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應用科技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應用科技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4-17 06:24:08

應用科技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科技資金人才一個都不能少)1

如何讓美麗鄉村變成“美麗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又如何圍繞很多人心中的“鄉村夢”,為他們投入鄉村搭建更好平台?近日,浙江省發布《關于實施“兩進兩回”行動的意見》。“兩進兩回”指科技進鄉村、資金進鄉村、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 《意見》明确,力争到2022年,省級支持鄉村振興财政投入1000億元以上,建成省級高水平農業科技示範基地800個,培育青年農創客和新農人各1萬名,吸引20萬名鄉賢返鄉投資興業、建設家鄉。

近年來,圍繞推進鄉村振興項目産業、人才、文化、生态、組織五個方面,一批青年和鄉賢帶着優質項目和資金紛紛回歸鄉村,為金華鄉村振興按下快捷鍵。

婺城:鄉創項目吸引創客

婺城位于浙江之心,自然資源得天獨厚,鄉村産業基礎良好。目前,全區已建成廊道美麗鄉村風景線2條、省級示範美麗鄉鎮3個、精品村32個、秀美村42個。如何在美麗環境的基礎上,利用各自的資源禀賦,真正走向市場,成了婺城的重大課題。

今年8月,婺城區啟動“十鄉百村”鄉創行動,拟形成以政府、村、村民、企業、金融、鄉賢、協會為主體的“7 X”命運共同體,構建起以公益創投和産業創富為主要形式的鄉村發展新模式。

在省級文保單位婺州窯雅畈鎮漢竈村遺址,一支古婺窯火傳承2200多年生生不息。傳承振興婺州窯是婺城鄉賢、中國婺州窯博物館館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陳新華的夢想。

“婺州窯釉色豐富、造型古樸,一定要把它恢複起來。”從19歲接觸陶瓷後,陳新華在這條路上一走就是46年。2004年,金華婺州窯陶瓷研究所挂牌成立後,陳新華緻力于研究傳承發展婺州窯,不僅恢複了成熟的婺州窯技藝,還不斷進行創新融合。

如今,漢竈村重新燃起熊熊窯火。陳新華在這裡主持建成中國婺州窯博物館園區,容納博物館、大師工作室、産品展銷、技藝體驗等内容,架起婺窯古今傳承,由事業向産業邁步的橋梁。中國漢竈婺州窯博物館自2017年5月開放以來,年平均接待遊客8萬多人次,通過京東、淘寶等已實現銷售産品超千萬元。下步,雅畈鎮将依托婺窯主題,開發系列文旅項目,整合老街、鬥牛、月牙灣、摩崖石刻等地方性文化資源,驅動“文化 ”鄉創經濟。

不僅僅是雅畈鎮,婺城區“十鄉百村”推介的十大重點項目,先後吸引各類資金上億元。作為國家級生态鄉,莘畈鄉優越的自然資源環境成為吸引鄉賢和資金回歸的首選之地。目前,作為莘畈鄉蘭源休閑旅遊度假村項目主體,近2000平方米的麗園文體活動中心等衆多體旅設施已建成,并成功舉辦各類體育賽事及培訓等活動。從2017年至今,連續三年舉辦了浙江省萬人毅行活動,吸引了30餘萬的選手和遊客。今年1-10月,全區就已接待遊客873.8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0.04億元,增長29.01%,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永康:“鄉創客”以工哺農

4年前,35歲的她放棄城市企業高管的職位,回到家鄉——永康市芝英鎮王上店村。在這裡,她建起500餘畝農業基地。

在老鄉眼裡,孫靈娟是個挺能“折騰”的永康姑娘。畢業于國内一流學府的她,花5年時間在北京站穩腳跟,上百萬元年薪令人羨慕。2015年,在事業風生水起時,她卻扔下一切跑到農村,興沖沖當起農民,一手創立浙江方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從事藏紅花種植、銷售和加工。

4年間,孫靈娟的公司在永康自有基地達到800餘畝,公司采用“企業(公司) 園區(基地) 農戶”的多種産業化經營模式,通過現代智慧技術,完成農産品“研、産、供、銷”一體化模式,帶動區域内的農民增收;通過水稻輪作、葡萄套種、在經濟薄弱村成立合作社跟種等方式,現已帶動1400餘畝藏紅花的跟種(其中大學生為45戶,農民260戶),已培育73名大學生為藏紅花項目技術員,人人責任到戶。據2018年數據分析,按照跟種協議要求種植的農戶每畝平均收益2.2萬元。

在工業強市永康,這樣的人生着實有些特别。“親戚朋友都不理解,一方面覺得高材生當農民有些可惜,另一方面則認為在工業強市發展農業需要克服更多困難。”孫靈娟說。

同樣的經曆,年輕的“農二代”李盛桔也深有體會。李盛桔是一名90後女大學生。早在2013年,李盛桔的父親李維哲創辦的維哲農場,就獲評浙江省示範型家庭農場。

李盛桔一開始卻并沒有打算重走父親的路,跳出農門一直是她孩時的夢想。但是,後來在父親的引導下,李盛桔看到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前景。“相關農業的政策,國家是很支持的,父親一直跟我講。”李盛桔說,随着了解的深入,她也覺得農業和農村發展潛力很大。

孫靈娟、李盛桔的經曆,也是永康“青年鄉創客”的寫照。如今,在永康,一批如大陳、塘裡等鄉村振興示範村,成為優秀年輕創業者的聚集地。

去年9月,永康市新青年農民聯盟正式成立,也聚集着越來越多的資源和資金為“鄉創客”的夢想助力。“作為‘新農人’,希望帶領更多的鄉創客去創業緻富。”“青農聯盟”理事長孫靈娟表示,方園農業科技是金華市第三批“青年創客農場”,将為創客提供6個月以上免費工位、辦公場地等服務,幫助青年創客走好創業第一步。

今年以來,青創聯盟導師團先後幫助鄉創客24個項目落地,總投資3000多萬元。“螢火蟲”鄉宿還原了老房子的味道,成為高端民宿的代表;“952酒吧”融合咖啡、精美手工小吃、書籍于一體,充滿慢生活氣息,留住了年輕遊客的心和胃……這些項目撬動了鄉村從美麗生态到美麗經濟,再到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環,推動全市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記者手記

和村民“分享經濟”

從2015年年初“鄉創”一詞開始見諸報端,到如今方興未艾,去鄉村創業,正成為當下一股新熱潮。

“鄉創”為何突然火起來?一位鄉土專家這樣解釋:激活沉睡的鄉土,近看是繁榮鄉村經濟奔小康,遠看是帶動一座城協同發展的原動力。這也正是地方政府願意支持“鄉創”的原因。

而作為支持鄉創經濟發展的重要元素,科技、人才、資金,缺一不可。今年7月,我市新公布了婺城區倪晌家庭農場等19家單位為金華市農村科普示範基地;11月,金華市又公布了33家首批創業孵化基地,包括金華電子商務創業園、浙江師範大學網絡經濟創業園、金華市三分田農村電商創業園等。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鄉創”帶給鄉村的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生長力量,而青年是讓農村重新煥發活力的内生力量。

當然,“鄉創”絕不是建個民宿賣兩間房那麼簡單,必須要挖掘鄉土的力量才能持續生長。政府需要給這種鄉土的“蓄勢”提供空間,讓這把“鄉創火”成為點燃鄉村特色發展的力量。鄉創者一定要融入鄉村,和村民一起朝着“分享經濟”的路子走下去,保持持續成長的活力。

(據《金華日報》,原标題《我市“兩進兩回”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原作者:孫武斌。編輯:沈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