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栀子花開的香氣撲鼻

栀子花開的香氣撲鼻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7 11:33:04

栀子花開的香氣撲鼻(栀子幽香芳可尋)1

栀子冬季孕育花苞,夏季綻放且花期時長,清新芬芳,給炎炎夏日帶來陣陣清香,其白色素淨的花朵成為純潔愛情的信物,也成為平淡靜心的好友。栀子花因其氣味芬芳清香、淡雅素淨的形态而為世人所喜。人們聞着栀子花淡淡的芳香,觀賞着栀子花素雅的儀态,随身佩戴着白色的栀子花,甚至居家栽種着栀子盆景,裝飾美化家中景色并能淨化空氣,彰顯了一股淡淡的雅韻禮儀文化。與栀子花的清芬淡雅不同,其果實即栀子則是一味苦寒之性甚重的藥物,有着極為顯著的清瀉熱邪、治療熱證的作用。

栀子之名

栀子原名卮子,因其獨特的形态、性狀特點和不同的用途,又有衆多不同的别名,如“重台”“同心”“禅客”“越桃”等别稱。

1.重台、同心 因其花的形态命名。栀子花形為“六瓣”形,花瓣環繞花心,形成對稱,以“複瓣”型為常見,古人稱之為“重台”,如“重台栀子玉攢花,初夏湖山一供嘉”。而栀子結果之時,花瓣拱衛着橙黃、尖聳的果實,故而又名“同心”。“同心”原意指同一中心或核心,後來被引申為“情投意合”之意。栀子也因而成為了情人之間表明心意的信物。

2.禅客、禅友 因桅子花為清淨之花,其色素淨質樸、淨脫俗、花香清芬,人稱“淨香”。栀子也因其“妙香”與佛門結緣,而得名“禅友”“禅客”。蔣梅邊雲:“清淨法身如雪瑩,肯來林下現孤芳,對花六月無炎暑,省卻銅匾幾炷香。”

3.越桃 因其産地而名。栀子主要生長在我國南方,以浙江者為佳。浙江為周朝越國所在地,而栀子的果實形狀長圓,形似桃核,故常以“桃”喻之。由此得名“越桃”。

4.栀子、山栀子、黃栀子 因其形态而名。《本草綱目》雲:“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栀。”栀子原名卮子,因其形似古時青銅酒器而得名。栀子又為一種灌木,故從“木”,名為“栀”。人們亦稱其為“支子”“枝子”,皆源于同音、省寫。栀子大多生長于山地之中,由于這種生長環境,人們也将其稱為山栀子。栀子藥用部位乃是其果實,其呈黃色,是古代常用的染料,亦稱為黃栀子。

栀子之食用

由于栀子苦寒之性較重,其作為養生食用較少,在飲食中的應用更多的是以食療的形式出現,如煮粥、湯水茶飲等,對于一些慢性肝病出現火熱或濕熱者以及急性火熱病證如咽痛、尿赤、口苦等,應用栀子作為食療有一定療效。

栀子之藥用

栀子的性能可以歸納為:味苦、性寒,歸于心、肺、肝、胃、三焦經,升降浮沉皆備,以沉降為主,無毒。

栀子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與消腫止痛,其中最為主要的功效就是清熱。其清熱作用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清熱作用強:栀子的清熱作用十分強大,途徑多樣,包括清瀉、清解、清利。無論是清瀉火熱還是清熱利濕,無論是清熱解毒還是清熱涼血,或是多項綜合作用,栀子的作用直接而顯著,治療多種熱性病證療效卓著、起效迅速。

2.清熱面廣:栀子的清熱作用除了不用于虛熱病證和不直接用于表熱病證以外,可用于一切的髒腑火熱、氣分熱證、血分熱證、熱毒病證、濕熱病證,遍布人體上中下三焦和體内外的熱性病證。

3.清熱徹底:栀子不但清熱作用多樣,應用廣泛,而且其清熱作用徹底而不反彈,與其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途徑有關:利尿。通過利尿,能将各種熱邪從小便清除,給邪有去路。也正是因為栀子的這一功用特性,使之在熱性病證中應用廣泛。

栀子的用量用法

栀子既可内服亦可外敷,既可鮮品使用亦可飲片炮制使用,根據具體病情而定。内服常用劑量為6~12克。除涼血止血用炒碳以外,其他皆宜生用。如治療跌打傷痛應用鮮品更好。

栀子的不良反應與使用注意

栀子無明顯的不良反應,主要是對脾胃的影響,但取決于用量和使用時間。如果用量過大、時間過長,會有胃痛、腹瀉等不良反應。

在使用時,當注意以下幾點:

1.用量不宜大,一般不超過15克,中病即止。

2.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慎用甚至禁用。

3.非熱性病證禁用。

4.苦味較重,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專家簡介

栀子花開的香氣撲鼻(栀子幽香芳可尋)2

楊柏燦,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基礎理論分會副主委,上海市藥學會常務理事,老年藥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針灸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團巡講專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