人不閱讀古今的好書、好文章就會變得無比世俗,面目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