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電視劇,講述基層故事,卻屢屢被觀衆贊為“敢拍”,它洞察的究竟是什麼?
青山疊翠間,一輛疾馳的面包車入鏡。車内,鏡頭掃過帶着泥、滴着水的雨靴,身上分不清是汗水還是雨水的主人公登場了。
電視劇《春風又綠江南岸》在一連串帶露珠、接地氣的鏡頭中開播。該劇以基層工作視角叙事,講述了走馬上任的縣委書記嚴東雷,以高度的黨性,響應省委号召創新改革,實施環境整治、精準扶貧、效能改革等一系列舉措,最終帶領全縣幹部群衆走上共同發展道路的生動故事。
《春風又綠江南岸》播出以來,樸實的講述之所以引發廣泛共鳴,在于劇情不回避基層工作中真實的難題,甚至不回避基層工作中一些諸如懶政、惰政及至違紀現象。但最終,觀衆能為劇中人的忠誠擔當動容,也為劇中反映的基層工作艱辛感同身受,就是在乎劇情用“敢拍”真誠地把真實生活和盤托出,一個“真”字勾起人們似曾相識的共情,并在共情中對照當下,望見了時代發展中“人民群衆利益至上”的一步一履總關情。
全視角打開基層日常,和觀衆一起算算統籌“賬本”
不同于常見的基層工作題材電視劇,《春風又綠江南岸》的觀感很新。一層新在于選材,劇中的大事小事、情節展開始終與綠色生态建設相關,幾乎是近年來第一部以環保為主要切入點來觀照時代進程的國産劇。另一層新是講述方式上的,它不回避矛盾沖突,而是通過不同人、不同工作思路、不同利益關切的交鋒、抉擇,回望新世紀以來我們發展的來之不易。
劇集一開篇就把主人公嚴東雷的兩大難題擺在觀衆面前:省裡來了環境綜合治理考核組,面對青江上漂浮的死雞,身為青洲市環保局副局長的他,該不該講真話?到江南縣履新,抓綠色生态建設還是抓工業經濟振興,作為縣領導的他站位變了,所看重的會不會改變?
他的難題之所以“難”,因為壓力重重。“死雞事件”的真相關乎青洲市環保工作會被一票否決,關乎一縣、一市整體形象的大局。該不該直面江南縣的環境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于嚴東雷成了要不要“自曝家醜”的選擇。而當他在“捅完婁子”後正式履新江南縣縣委副書記,綠色生态建設與工業經濟振興孰輕孰重,在外界眼光看來,又何嘗不是他與縣長張途要不要保持政見一緻的取舍。可貴的是,嚴東雷并未因個人仕途隐瞞真相或放棄己見,而是始終堅持原則,就像他的台詞中所說,“不管面對千難萬險,我嚴東雷決不後退”。
嚴東雷憑他的實事求是和敢作敢為敢擔當在觀衆中圈了一波好感。但電視劇并不簡單站在男主角一人的視角。一場青洲市全市工業經濟年度考核大會,讓人理解到了江南縣縣長張途的難處。抱回工業經濟全市墊底的“蝸牛獎”,這個欠發達縣的一縣之長得為縣裡工業經濟振興擔責,為老百姓的就業飯碗考量。站在他的角度,環保工作并非不重要,隻是要對縣裡占比吃重的高能耗、高污染企業集體“動刀”談何容易,産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可能面臨市場流失、失業率上升等種種陣痛。況且,沒有強力的經濟支撐,環保工作推進難免會步履維艱。
先解決老百姓呼吸喝水的問題,還是先确保大家端牢飯碗,該劇切入縣一級黨員幹部們的視角,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統籌平衡的難題,用豐富的細節娓娓道來。随着劇情深入,市、縣、鎮、村四級黨員幹部的考量,散養戶、小企業主等普通群衆的呼聲,以及民營企業家的顧慮等悉數鋪開。經濟賬、生态賬、公平賬、人才賬、政治賬等大大小小的“賬本”都從鮮活的故事裡顯現出來。
用這樣的全視角打開基層日常,《春風又綠江南岸》與觀衆一同“算賬”。同時,劇中借故事裡市委書記李挺的一番話,将黨在選拔幹部上的标準、在發展過程中的統籌向觀衆和盤托出。由此,觀衆更能理解我們發展路上面臨的統籌之難、黨和人民事業中守住“人民群衆利益至上”的信念之堅。
用獨一無二的“每一個”,繪就基層工作衆生相
從環境綜合整治、産業轉型升級到招商引資、實現共同發展等,一系列的鄉村振興概念若想在觀衆心頭“軟着陸”,得靠生動的、去臉譜化的人物形象。就像副縣長牛一齡在小溪鄉組織的民主懇談會上細緻地傾聽每戶老百姓的意見,《春風又綠江南岸》在群像刻畫上下足功夫,仔細雕琢了獨一無二的“每一個”。
嚴東雷無疑是全劇的靈魂人物。劇中對這位主人公的形象塑造,有正面強攻,比如他在“死雞事件”和“礦難事故”兩場重大事件中的所作所為,将他的忠誠擔當書寫得淋漓透徹。他的形象塑造,同樣不乏側面描寫。比如家庭環境裡,妻子的顧慮、女兒的學習、妻弟的反常表現等,都為人物的剛正廉潔埋下伏筆。又比如,劇中借助他和蘇曉岚、鄭躍峰、嚴阿龍三位發小的相處,從不同維度述說了他在“舉賢是否避親”“新官上任是否低調為上”“對熟人能不能網開一面”等痛點問題上的态度,一個堅守原則、處事有魄力的黨員幹部形象脫穎而出。
觀衆更不會忘記,嚴東雷在田間地頭、在山野河邊留下的身影:他赴江南縣走馬上任第一天,就到縣經濟開發區考察,聽取散養戶的心聲;他自掏腰包購買黑豬養豬戶家做的臘肉請大家品嘗,在農家的院外,跟鄉親們一同商量如何解決養殖與禽畜排洩物科學處理的難題;他時隔多年重返潘山村,竟然還能脫口叫出老鄉的姓名,記得他們的個人喜好……樁樁件件,都是一名黨員幹部深入群衆的紮實留痕。
而在嚴東雷身邊,張途、王華、劉妙妙、牛一齡、鄭躍峰等人,也絕非故事的背景闆。他們身上既有堅持原則的共産黨員幹部共性,也在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中體現出鮮明個性。
張途雖和嚴東雷持有不同工作思路,可他的出發點從來都是人民群衆的利益,不計個人得失。尤其在礦難事故發生後,他勇于自我剖析,主動站出來領責,着實叫人觸動。王華在工作中動真格,帶頭拆遷不合規的磚瓦窯,但他也網開一面,不僅不追究打傷自己的唐石頭,還替對方聯絡工作以解生計難題,更在唐石頭找到新的創業路徑後成為他的堅強底氣。
劉妙妙和牛一齡,兩人行事風格迥異。一個在對湖江鄉誇張的宣傳标語事件中令行禁止、雷厲風行,另一個甯肯讓渡一部分工作進度,也要召開民主懇談會,把小溪鄉的民生工作做得細緻周到。至于鄭躍峰,這位前幾集一直在釣魚的副縣長固然有“逍遙派”的一面,可鏡頭語言也給了不少暗示,藏在家中櫃子裡的瓶瓶罐罐、夜遇環保企業工程師後對他們的“青江計劃”流露格外關注,所有細節都讓觀衆對他的心路曆程有所感知。
還有學有所成後回國報效家鄉的環保企業家蘇曉岚、鐵肩擔道義的記者向茹、樸實又勤勉的村民唐石頭和潘建強等人,劇中将他們的所思所慮娓娓道來。觀衆得以看見,基層工作的千頭萬緒都與生活的柴米油鹽相連、與真實的人情世故相通,更與所有人同心同向的努力休戚相關。
通過這些有血有肉的人,觀衆會真切感受到——江南縣的發展不是遠方的傳說,無數堅守一線奮鬥的基層黨員也不僅是傳說裡的模範,他們都與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他們的日子一點一滴美起來的模樣就是我們共同走過的真實之路。
作者:王彥
編輯:姜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