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為什麼宮崎駿不用職業配音演員?
文 | 戴桃疆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首次在日本上映十八年後,這部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篇獎的奇幻故事終于要在電影院裡和中國觀衆見面了。電影在華宣傳的重頭戲是“全明星”的配音陣容,周冬雨、井柏然、彭昱暢、田壯壯等都獻聲出演。明星參與引進動畫電影的配音工作屢見不鮮,多數美國動畫以及由CGI動畫主角(例如前一陣上映的電影《大偵探皮卡丘》)都采用明星配音的方式吸引觀衆走進電影院。盡管觀衆對于配音全明星陣容已經司空見慣,《千與千尋》采用這一模式仍然在小範圍引發了一些争議,主要的争點在于為什麼不啟用職業配音演員參與配音工作?
作為與《千與千尋》動畫電影聯系最緊密的人,導演宮崎駿本人似乎就是一位傾向于起用明星演員出任動畫電影配音的人。這似乎為《千與千尋》中文配音的全明星陣容提供了一個“曆史溯源”一般的答案,但真正追溯宮崎駿和吉蔔力工作室的曆史,這種傾向并非一直都存在。
宮崎駿和吉蔔力工作時八十年代的作品大多啟用職業配音演員輔助完成角色的塑造,例如《風之谷的娜烏西卡》(84年)中的島本須美,《天空之城》(86年)中的田中真弓、橫澤啟子,《龍貓》(88年)中的坂本千夏,《魔女宅急便》(89年)中的高山南,《紅豬》(92年)的森山周一郎等。這一時期,也有個别明星參與到配音工作中去,但大多擔任配角,例如《龍貓》中為爸爸草壁先生配音的日本著名撰稿人、作家糸井重裡。
《龍貓》中的爸爸
1991年高畑勳導演的吉蔔力動畫電影《歲月的童話》主角分别由與福山雅治共同出演過電影《愛有明天》的女演員今井美樹,以及男演員柳葉敏郎擔任——如果你看過那則不斷反轉的日本樂透廣告,一定對扮演同名“反派角色”的柳葉敏郎有印象。與吉蔔力之前的作品不同,《歲月的童話》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浪漫愛情故事,演員的聲線也十分貼合劇情。以《歲月的童話》為分界點,演員明星開始擔任吉蔔力動畫電影主角配音工作。例如1994年代《平成狸合戰》以及1997年《幽靈公主》中的石田百合子、1995年《側耳傾聽》中的高橋一生……
作為吉蔔力工作室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的第一部作品,《千與千尋》仍然延續着九十年代吉蔔力動畫電影在聲優選擇方面的大方向,為女主人公荻野千尋配音的是職業聲優,而為男主人公白龍配音的則是當時小有名氣的童星入野自由(入野後來成為了一名職業聲優),參與這部電影配音工作的還有現已成為日本熱門影視演員的神木隆之介、大泉洋等。《千與千尋》之後,吉蔔力工作時動畫電影的配音陣容中,演員的成分越來越高,責任越來越重,2002年的《貓的報恩》中戲份排在前五位的角色皆由演員擔任,其中囊括了山田孝之、池脅千鶴等。從《貓的報恩》開始,全明星陣容配音成為吉蔔力工作室出品動畫電影的常态。
《貓的報恩》全明星陣容配音
2004年日本最具影響力的藝人之一木村拓哉為動畫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中主人公“哈爾”配音,在日本引發轟動與熱議,最終效果和反響都不錯。2006年,宮崎駿之子宮崎吾朗首次擔任導演的動畫電影《地海戰記》上映,《地海戰記》成為當時當紅女歌手手嶌葵的配音出道秀,而男主人公則有傑尼斯旗下藝人岡田準一擔任配音,中國觀衆熟悉的香川照之亦在動畫中獻聲出演且擔任重要角色……
2002年以後的吉蔔力工作室出品動畫電影,幾乎找不到由職業配音演員擔任主役的作品。因而輿論也發出了“為什麼宮崎駿不用職業配音演員”的疑問,一時間衆說紛纭。流傳較廣的說法是,宮崎駿本人認為職業配音演員容易沉溺于技巧而忽視對角色的把握和體驗,工于雕飾有失自然;另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則是随着動畫制作技術的發展,幀數的增加,動畫電影完全能夠滿足在鏡頭前生動體現人物表情的需求,人物面部表情更加細膩豐富,不似電視動畫那般需要依賴聲音表現人物内情感,演員的表演經驗更貼合人物。這兩種觀點完全将職業配音演員當作炫耀聲音技巧的工具,否定了“配音演員”的表演部分,同時也否定了配音導演的對劇情和角色的把控。
換個角度看,從《貓的報恩》開始,吉蔔力工作室的電影影響力大不如前,更多的日本動畫電影人崛起,市場競争激烈。全明星陣容配音市場号召力更強,同時也能夠在電影宣傳期為電影提供更多營銷的噱頭。除了吉蔔力工作室,其他日本動畫電影人的作品也大多采用全明星配音的模式,例如2016年轟動一時的新海誠動畫電影《你的名字》男女主角由神木隆之介、上白石萌音擔當;2017年新房昭之導演根據岩井俊二同名小說改編的動畫電影《升空的焰火,從下面看?還是從側面看?》男女主角分别由當紅小生小花菅田将晖、廣濑鈴擔任;2018年細田守電影《未來的未來》則彙集福山雅治、黑木華等……
《你的名字》聲優上白石萌音、神木隆之介
在二次元文化深入滲透社會的日本,動畫電影尚且需要三次元的明星演員提升票房号召力,在二次元文化仍然被視為亞文化、動畫電影仍然被視為“青少年/兒童向”的中國,受制于票房壓力,啟用明星配音似乎也無可厚非。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暴露出動畫電影自身受衆的局限性。
在職業配音演員(聲優)高度偶像化、明星化的日本,配音演員的市場号召力和知名度并不亞于一般演員,但從首宗覆蓋面上仍然不及演員明星、甚至是流行歌手,普通的譯制片的配音工作仍然大多由職業聲優完成,而動畫電影作品則傾向于起用明星配音提升票房号召力,中國國内的整體情況也是如此。簡而言之,人臉才有吸引力,例如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電影《阿拉丁》,即便加入大量後期特效,但觀衆仍然能夠辨認出“燈神”的面貌,因而中國譯制版起用的是專業配音演員,而主角同樣是依賴特效完成的《大偵探皮卡丘》則起用演員雷佳音進行配音。
針對《千與千尋》個案來看,起用明星陣容配音之所以引發争議,一方面是由于國産影視劇大多不使用演員原聲、不做現場收音(同期錄音),大多另請職業配音演員進行後期處理,觀衆對于一些演員的台詞功底和聲音表現力缺乏認識,因而對演員配音最終呈現出的效果持懷疑态度;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千與千尋》這部動畫電影本身的影響力足夠大,對觀衆走進電影院的号召力足夠強,無需利用名人知名度增強吸引力,對于一些觀衆而言,起用明星配音反而更像是在給明星增加熱度,如果配音效果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影響觀感。
從日本動畫電影既有經驗上看,明星配音對作品整體的效果影響不大,主要作用在前期宣傳環節,隻要演員的台詞表現力處理得當,便能夠成為電影市場表現的加分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