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你對人生的态度決定你的命運

你對人生的态度決定你的命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02:57:50

你對人生的态度決定你的命運(你常說的一句話)1

編者按:

“人類的本質是複讀機” ,這是近兩年我時不時會在網上看到的一句話。

人總是重複地說一些事情:抱怨别人、同情自己、吐槽老闆……

并且來來去去都是同樣的話同樣的情緒。

但在心理咨詢師的視角:重複說一件事,背後藏着你的人生走向。

來看今天的文

作者 | 馮嘉和

責編 | 陳沉沉

01

她重複抱怨的一件事

實際上隻需要罵一頓

一天晚上,下了班和幾個朋友吃飯。

一見面便感覺到小A整個人都仿佛被掏空了一般。

她說白天被一個奇葩同事氣到了。

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無論怎麼解釋,對方就是聽不進去。最後還把責任推卸到小A身上,認為是她的問題。

小A苦悶地說:

怎麼會有這種人呀?

他聽不懂人話嗎?

這麼簡單的事情為什麼就是搞不清楚?!

吐槽了幾分鐘,小A主動提出終止這個話題:算了,還是吃飯吧,為這種人生氣不值得。

我們吃了一會,小A又不自覺地提起奇葩同事的事情。

“怎麼會有這種人啊?” “算了算了不說了”……

半小時裡面,她反反複複,至少有5、6次,自己提起又自己終止這個話題。

這時,我想到了個方法,于是提議:

咱們停一下,要不這樣,你不要再問 “怎麼會有這樣的人了”。

我們從此刻開始,咱倆一起罵這個奇葩同事。

什麼話最難聽,就怎麼罵,你看怎麼樣?

小A有點不好意思:哎呀,他又不是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也不至于罵他吧。

我說:沒關系,反正也就我們幾個聽到,又不是當面罵他。

在我的勸說下,我們幾個一起罵這個奇葩同事。

一開始小A有點放不開,但沒多久就越罵越順暢了,也不自覺地邊罵邊笑。

大概不到5分鐘,小A已經開始有點詞窮了,在各種人格攻擊和問候祖宗的言論後,她發現好像也發洩得差不多了。

于是,她便不再重複剛剛那些吐槽的話,大家一起愉快地吃完了那頓飯。

你對人生的态度決定你的命運(你常說的一句話)2

為什麼小A會這樣呢?

其實,隻要我們稍微觀察身邊人的「重複抱怨」,就會發現:

其實他們大多數是在重複「事件與評判」,而較少提到「情緒」

以小A這次事情為例,她的核心情緒是憤怒。

但她總期望自己能夠體諒他人,這樣的念頭使得她難以直接去表達憤怒。

但憤怒卻始終在煎熬着她的思緒。

于是,她隻好通過反複地說 “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啊” 來緩解。

可是呢,這種重複僅是起到 隔靴搔癢 的效果,并沒有真正觸碰到小A的核心情緒,所以很難讓她停下來。

而當她毫無顧忌地罵這個同事、盡情表達憤怒時,才終于精準抓到那個癢點。

她舒服了,所以這件事能很快就過去。

02

越是複讀,

越是渴望“被聽到”

小A的 “複讀” 是屬于比較簡單的情況,即使不處理,過不了多久也會忘得差不多。

但有些人,可能會幾年重複說着相似的話語,這種情形處理起來就會稍微複雜一些。

在叙事療法的心理咨詢中,咨詢師常常在傾聽完當事人的訴說後,問一個問題:

在(剛剛的)故事中,你最希望被聽到的是什麼?

人重複說一件事,是因為裡面有渴望「被聽到」的部分,如果這部分沒被聽到,就會一直重複下去。

一位妻子曾向我抱怨,她的丈夫性格非常的暴戾,讓她感到害怕。

丈夫是公司的一個小領導,工作很認真也很忙,壓力也很大。

回到家時,常常會憤怒地批判着工作中遇到的那些 “該死” 的人。

“沒想到這種沒腦子的人也能被提拔。”

“這家夥老是給我捅婁子,我遲早得安排人去打他一頓!”

“這種隻會耍心機的人活着有什麼用?!”

每當聽到丈夫滿腔怒火地說着這樣的話,妻子都害怕得不得了。

她覺得丈夫有暴力傾向,有時她會斥責丈夫:

你怎麼動不動就喊打喊殺,你這個人怎麼這麼野蠻?

然而丈夫并沒有停止憤怒,繼續地宣洩着他的不滿。

自打有了孩子之後,丈夫的情緒就越來越容易激動,說的話也越來越狠,這讓妻子一聽丈夫聊工作就害怕。

在這個例子中,丈夫的核心情緒顯然并不是憤怒,而是别的東西。

我詢問她,丈夫是一個怎樣的人?

妻子描述是:堅強但暴躁。

通過深入咨詢得知,丈夫是家中長子,父母親友對他有極高的期待。

他的人生信條是這輩子一定要做出一番大事業,因而從不喊苦喊累。

在丈夫的人生曆程中,别人會聽他努力奮鬥的故事、養家糊口的故事,或是對職場亂象憤憤不平的故事;

但,從未有人關心過他的心酸。

例如自己腳踏實地努力,最終比不過别人靠關系或是投機取巧時的無奈,這些他都是獨自承受。

作為男性,他極其不擅長主動表達自己的心酸,而心裡的不平衡感卻始終煎熬着他。

他渴望被關心,卻開不了口,取而代之的是宣洩憤怒來緩解心中的不快。

可以說:

他有多頻繁重複表達暴戾之情,就有多渴望讓别人看到自己的不容易。

在我的建議下,妻子選擇不把關注重心放在丈夫的憤怒上,而是他的心酸。

平時多主動去問丈夫在遇到了哪些不容易,吃過哪些苦,然後慢慢走到今天的。

一開始妻子的詢問會讓丈夫感到很奇怪,因為從未有人問過他這些。

慢慢地,丈夫開始講述自己人生故事中 “心酸” 和 “不容易” 的部分,妻子在一旁認真地聽着。

當這個男人慢慢發現,他的脆弱是能夠被溫柔對待時,他對職場同事的憤怒也開始慢慢下降。

你對人生的态度決定你的命運(你常說的一句話)3

03

如果重複無法停止

你可以做一件事

但 “被聽到” 并非總是有用,尤其是那種多年的重複。

甚至你越共情,對方越陷入在情緒之中,難以走出來。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複讀者,或者你也多年來重複地說一件事。

那麼在覺察和理解了背後的核心情緒後,還可以做這樣一件事:

“改寫” 那些不斷重複的故事。

如何改寫呢?

在傾聽的過程中,有技巧地提問。

有一位老婦人,她的口頭禅是 “我的命真苦呀。”

她常常在兒女面前抱怨自己命運坎坷:

自己當年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長大受了多少多少苦;

丈夫去世後常被村裡的人譏諷自己是寡婦;

她常常一邊說一邊落淚。

兒女可以理解老媽的不容易,所以每次也都耐心地傾聽老夫人訴說,安慰她。

但這數十年下來,确确實實消耗了兒女們大量的精力。

兒女去請教了他們認識的一位心理咨詢師,

後來,他們換了一種傾聽老人的方式。

當老婦人再重複自己的坎坷經曆時,兒女不再時一昧的表示 “嗯,我理解,我知道了。”

取而代之的是,關注另外一些問題:

媽,你遭遇了這麼多痛苦的事情,是怎麼挺過來的?

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你是如何讓自己順利長大的?

在失去丈夫之後,你是如何做到一個人把兩個孩子拉扯大的?

這些提問的共同特點是:

不再刻意關注老人生命中的 “苦” ,而是關注她在面對苦難時的 “策略” :

如何想辦法解決,如何擁有繼續生活的力量?

老婦人開始慢慢思考這個全新的方向,向兒女們說了自己故事的另一面:

  • 家人重男輕女,她就就少和家人說話,多和老師同學接觸,因為老師主張男女平等,她在老師那裡能夠獲得力量;
  • 丈夫去世對她打擊很大,但她看到孩子很可憐,會想方設法多打幾份工,多賺些錢;
  • 當村民譏諷時,她就少搭理他們,多和孩子聊天,因為孩子很喜歡她......

這時,老婦人的人生不再全是 “命很苦” 的「問題故事」

而多了另一面——“我很強” 的「力量故事」

自此之後,她依然也會重複說着她的人生,但不再是哭哭啼啼的抱怨,而是多了幾分自豪感。

兒女們也更加樂意聽到老媽這樣的 “複讀” 。

上述的這種傾聽方式,是應用了「後現代心理咨詢」的溝通理念:

關注人本身的「潛能和資源」,而不是「問題和困難」。

用故事中「有力量的部分」,去覆蓋「無力的部分」。

這樣的重複,不僅會給重複者自己帶來力量,也會帶給傾聽者力量。

困難的時候,你做了哪些努力和嘗試,讓你走到了今天?

不管是對自己,還是身邊人,這樣的思考方式多試試,那些糟糕的故事才會漸漸被改寫。

你對人生的态度決定你的命運(你常說的一句話)4

最後

說到這裡,如果有人問:“人類的本質是複讀機嗎?”

我想說,并不是。

重複,背後大有深意。

如果粗暴地總結為複讀機,會讓我們錯過了很多人類細膩且美好的情感。

如果在生活中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在 “複讀” 時,不妨問一下:

-這背後是怎樣的一種心情?

-在這個故事,最渴望讓别人聽到的,是什麼?

-在那些困難的日子裡,你身上最難能可貴的特點是什麼?

這些提問的思路,或許可以幫助你一層層撥開充滿是非評判的表象。

随後發現的,是一個個鮮活且努力着的生命。 END

你對人生的态度決定你的命運(你常說的一句話)5

作者簡介:馮嘉和,一個低調的心理咨詢師 。

本文原創首發公衆号:武志紅(ID:wzhxlx)。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