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制法大概分壓榨和浸出,目前市面上基本都是經過再精煉的,其實兩者就差不多了。有些人覺得壓榨的香,我覺得差不多。
既然說菜和油搭配的話,不同的還是有特定搭配的。随便說一下。
菜籽油/花生油 240°C:
菜籽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菜油,舌尖中國二心傳裡面的菜油就是徽州木榨。
我國是菜籽油最大的生産國和消費國,1999年前市場份額40%,目前是20%左右。
油菜主要分夏播和冬播,
順帶一提芥花籽油 canola oil。學名叫做低芥酸菜籽油,沒錯就是菜籽油。主要是以夏播芥菜為主流。是所有植物油不飽和脂肪酸最高的,但是它還是個菜籽油。
菜油黃澄澄的,香氣特别強,我國顧客特别喜歡菜油這個風味,而精煉過這個味道就消失很多。
導緻國内市場特别有意思的一個特點就是,鄉村粗榨的低等級菜籽油的每年出貨量,比高等級精煉菜籽油要大得多。
花生油和菜籽油、芝麻油類似,特别香。油品好,不飽和脂肪酸高。炸東西也挺好,就是較貴。
很想提一下X花的營銷真是很厲害,特别的花生香(直觀的商品特色)、國宴用油(專家效應)、強調壓榨非轉(當代食品安全痛點),完全抓住了家裡老頭老太的心。(和油品廠商無利益相關。單純一說。)
↑沒找到我自己吃的用菜油炸的照片,菜油炸的更加金黃。找的圖。今年冬天我去吃一下。
↑再放一張菜油炸油墩。特别燙,但真挺好吃,外面是糯米。自己照的
棕榈油235°C:
棕榈油主要是拿來炸方便面。因為是飽和脂肪酸很多,不容易變質。但是凝固點的溫度比較高,我國秋冬季常溫單一棕榈油就凝固了。
油溫煙點高,235度,所以油炸特好。
棕榈油是生産效率最高的油類,同樣單位面積生産的油是大豆的九倍,作為油料作物目前産量是的全球第二——便宜。
因為便宜加容易凝固的特性,國内主要用來做調和油,價格便宜量足看着也不錯。
↑這條配方炸出來的東西香酥脆、又便宜。适合炸土豆,洋蔥圈,雞排,脆皮炸雞。找的圖
大豆油、葵花籽油230°C:
大豆油是全球産量第一的油,因為轉基因争議頗多的油。
我主要吃這個油,主要是放心。
主要産區來自巴西米國。我國東北的油根本不夠煉的。
老的大豆油有股豆腥味,但精煉調配後的大豆油基本沒有什麼特别的味道。
國内菜館用的基本都是豆油,因為便宜。全國炒菜No.1。
葵花籽油用法和大豆油類似,不過顯得更高級更香一點,有些齋菜會為了香氣采用葵花籽油。建議你選擇這個,
這個油剛進入國内市場,可以和我私聊,聯系價格不錯的。
↑東江釀豆腐。客家菜必點。豆油混合豬油,豆腐混合豬肉,營養均衡又美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