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關系很好的閨蜜,兩年前她嫁到了成都。
嫁去成都前,她有一份特别酷的工作:密室設計師,這份職業的從業者在中國可能不超過100個人。
她需要為密室逃脫的遊戲工作室去設計場景、機關,這份工作需要用到很多理性思維,也需要時刻去創新。因此,在我們眼中,她是一個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姑娘。
可是嫁去成都之後,她就“變”了。
我說的變化不是内在的,而是外在的。才短短兩年,她就吃胖了三十斤!我知道她是個吃貨,隻是沒想到她這樣不會吃辣的人,在成都居然還能吃得那麼歡!
我們嘗試列出各種理由勸她克制,可當她列出那些好吃的街區和食物後,我們都被反向種草了,甚至還專門組團去成都吃過一回。
既然無法阻攔,那麼讓我閨蜜一個人胖肯定是不行的,今天的文就來把閨蜜這些年吃的堕落街放出來給大家看,新的一年,要胖一起胖呀!
在成都,建設路不止這一條,但能激起集體回憶的,惟有成華區的這條建設路,從四川機械局到國營紅光電子管廠,再從信箱廠區到商城林立,這條路濃縮了成都發展的百年曆史。
老成都人會說,這曾是東郊成都最“港”的地方。意思是那個年代如果你在建設路工作,那找到對象的概率也會直線上升。
建設路在成都算不上最好吃的街,但成都好吃的小店都藏得很深,通常這些店都散布在社區周圍。而這建設路是市區美食最集中的地方,不少本地人也喜歡去吃。
鍋巴土豆、雞翅包肥腸、火鍋粉、臭豆腐、油炸串串、烤豬蹄……這裡的小吃真的很讓人嘴饞!
但最煩的,還是排隊。排隊肯定會降低吃的體驗,所以最好約朋友一起去,幾個人分工合作,每人選擇一個隊伍,這樣吃起來更快樂!
香香嘴鍋巴土豆
地址:建設路12号
建設路有兩家鍋巴土豆很值得推薦,一家是香香嘴,一家是名氣更大的周簽簽鍋巴土豆。我選了前面的這家,因為排隊的人相對少一些。
成都的鍋巴土豆非常有特點,它的土豆是塊狀的,外表炸得酥脆,裡面柔嫩,土豆很香。搭配的醬汁也很豐富,可以選擇糖醋味、辣味、糖醋加辣等。我沒想到土豆的口感居然也能如此豐富。
我們不太能吃辣,所以點了一份幹拌五香。
前面的小哥點了一份糖醋醬,感覺醬汁濃稠,覆蓋在土豆上特别香。
愛吃辣的也可以選擇辣味,成都的辣椒和其他的地方不太一樣,有一些獨特的味道。對了,吃土豆一定要在現場趁熱吃!變軟了口感會差很多。
西付脆皮包漿豆腐
地址:建設南二路1号
第二家吃的是脆皮包漿豆腐,過去我吃過最好吃的包漿豆腐是雲南建水的,那個豆腐鼓鼓的,裡面非常柔嫩。
而和雲南的豆腐相比,這裡的豆腐個頭會大一些,外皮會炸得更脆,同樣,蘸豆腐的醬汁也更豐富。
選醬料是一門技術活,有幹吃和醬湯兩種選擇,我更推薦幹吃,因為豆腐泡軟了口感會沒那麼好。
我吃的是豆豉味,這個相對清淡些,能吃出豆腐融化在口中原本的味道。
有一些醬太濃稠,感覺會壓過豆腐本身的鮮味。
傅記排骨
地址:建設中路15号附5号
這是我閨蜜最愛吃的炸排骨,她一個人能吃兩袋。
這裡的排骨炸的酥脆,有椒鹽味、甘梅味等幾種不同的調味可供選擇。
我比較喜歡甘梅味,因為炸排骨屬于前幾口吃,覺得好吃的不行,然後吃到後面就會覺得膩,所以搭配甘梅相對比較解膩。
這家名氣特别大,但我覺得口味算是比較中規中矩,不算非常突出。如果隊伍很長,不排隊也可以。
何師傅雞翅包肥腸
地址:電子科大建設巷小吃街
這家還蠻值得吃的,我本來對内髒是有點抗拒的,但沒想到肥腸和雞翅的搭配,堪稱完美。
烤好的雞翅外面烤得焦黃,裡面的肉卻很嫩,雞翅内的肥腸被醬汁浸潤,完全入味,不會有奇異的味道。
在這裡雞翅作為容器,啥都可以包,除了包肥腸外,還能包香菇,包牛肉等,這樣的吃法在杭州我沒有看到過。
吃過後就有點上頭,但我估計還是包肉好吃,香菇這樣的素餡吃起來有點太寡淡。
馬路邊邊麻辣燙
地址:建設支巷1号附17-19号
馬路邊邊麻辣燙其實各個城市都有,但建設路之家是我吃過最好吃的。
餐廳不大,一共有兩層。我們選了經典鍋底,辣的程度可以接受,不是非常辣,同時香氣也很足,對外地人來說很友好。
這裡的牛肉品類豐富,新鮮的牛肉下鍋就很香,除了牛肉外,毛肚也很脆,非常值得一吃。
最特别的,要數蘸料,這裡的蘸料是用鍋底中的湯汁澆在幹碟上組合而成的,吃起來很鮮。
除了串串外,我們還點了冒腦花、冒牛肉。腦花的口感真的很特别,吃起來滑滑嫩嫩的,像吃豆腐一般。
不過,用了蘸料,吃了冒菜後,越吃感覺越辣,最後我幹掉了兩瓶維他奶,才堅持吃完全程。
桂花冰湯圓
地址:建設巷1号附30号
吃油炸食品和串串,一定要搭配冰粉和冰湯圓。一來可以中和辣味,二來甜甜糯糯的口感能讓人心情愉悅。
一口油炸串串,一口冰湯圓,你可以體驗冰火兩重天的快樂。
建設路冰粉店不少,随意買就可以。我比較推薦的是桂花冰湯圓,可以點桂花冰湯圓或者傳統冰湯圓。
湯圓裡的輔料放得非常足!有紅棗、葡萄幹、紅糖、芝麻等。
泡在冰裡不會甜膩,拌在一起還有酒香的味道,搭配Q彈的小湯圓,不論是冬天吃還是夏天吃,都覺得很治愈。
萬得冰田
地址:建設中路15号附13号
這家冰店就在傅強排骨的旁邊,它做的是台式刨冰,店裡有各種口味的刨冰。
最熱門的是冬日限定的草莓冰和抹茶生牛乳沙冰,他家的冰細膩甜滑,奶香味足,而且刨冰的造型做的超級漂亮,像草莓冰,上面有整顆的草莓,而周圍也有切片的草莓,上面還淋上了煉乳和草莓醬,中間的是生牛乳綿綿冰。
刨冰的配料也很多,中間有生牛乳乳酪布丁、椰果、巧克力谷物脆等,吃起來口感豐富,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奶香味足的刨冰。
吃過一次,還會想要再吃。
賀記蛋烘糕
地址:建設中路15号附13号
建設路做蛋烘糕的也有好幾家,路口我們就看到有師傅推車在賣。
不過,據說成都的蛋烘糕發源于人民公園門口擺攤的師傅,後來徒弟分為賀記和陸記兩家。因此,和路邊攤相比,賀記的蛋烘糕更有名一些。
蛋烘糕有甜鹹兩種口味,做法看起來挺原始的。
師傅會用蜂窩煤,小火慢慢烘,糕邊酥脆可口,像薄蛋卷,皮很脆,雞蛋香味比較濃郁。
裡面的餡料有雞肉、麻辣肉、肉末、豬皮等,我比較喜歡吃甜口的,所以超愛巧克力餡,如果不是因為要吃其他的小食,這種小個頭的蛋烘糕我估計能吃三個。
除此之外,建設路好吃的還有不少,隻是一次吃不過來。
我做了一張簡單的示意圖,大家可以照着去吃。
接下來,再說到奎星樓街,這裡位于成都市青羊區。
雖然比鄰寬窄巷子,但奎星樓街卻沒有那麼商業化,它仍保留着淳樸的市井味道。滿街的銀杏樹、八十年代的居民樓,走在奎星樓街能明顯感覺到生活節奏慢了下來。
蛋烘糕、糖油果子、冰粉、涼糕,百米長的小巷子有不少有趣的小店。
奎星樓街還是文青們的根據地。
幾年前,明堂創意園區的加入,讓老街多了一些藝術色彩。一邊是青磚石地,一邊是街頭塗鴉的牆畫,混搭風的老街讓年輕人更喜歡。
在奎星樓街,定期都會有一些藝術展,這裡除了蒼蠅館子之外,還有不少文藝的咖啡館、酒館等。
圖片來源:@存在建築-建築攝影
隻不過,在這裡開餐廳就是手動選擇了hard模式。新店開張和餐廳關門轉讓的往複循環就沒停過。
競争異常激烈,真正能留下來的網紅店,也必定有幾把刷子。
冒椒火辣
地址:奎星樓街33号
這家店在奎星樓街,屬于王炸餐廳。有人說,就是這家餐廳帶火了這條街,這個觀點我不是非常認同,畢竟這裡老牌餐廳真的不少。但這家店絕對是這裡最值得一吃的餐廳。
店裡的串串香屬于冷鍋串串,很香很入味,對于愛吃辣的人來說特别帶勁,對于不會吃辣的人來說,就會吃到滿臉冒汗,嘴唇發紅。
杠上腦花、麻辣兔頭,成都人愛吃的江湖小吃在這都能找到。腦花滑嫩,豆芽生脆,組合在一起鮮辣可口。
吃的時候,要多浸一會湯汁再吃,更入味。
包漿兔腰,光是這個菜名就勸退我了。不過四川的朋友很喜歡,兔腰的口感是脆的,汁水濃郁,一口咬下去非常滿足。
店裡的甜品也值得一吃,椰子冰、心太軟豆花冰,好看也好吃,解辣全靠它們。
但這家排隊有點兇,如果真的想吃,建議工作日中午,提前半小時(11:30左右)來拿号,這樣能吃到的概率比較大。
抿一嘴二嬢雞爪爪
地址:奎星樓街10号附1号
相比于兔兔來說,我更愛成都的雞爪。
圖片來源:@康康
這裡的雞爪讓人眼前一亮,招牌秘制耙雞爪,雞爪軟糯,輕輕一抿就能做到完美的骨肉分離。醬汁麻辣鮮香名不虛傳,和粵式的雞爪完全是兩個風格。吃完以後,感覺可以噴火。
除了招牌秘制外,檸檬雞爪我也喜歡,那個味道更豐富一些。
寶寶踩滑闆鞋,這個菜名有點繞,實際其實就是掌中寶,焦香的掌中寶和青紅辣椒一起爆炒,蒜香氣很足。
最驚喜的,是底層還墊了土豆片,浸在湯汁的土豆片特别入味。
如果要吃正餐,還可以搭配雞湯銀絲面,這個還比較清淡,如果全部吃辣的話,身體真的有點吃不消。
覓豆豆花
地址:奎星樓街18号附4号
曾經街口,三聲吆喝,兩個木桶,一張扁擔,半碗紅糖水,就是一份豆花。來成都,豆花是最地道的飯後甜點。
這家豆花店店面很小,坐下吃是不太現實的,一般都是吃完火辣辣的飯後,就可以來這買一份豆花打包帶走。
這家的豆花有出一些網紅款,當我看到巧脆提拉米蘇豆花湯汁後,我就有點震驚。
不過,喝起來和提拉米蘇沒太大的關系,還是厚實的豆花汁的味道。
我比較推薦店裡的招牌白雪豆花,優點是分量挺足的。有芋圓、黑米、紅豆等配料,豆花的口感接近布丁,整體的甜度适中,偶爾嘗一回還是很不錯的。
熊姐大碗面
地址:奎星樓街16号
奎星樓街最早出名的店,其實不是365天每天排隊的冒椒火辣,也不是成都吃客,而是熊姐大碗面。
她家的面真的非常實在,頂配的豪華面,一碗才賣20元。所謂的豪華,就是把所有的臊子混着吃,裡面會放入排骨、肥腸、燒肉、雜醬、牛肉等,這些配在一起味道也不沖突,吃起來還是很鮮美。
除了經營面條外,店裡還有賣各色臘味幹貨,可以選擇一些合适的來采購。
因為這條街也不長,寶藏店鋪都可以一邊逛一邊選。
喜歡冰粉的可以去眷蜀冰社吃手工冰粉。
喜歡坨坨蝦和烤魚片的,可以直奔成都吃客。選自己感興趣的吃就好了。
祥和裡與奎星樓街比較近,可以連着一起逛。老成都人對煙火氣息濃郁的巷子,總是特别偏愛的。
這裡就如它的名字一樣,給人一種安詳的感覺。
圖片來源:@一顆甜棗
祥和裡有56棟樓,據說以前的祥和裡就是富人區,因為這裡算是東門上修的第一批商品房。
這裡的街道隻有幾百米長,但卻雲集了成都最地道的蒼蠅館子,仔細尋覓,還能在街上找到不少上了年份的老館子。
夾夾大·蟹蟹大排檔
地址:祥和裡54号
這家蟹排擋在成都也很有名。店裡的招牌蟹蟹面,味道非常好。蟹的分量足,一碗蟹面用了一整隻花蟹,面也多,而且他家的面條筋道,比較接近手擀面的口感。
整體的調味會偏甜一些,湯汁比較濃稠,像江浙人吃着就很喜歡,而且不算非常辣。價格也很實惠,一份隻要38元。
圖片來源:@一顆甜棗
喜歡吃辣的,則可以選擇霍元甲蟹,這道就是很辣的硬菜了。反正我是不敢吃。
完全不能吃辣的,還可以選擇店裡的鹹蛋黃炒蟹,蛋黃有沙沙的口感,它的底部鋪着芹菜,蘸蟹醬吃也一絕。
香味面
地址:祥和裡136号
祥和裡有不少蒼蠅館子,香味面就是其中的一家,它在吃貨圈的名号很響亮。
住在附近的人都喜歡來這吃中飯,中飯的标配是豇豆面 蒸蛋。
豇豆面,可以選三兩的,面條是幹拌吃的,辣度适中,不會吃辣的人也能駕馭。脆脆的豇豆,加入香辣的蘸料,平平無奇的面條也會瞬間變得香氣十足。
蒸蛋是不辣的,蛋蒸得滑嫩,上頭蓋着肉臊子,這個吃起來很像是家裡做的那種蒸蛋,但臊子真的放得很足,有了肉香,蒸蛋吃起來也很有滋味。
自貢嫩魚館
地址:祥和裡46号
祥和裡的這家自貢嫩魚館,至少開了有20年了。這裡的魚真的太好吃了!
推薦麻辣嫩魚,入口第一下就會被這麻辣味征服,感覺湯底應該是用了自貢的花椒。而且魚肉很嫩,感覺很新鮮,現點現殺。
店裡的新鮮腦花,處理得也很好,應該先鹵後燒的。新鮮腦花的表面還有一層小米椒,吃起來鮮辣入味,和一般的冒腦花不太一樣。
竹子屋筱荘
地址:祥和裡1棟2單元1号
這家店在祥和裡營業的時間也超過20年了,主打的是川菜。
圖片來源:@晚安體操
這裡的菜的味道比較偏家常,來店裡吃飯的不少是老客。
雖是小店,但這裡的氛圍和蒼蠅館子又有些不同,它比較幹淨和溫馨,店裡還有一些榻榻米座位。
點菜也沒什麼雷區,番茄牛腩湯牛肉切成了好嚼的小粒,湯裡還有小土豆,喝着很鮮。
泡豇豆雞雜,裡面的泡椒味很地道,吃着的時候就能聯想到成都的泡菜壇子。
價格也不貴,很适合日常來吃。
除了這些餐廳外,祥和裡還有一家非常酷的雜貨店,叫做道上雜貨,這是一家以旅行為主題的雜貨店,店裡售賣的有獨立設計的首飾、服裝,來自世界各地的器皿,奇奇怪怪的擺件等。
老闆會在旅行中選品,尋找世界各地好玩的物件,走進來就會被吸引到。
圖片來源:@Anan
寫到這裡,三條老街中好吃店鋪的推薦就差不多到這裡了。
成都還有什麼讓你特别沉迷的堕落街呢?不妨留言和我們一起聊聊吧!
關聯閱讀:
成都不辣的美食,來了
在蒼蠅館子裡吃出最地道的成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