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父親一聲不吭地走了,
他的離開,将這個大家庭推入了深淵,
家裡老的老,少的少,所有的擔子都落到了母親的肩上。
家裡最小的孩子隻有3歲,她必須堅強起來。
然而心理上是強大了,但她的營養卻一直跟不上,
為了讓年幼的孩子吃飽,她不得不找到自己的大女兒,
就這樣,孩子靠着大姐的奶水活了下來。
這個孩子,就是如今的視帝于和偉。
他熬過了撫順的寒冬,抵過了童年的饑餓,
一步步走進表演的世界,走到觀衆的面前。
他這一路,遇到了怎樣的風景和荊棘呢?
01
1971年的春天,
遼甯撫順的一戶貧困家庭又增添了一個新生命。
這已經是家裡的第9個孩子了,
他們知道,孩子出生後,他們的壓力會更大,
但他們依然選擇留下這個孩子。
父親是一個普通工人,領着微薄的工資,
為了補貼家用,他常常下班後還要做其他零工,
一忙活就是一整天,孩子們經常看不到父親的身影。
母親沒有固定的工作,她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照顧孩子,
不過孩子們上學後,她也會出去找些零活。
生下于和偉的時候,母親已經45歲,
常年的勞累加上營養跟不上,母親的奶水越來越少,
在他還不到1歲的時候,就已經吃不到母親的奶水。
幸運的是,彼時,已經嫁人的大姐也生了孩子。
就這樣,小兒子便開始吃大姐的奶水。
他也稱自己的大姐為小媽媽,而大姐也很疼愛自己的弟弟,
每次家裡有了什麼好吃的,她都會給弟弟留一份。
弟弟常常在姐姐家裡,母親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可以出門工作。
漸漸地,一切都走上了正軌。
然而,人生就是一場猜不到結局的戲劇。
在于和偉生命啟程的這段時間,
家裡的頂梁柱倒了,沒有預兆,讓人措手不及。
父親的離去,讓這個家庭再度陷入深淵。
瘦弱的母親一個人扛起了全部的責任,
她要撫養3歲的兒子,要照顧其他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她必須掙錢,因為沒有别的技能,
她隻能上街擺攤賣早點,盡管辛苦,但好歹能有些收入。
彼時,于和偉年紀還小,
哥哥姐姐要麼上學,要麼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
沒人照顧他,母親隻能帶着他上街。
春夏秋冬,無論是什麼樣的天氣,
母親都會早早起來準備材料,
然後在天蒙蒙亮的時候,帶着他上街。
撫順的冬天,北風吹在母子倆的臉上,
好像刀刮一樣,劃得人生疼。
母親的懷抱,是他在凄冷清晨唯一的溫暖。
這樣的日子他們過了很多年,
終于,于和偉也到了上學的年紀。
母親看着兒子走進學堂時的背影,
心裡放松不少:可算是把他撫養長大了。
彼時,年長的哥哥姐姐們也已經出門工作,
母親肩上的擔子輕了不少。
于和偉也會在放學或者周末跟母親幹活,
他的童年,就在這些雜活裡度過了。
這些年,他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旁邊小攤賣的榨菜,
而他最幸福的時刻,就是聽哥哥姐姐講的外面的故事。
他漸漸地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學會了思考,
他喜歡在跟着母親出攤的時候,看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
他想要去了解或者體驗他們的人生。
轉眼間,他就要上高中了,
眼看着最小的孩子也漸漸長大,
母親心裡滿是期待,雖然這些年過得很苦,
但好在孩子們懂事,日子也越過越穩當。
母親并不盼望着孩子們能有多大的事業,
對她來說,隻要不是“睜眼瞎”就足夠了。
然而,于和偉并不這麼認為,
母親孩子很多,她沒辦法考慮自己的未來,
但他自己需要對自己負責,
當他知道自己沒有考上高中的時候,他開始焦慮了。
于和偉一直以為自己沒有考上高中,
是因為自己過于喜歡金庸小說,沉醉于武俠的世界裡,
迷戀那些精彩紛呈的江湖人生。
然而,他不想就此放棄,他并不滿足于此。
所以他決定回學校再讀一年,明年接着考。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他的複讀之路也并不順利。
學校能夠接收的複讀名額有限,并且要交很高的學費,
對于于和偉的家庭來說,當然是交不起的。
就在這時,班主任伸出手拉了于和偉一把。
他出面與學校溝通,希望能夠收下這個孩子,
并且說:“實在不行,他的學費從我工資裡扣!”
在班主任的堅持下,于和偉再次回到學校,
并且第一次有了“夢想”:
“我将來一定要成為一個耀眼的人。”
盡管他再次回到了校園,
但成績不理想的他還是沒能成功考上高中。
這時,他聽說幼兒師範學校開始招男生了。
本來于和偉并不願意去這樣的女生多的學校,
但是有人說:“畢業以後,可以去當小學音樂老師。”
他一直都很喜歡唱歌,
聽說以後能當音樂老師,他便報了名。
進入學校後,他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文藝活動,
他更加喜歡藝術了,心裡暗暗萌生了要走藝術道路的想法。
後來,他從師範學校畢業,他并沒有進入小學當音樂老師,
而是在機緣巧合下,進入了話劇團。
在這裡,他深深地喜歡上了表演這種藝術形式。
雖然他喜歡上了表演,
但他并沒有能夠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間。
話劇團裡不缺優秀的演員,第一次接觸表演的他,
每天都在打雜、跑腿,
有時候群衆演員不夠了,才會有人想起他。
有一次,他在表演的時候,
被副導演質疑:“你到底會不會說普通話?
話都說不明白還想當演員呢?”
從那以後,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做一個觀衆,
他模仿台上人的表演,回家後對着牆練習普通話。
于和偉看着那個小小的舞台,
暗暗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做一次主角。”
然而,于和偉的一腔熱血還是被現實澆滅。
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一個女生點亮了他的世界。
1992年,他又在劇團看演出,
隻是這次不是話劇演出,而是歌舞節目。
表演者宋林靜憑借曼妙的舞姿,走進了他的世界。
此後,于和偉時常會到這裡看她的演出,
久而久之,宋林靜便注意到了他,兩人就此認識。
表演結束後,他時常會把對方送到公交車站。
為了能有更多的相處時間,他也選擇坐這趟公交。
盡管會因此繞路,他也樂在其中。
後來宋林靜的弟弟想要進入少年宮學習,
他就幫忙跑前跑後,兩人感情這在這一來二去中升溫。
撫順的冬天還像十幾年前一樣寒冷,
小時候給他溫暖的是母親的懷抱,
現在則是愛情的火焰,溫暖了他的寒冬。
兩人越來越親近,話劇團和歌舞團裡,
沒有人不知道他們在一起了。
這個消息,也一傳十傳到了宋林靜父母的耳朵裡。
母親打聽了自己女兒的交往對象,
聽說對方家庭條件不好,還沒有父親,
她非常不滿意,便強烈要求女兒離開于和偉。
父母對宋林靜說:“你從小就是被我們捧在手心裡的,
你看看他的家庭,你要是嫁了過去,會吃很多苦的。”
就這樣,正在熱戀的情侶被潑了一身冷水,
但是少年一旦心動,
即使是父母的阻攔也難以将他們分開。
宋林靜不顧父母的反對,站在了于和偉的身邊。
雖然她選擇了于和偉,但這也成了于和偉心裡的一個疙瘩:
他必須給宋林靜一個未來,也要給她父母一個交代。
02
于是,19歲這年,他做了一個決定:
上大學,讀戲劇學院。
他先是到了北京,報考中戲。
這是他第一次離開撫順,
他見識到了什麼叫大城市,
在北京的一個月,讓他學會了獨立。
後來他又去了上海,考上戲,
因為中戲畢業不管分配,所以他選擇了上海。
就這樣,21歲的于和偉收到了上戲的錄取通知書。
他完全沒想到,自己能考上這所在表演領域的高等學府。
然而,高興之餘,他再次遇到了難題:
盡管這些年在話劇團有一些積蓄,
但要支付得起這高昂的學費,還差很多。
就在這時,他的姐姐站了出來。
她賣掉了兒子的鋼琴,湊了4000塊錢,
對于和偉說:“小偉,拿着這個錢去上海吧。”
就這樣,他帶着母親和姐姐的期盼,
帶着女友的思念,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車。
家裡人和女朋友都來車站送他,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
但是當火車開動的那一瞬間,
于和偉還是沒有控制住眼淚。
座位對面的大叔看着他,然後從兜裡拿出來一點紙,
放到桌子上,說:“沒事,都經曆過。”
已經過去一天了,困意取代了他對家鄉的思念,
火車上人很多,他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睡覺,
便坐在了桌子底下,後來列車服務員拿着拖布來打掃,
掃到了他,他擡頭看了一眼對方,
本以為對方會客客氣氣地說對不起,
卻沒想打,阿姨張口就喊:“起來了,起來了,幾點了!”
這是他離開家鄉後第一次遇到如此戲劇性的一幕。
他似乎明白了自己曾經看到的那句話: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一切都是生活。
坐到座位上,他還在想:“會不會将來,
這些都是我表演的素材呢?”
從中國東北到江南,慢車開了30個小時,
21歲的于和偉帶着鄉愁也帶着喜悅,
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然而,新生活一開始就遇到了意外。
他的行李箱放錯了車,沒有跟着自己一起達到上海。
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他,有些不知所措,
好在,一個大三的學長跟他說:
“你暫住在我們這兒吧,等你的行李到了再回去。”
學長的一句話,給了他很大的安全感和溫暖。
剛進大學的時候,他是内斂的,
吃不慣當地的口味,聽不懂上海話,
這些都讓他變得安靜了起來。
而在幾千公裡以外的撫順,
女友也一直在擔心着他,牽挂着他。
然而,他很幸運,他有一群很好的同學,
一個學期之後,于和偉和同學們越來越熟悉,
他的性格也悄悄發生了改變,
“于和偉有些‘欠兒’。”這是大學同學對他的評價。
就在他上大一的時候,女友也考進了上戲。
兩人終于跨越了1700公裡的距離,相聚在上海。
曾經這段分别的日子,讓兩人更加珍惜彼此,
他們更加堅定,對方就是自己唯一的選擇。
于和偉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他的專業課成績也一直不錯,不過他并不是拔尖的那一個。
所以,當表演老師讓他飾演《打野鴨》的主角時,
他是猶豫的,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撐得起這個角色。
是老師的話鼓舞了他:“我覺得你能演,你要相信自己,
我就是相信我的眼光,才讓你演的。”
大學期間,他經常在上戲的小劇場演出。
後來他的舞台,便不再是這一方小小的天地。
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南京軍區話劇團,
在這裡他不再是校園裡,帶有專業光環的學生,
而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蝦米。
他幾乎沒什麼出鏡的機會,
為了能夠得到一個角色,
他也曾找各種關系,請同學幫忙。
然而,他依然沒有得到哪怕一個小小的機會。
轉眼間,他已經快要30歲了,
宋林靜已經成為導演助理,
而他還是那個一事無成的小演員。
他接受着話劇團其他人的嘲笑,
拿着微薄的工資,過得艱難的生活。
實在不忍心看着宋林靜跟着自己受苦,
他說:“我還是去找個穩當的工作吧,不在這兒做演員了。”
但是宋林靜攔下了他,說:
“沒關系,我相信你的能力,
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遇到好的機會的。”
既然機會不來找自己,那就主動出擊。
于和偉來到北京,
他聽說很多演員都是在北影廠門口碰到的劇本。
這裡有很多劇組信息,哪裡在招募演員,
需要怎樣的演員,門口的黑闆上都寫得清清楚楚。
其實,他并沒有期待能在這裡被選中,
但是這些信息多多少少會對他有些幫助。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漸漸學會了和自己和解,
沒有戲拍的日子,就沉下心來學習。
03
曾經那段空白的日子,大概是老天特意給他的磨煉,
雖然生活并不如意,但是他得到了最珍貴的東西:
演技以及對表演的熱愛,他越了解表演,就越熱愛它。
後來,他漸漸得到了一些角色,隻不過,
這些劇本暫時沒有給他帶來多少起伏。
直到2003年,導演高希希找到了他。
作為導演,高希希是不尋常的,
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演員,
他說:“于和偉一看就是演壞人的。”
就這樣,于和偉成了他劇中的主角。
而他則成了于和偉的貴人,
是他的這部劇,讓于和偉被圈内前輩認可,
讓他在三十多歲的年紀,成了一個有代表作的演員。
第二年,這部電視劇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
于和偉終于嘗到了被人認識和認可的甜頭。
事業上有進展的同時,家裡也迎來了新生命。
後來他又相繼出演《紙醉金迷》、《光榮歲月》等,
因為常常扮演“壞人”,他有了一個“反派專業戶”的稱号,
不過這也表示,觀衆非常認可他的演技。
于和偉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但命運對他的捉弄還沒有終止。
這一年,大姐因為肝癌去世。
沒過多久,母親也随着離去。
其實在他進組之前,母親就已經垂危,
但他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耽誤整組的進展,
他不得不離開,就這樣他帶着牽挂出發了。
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正在劇組的于和偉收到了母親離世的消息。
後來,他和妻子在北京買了房子安了家。
四年後,一切再次回歸了平靜。
于和偉也在娛樂圈站穩了腳跟,
但就在這時,一條關于他和王麗坤的绯聞發酵了起來。
起初兩人沒有對此作出回應,
不過後來,王麗坤稱兩人當時隻是在打麻将,
而于和偉對此一直保持沉默,
“夜光麻将”的風波對兩人的事業産生了負面影響,
不過随着時間的流逝,人們也淡忘了這場風波。
這件事的真相我們不得而知,
不過妻子終究是妻子,兩人畢竟相愛三十多年。
2017年,于和偉出演《建軍大業》,
彼時,他還不知道當他再次遇到“陳獨秀”後,
自己的演藝事業會登上一個怎樣的高峰。
四年後,《覺醒時代》開播了,
一時間,他成了觀衆口中最真實的陳獨秀,
憑借這部電視劇,他成了這一屆“白玉蘭獎”當之無愧的視帝。
電視劇的熱播,讓于和偉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熱度,
他曾經的經典角色被更多的年輕人知曉。
然而,被人們記住的卻是他的那些“表情包”:
蹦迪、吐口水、“接着奏樂、接着舞”,
深深地留在了觀衆的腦海中。
結語
于和偉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
他沒有因為不幸的童年而成為一個怨天尤人的人,
他沒有因為跑劇組遇到的冷眼和嘲笑而放棄這條路,
他沒有因為去年的爆火而浮躁。
新的流量層出不窮,像于和偉這樣有能力的人,
卻被觀衆抛之腦後,消失在各大獎項中,
這無疑是娛樂圈的一大悲哀。
娛樂圈不缺明星,缺少的是像于和偉一樣的演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