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邊塞詩展現了什麼景象

邊塞詩展現了什麼景象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12:07:57

《征人怨》是一首流傳極廣的邊塞詩。詩文中提到的金河、青冢、黑山等地都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區境内,在唐朝屬于單于都護府。唐朝自安史之亂以後,國勢衰落,邊患日益嚴重,被征調的士兵常年戍守邊境而無法歸鄉和家人團聚,必然會産生怨憤之情。這一首詩就是以一個隸屬于單于都護府的征人身份,寫出了這份怨情。

《征人怨 / 征怨》

唐代:柳中庸

歲歲金河複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裡黃河繞黑山。

邊塞詩展現了什麼景象(唐代一首邊塞詩)1

歲歲金河複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唐詩中寫征怨的詩不少,這一首詩避開了征人回首,佳人斷腸的通用題材。以寫實記事開篇,開頭就寫戍守邊關的時間之長,紮營地點不斷轉換:年複一年,東西奔波,往來邊城;接着寫天天戰争不息,生活單調凄苦:日複一日,躍馬橫刀,征戰不休。“金河”就是大黑河,在現在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玉關”就是甘肅玉門關。金河在東而玉門關在西,相距很遠,說明轉戍頻繁。“馬策”就是馬鞭。“刀環”是指刀柄上的銅環。馬策、刀環雖小,然而對于表現軍中生活來說卻具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對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聯想。這兩句“歲歲”“朝朝”相對,“金河”“玉關”“馬策”“刀環”重複表現生活的單調,“複”字和“與”字流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厭倦之感,“歲歲”又把這種厭倦之感以時間的無限延伸極大的加重,“朝朝”又把這令人讨厭的重複行為的頻率推到極緻。詩人巧妙地利用詩句的蟬聯偶對的特點,将這種情緒表達到極緻。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裡黃河繞黑山。這兩句是詩意的加深和擴展。對于滿懷怨情的征人來說,他不僅從那無休止的時間中感到怨苦無時不在,而且還從眼前的景象中感到怨苦無處不在。第三句寫邊塞氣候惡劣,暗示生還無望。“青冢”是西漢時王昭君的墳墓,在現在的呼和浩特境内,當時被認為是遠離中原的一處極偏僻的地方。傳說塞外草白,唯獨昭君墳墓上草色發青,故稱青冢。正值陽春三月,但在苦寒的塞外卻是一片肅殺荒涼的景象,怎不令人悲凄?繼前兩句從時間上寫征人的感受,情緒,最後一句繼而從空間上放大角度,青冢----黃河----黑山,給人一種山高水長的距離感。詩人不僅以”萬裡黃河“展示地域之廣闊,更以”繞黑山“的狀況來表達征途的彎曲曲折。詩的前兩句寫征戍無期限,後兩句則寫征途無盡頭,機構對稱,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欲歸無計“的渺茫。

邊塞詩展現了什麼景象(唐代一首邊塞詩)2

這首詩中沒有出現一個怨字,但字裡行間處處流露出幽怨之意,處處彌漫着幽怨之情。詩人抓住産生怨情的緣由,從時間和空間兩處落筆,讓無休無止的戎馬生涯和荒蕪凄涼的自然景象現身說法,從而獲得了”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的藝術效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