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将于2021年5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國寶中的美人”秦嶺大熊貓有啥不一樣?往下看,一同了解!
秦嶺大熊貓與四川、甘肅的大熊貓有着明顯差異,是大熊貓的一個獨立亞種。
從栖息地和種群數量看,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顯示,秦嶺大熊貓主要分布在七個分散的區域,種群數量為345隻,僅為四川亞種種群數量的17%。從進化曆史和外觀看,秦嶺大熊貓距今1萬年~1.2萬年,與其他山系大熊貓分開,形成了獨立的遺傳群體,其頭骨、牙齒等與其他山系大熊貓有着顯著差異。
“
陝西省林草局副局長、省林業科學院院長 昝林森:秦嶺大熊貓不同于别的大熊貓,它更像貓,臉比較圓,體态也比較豐腴,跑起路來特别萌,憨态可掬,所以就給秦嶺大熊貓起了一個名字,叫‘國寶中的美人’。
”
罕見棕色大熊貓“七仔”生活在秦嶺
秦嶺大熊貓不僅有黑白色,同時還有極為罕見的棕色個體。迄今為止,在秦嶺地區9次發現棕色大熊貓,目前唯一一隻可供人們研究、觀賞的棕色大熊貓“七仔”,就生活在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
近年來,科研團隊從大熊貓生物學、遺傳學等五個方向,着力增加秦嶺大熊貓的人工種群數量。從2003年開始,共繁育大熊貓24胎27崽,整個種群數量達到了32隻,有效保護了秦嶺大熊貓的遺傳多樣性。
秦嶺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有了“新生代”
如今,秦嶺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的最新成果——2020年出生的4隻熊貓寶寶都已經過了半歲。
戶外運動場的這棵大樹顯然是熊貓寶寶的最愛,邁開小短腿,四肢齊發力,這“四小隻”在樹上做起了體操,劈叉、高擡腿、前空翻,翻到一半被樹杈卡住也不怕,身後還有飼養員熊貓奶媽奶爸護駕。
秦嶺大熊貓寶寶
勤學本領 健康成長
大熊貓寶寶在科研團隊和飼養員的照料下,勤學本領,健康成長。最小的大熊貓寶寶“秦華”第一次脫離奶瓶,用盆吃奶,表現絲毫不遜色。
大熊貓寶寶健康成長的背後,依靠的是科技支撐。人工圈養條件下,大熊貓一年隻發情一次,多在冬春兩季,每次持續時間1~2周,而最佳配種時間,往往隻有一天。大熊貓從發情、配種、采精、授精再到幼崽順利生産,每個環節都需要科學精準掌控。
“
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師 沈潔娜:因為大熊貓的發情期很短,排卵時間又難以确定,而且卵子存活時間又隻有短短的三十幾個小時。如果錯過了這個時間點,無法抓住窗口期,我們就得再等一年。
”
來源: 央視一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