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被讨厭的勇氣讀後感30字

被讨厭的勇氣讀後感30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8 22:20:43

被讨厭的勇氣讀後感30字? 就是今天,就是現在,我必須行動起來,而不是活在自己的幻想當中,而不是活在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是或者是對現狀不是很滿意的情況下,卻不去改變,抑或是找一些借口安慰自己:其實這樣挺好的而我也很幸運,遇到了這本書《被讨厭的勇氣》,其實以前也聽過這本書,感覺是一本雞湯書且比較矯情的書,後來在微博上看到有朋友分享她正在讀這本書,并且很受啟發于是我就在拼多多上搜索,最後買了回來,買回來的還有他的“妹妹”《幸福的勇氣》,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被讨厭的勇氣讀後感30字?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被讨厭的勇氣讀後感30字(被讨厭的勇氣讀後感及自我剖析)1

被讨厭的勇氣讀後感30字

就是今天,就是現在,我必須行動起來,而不是活在自己的幻想當中,而不是活在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是或者是對現狀不是很滿意的情況下,卻不去改變,抑或是找一些借口安慰自己:其實這樣挺好的。而我也很幸運,遇到了這本書《被讨厭的勇氣》,其實以前也聽過這本書,感覺是一本雞湯書且比較矯情的書,後來在微博上看到有朋友分享她正在讀這本書,并且很受啟發。于是我就在拼多多上搜索,最後買了回來,買回來的還有他的“妹妹”《幸福的勇氣》。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我好像在通往幸福的路上走着,似乎對生活中的有些東西看得清楚了,也更加的認識到自己的心理及一些原因。最戳中我的一個詞是“誇耀不幸”,看起來很可笑吧,不應該是遠離不幸嗎?為什麼要去誇耀?通過把自卑尖銳化來實現異常優越感的模式,具體是指誇耀不幸。就是那些津津樂道甚至是誇耀自己成長史中各種不幸的人。而且,即使别人想要去安慰或者幫助其改變,他們也會用“你無法了解我的心情”來推開援手。這種人其實是想要借助不幸來顯示自己的“特别”,他們想要用不幸這一點來壓住别人。諷刺的是,這基本就是我自己的真實寫照了,我一直在找為什麼自己總是願意甚至樂于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或者遭受過的不好的事情分享給家人和朋友,看到這裡,我恍然大悟,既遺憾又開心,遺憾的是二十多年了,為什麼沒有早點看到這個書,為什麼自己會是這樣的人;開心的是我終于知道了怎麼去解釋我的這些行為和心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在大學時和好朋友一起回宿舍,宿舍在四樓,我們邊爬樓梯邊聊天,不記得之前聊了些什麼,隻記得我跟她說自己小時候被鎖在房間出不去的經曆,自己當時是從窗戶上跳出來的,朋友似乎想說些什麼安慰的話語,卻又不知說些什麼。因為當時正在上樓所以旁邊也有人經過,而我在描述那件事情的時候,并沒有什麼顧忌,并不害怕别人聽到,甚至自己還會講得更大聲,朋友的臉上似乎露出了擔憂的神色。這就是誇耀不幸實錘了吧,不幸的是,現在想來自己還有一個典型例證可以分享,就是我換到第三份工作時,雖然有了編制,但是收入銳減,第一個月的工資真的少的可憐,而發下來之後我竟然火速分享給了家人和朋友,反觀自己收入多的時候卻誰也沒告訴。

可笑的是,自己真的覺得工資太少以至于内心焦慮而後自己調節好,等到自己風平浪靜地接受現實後,得知了我現在少發了一些績效,以後還可能漲工資時,我又迫不及待的跟我一個月入兩萬的朋友說自己要漲工資了,真像一個小醜啊,一個胡亂蹦跶的小醜。正是自己的這些奇怪的行為,加上自己看到誇耀不幸這一行為背後的一些理論解釋後,自己又像是一個熱鍋上的螞蟻,焦躁不安到最後的歸于平靜。但是我并不是看到這一理論後,立馬就對自己進行反思,而是過了一兩周,接收到環境的刺激,比如很多優秀的同事,以及想到自己以後會是什麼樣子,才下定決心梳理,記錄。其實,通過誇耀不幸這種方式就是想要變得比别人更有優勢、更加“特别”,想讓自己變成“特别的存在”,達到用自己的不幸為武器來支配對方。通過訴說自己的不幸來讓周圍的人擔心或束縛支配其言行。當然,誇耀不幸的這些人所說的“你無法體會我的心情”之類的話當中也包含着一定的事實。誰都無法完全理解痛苦的當事人的心情。但是隻要把自己的不幸當作保持“特别”的武器來用,那人就永遠需要不幸。看到這裡,我的心頭一緊,但又十分贊同,如果我還是繼續這樣,就算我過得很幸福,我也會去自尋所謂的“不幸”,而去達到自己是“特别”的這種虛無錯誤的目的,真是醍醐灌頂啊!

幸運的是,我遇到了這本書,讀到了這段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慢慢抑制自己去和周圍的人分享不幸。回想起來,其實自己不僅是和家人與朋友去分享不幸,跟同事好像也是這樣,總是想表現的自己沒有什麼殺傷力,沒有什麼競争欲望,沒有什麼本事,繼而就會造成自己确實是這樣的人,或者就會變成那樣的人,但其實這時候我的同事并不覺得我是一個“特别”的存在,反而他們會覺得我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不必去在乎,最終的結果就是我不但沒有因為不幸而成為“特别”的存在,然後落入無人在意的狀态,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我也曾經去找尋原因,看了《紅樓夢》後,我發現我和迎春挺像的,其實就是在逃避,甚至有點病态依順的意思,不想惹上麻煩,但是我在逃避什麼呢?有什麼好逃避的呢?那個麻煩就那麼可怕嗎?其實并沒有。

阿德勒心理學考慮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如果一個人不想出門,他是不想到外邊去這個原因,所以才制造出不安的情緒。也不存在什麼心理創傷,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曆,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曆的意義。如果我們一直依賴原因論,就會永遠止步不前,比如因為我受過傷,所以我現在過得不幸福。但是今天我可以這樣去看,比如我有誇耀不幸的經曆,現在我通過這段經曆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決定在日後的生活中盡量避免去尋找“不幸”,發現不足然後改正,什麼時候都不晚。我現在的工作除了工資不理想,其他什麼都很好,離家近,加班少。那麼我現在的目的就是:不想一輩子躺平和摸魚,我還不到三十,我想過更充實豐富的生活,不想在這幾年變成一個無知的人。而我現在,此時此刻做的事情,都會影響到将來,所以我不能隻知道玩手機看視頻,最後放下手機一無所獲。

正如阿德勒所說:人之所以不幸是因為自己親手選擇了“不幸”,而不是因為生來就不幸。是因為你在不斷地下着不改變自己生活方式的決心。即使人們有各種不滿,但還是認為保持現狀更加輕松、更能安心。啊!說的又是自己了,下班後自己有很多時間去看書,但就是靜不下心來,然後過一陣自己就很emo,其實自己很清楚為什麼emo以及怎麼改變,但就是不行動,活在自我幻想和自我折麼當中。

哎呀,阿德勒關于自卑感的闡述也是戳中了我的心,他認為自卑感的問題我如何看待這種自己以及賦予它什麼樣的價值。困擾我們的自卑感不是客觀性的事實而是主觀性的解釋。價值必須建立在社會意義之上,與他人比較、自己賦予自己的意義,帶來了自卑感。人都處于追求優越性這一“希望進步的狀态”之中,樹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為之奮鬥。同時,對于無法達成理想的自己就會産生一種自卑感。而越自負的人越自卑,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繼而沉浸在一種虛假的優越感之中。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與别人的比較,而是來自與“理想的自己的比較”。又是當頭一棒,自己又符合了這段文字的描述。我自己認為我是一個自卑的人,小學時成績是前三,初中去了好學校,自己就是中等水平,中考隻差一分就能上好學校,高中學校水平中上吧,自己在實驗班是末尾,去平行班成了前三,大學一般般,自己的成績處于中上,碩士的時候自己是中等。差不多一直處于中等普通學生,說起來有太多的遺憾,中考、高考、考研,而現在我還有一次機會,考博或者申博,自認為現在知道了很多道理,工作之後斷斷續續的有讀博的想法。

就在看這本書後,我決定與自己和解,不考了,想想都覺得累,況且最近幾年都沒有寫文章了,于是我又滿足于現狀,并找了完美的借口。直到昨天,辦公室來了一個同事找領導簽字,她要去讀博了,我不知道是哪個學校,可是當我知道她要去讀博的消息後,我的心跳加速,自己心中那個沉默了的讀博的想法一下子湧入腦中,看來這個小種子已經在心中生根了,隻要稍微澆點水或者來點陽光,它還是渴望生長的;就在那時我翻起了我的微信收藏筆記,看到了對象的博士論文緻謝詞,似乎看到了他多年來求學的辛苦與最後的收獲與快樂;恰好就在前幾天我對象開玩笑跟我說,你看你天天也不學習,你再這樣下去,你人就廢了,他給我定了一個目标,今年寫兩篇文章并發表,其實在年初我也制定了目标,而關于論文我給自己定的目标是一篇;更巧的是,今天我去見監考教資考試,無意中得知和我一起監考的陌生同事要去國外讀博了,她已經在這工作了四年,這四年她一直沒有放松自己,持續不斷的學習,自己也想趁年輕多學一點。在整個監考過程中我的心緒是亂的,我的種子又被一束陽光照耀到了,于是回到家後,布置了自己的學習場地,開始動筆寫下自己的想法。

阿德勒認為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厭,毫不在意别人的評價、不害怕被别人讨厭、不追求被他人認可,如果不付出以上這些代價,那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獲得自由。我應該屬于那種沒有自由的人,總是會想去在意别人的看法,看完這段話以後,我就想起了我的一個高中男同學,在高中時我們的關系還不錯,大學時就沒怎麼聯系了,突然在某個暑假他問我借錢,說他女朋友懷孕了要打胎,但是沒錢,我當時也沒有錢就沒有給他。從那以後我對他的看法就改變了,為什麼他會做出如此不負責任的事情,在我心裡對他的評價可以說是很不好的,但是,但是他并不知道我對他的看法,他也不可能知道,我對他的看法和評價,并不會影響到他一分一毫。我又想到我高中時的同學,她高中時比較胖,在大學時她減肥成功,變得又瘦又美,說實話我很羨慕她,我覺得她真的有毅力,長得漂亮,性格好,身材好,在我眼中反正時各種好,但是她也不知道,對她也沒有一分一毫的影響。我對他人的認可或者不認可,對别人來說沒有什麼影響,反之,也許在有的同學眼中對我有不好的看法,也許在有些同學眼中很羨慕我現在的生活,但是這些于我而言又有什麼意義呢?天天去糾結這些,去暗自和别人對比真的沒有意義,我真真需要對比的是“理想的我自己”,每個人的家庭境遇經曆以及性格都是不一樣的的,沒有可比性,也沒有比較的必要性。隻有自己和自己比,俗話就是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點。

一味地在意“他人怎麼看”的生活方式是隻關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就像恩斯特·卡西勒所說:人總是傾向于把他生活的小圈子看成是世界的中心,并且把他的特殊的個人生活作為宇宙的标準。但是,人必須放棄這種虛幻的托詞,放棄這種小心眼兒的、鄉下佬式的思考方式和判斷方式。人不能狂妄自負地聽從自己,他必須使自己沉默,以便去傾聽一個更高和更真實的聲音。不要限于自己小小的一畝三分地,要去看看廣闊的世界。

請記住,不要把眼睛總是有意無意地盯着手機不放,有時候每個軟件的新消息都看完了并且沒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了,還是會左滑右滑,直到找到能夠刺激自己看下去的内容,這就是虛度時光,也是浪費眼睛的一種做法,看手機看到不知道該看什麼的時候就放下手機吧,看看遠方,緩解一下眼部疲勞;拿起書本,充實一下精神世界;動動身體,拉伸一些緊張的肌肉;或者隻是放松,想想每一個你所度過的當下都是你自己的選擇,這些選擇構成了你的生活,人生是連續的刹那,我們隻能活在“此時此刻”,人生最大的謊言就是不活在“此時此刻”,懊悔過去的自己為什麼不努力,幻想明天我就開始幹,幻想後天會有多美好。就這樣,日複一日,到三十歲,到四十歲,到五十歲,到退休了,依舊沒有活在“此時此刻”,懊悔工作時沒有充實提高自己,幻想退休的生活有多麼美好或者多麼無聊。我不想這樣,我要活在“此時此刻”,不虛度時光,過好當下,希望你也是我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