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或許沒想到,自己會在電影院因一段普通的深圳故事而被感動。
這部票房已突破11億的《奇迹·笨小孩》,背景來自深圳“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電影中,易烊千玺“景浩”的勵志故事,緻敬那些為了夢想的深圳普通人,觸動了無數觀衆的心弦。
《奇迹·笨小孩》電影劇照
作為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我們不僅看到了深圳人身邊的“奇迹”,也令人想起了那個華強北的特殊時代——
電影中,主人公景浩賭上全部身家,本想通過翻新機在華強北大賺一筆,為妹妹赢得治病的手術費。誰知道,因為政府的嚴厲打擊,導緻一大批貨砸在了手裡,負債累累。
電影來源于生活。“景浩”的故事在當年的華強北比比皆是,而華強北那段翻新機、組裝機、山寨機跌宕往事,更是衆多深圳人親身經曆的“奇迹”。
O1
一塊芯片,改變了華強北
2003年,是個特殊的年份。
此時的華強北,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電子交易市場。當時江湖上傳說:“華強北打個噴嚏,電子市場都得感冒”。
這一年,在賽格大廈創立了五年的騰訊,次年即将在香港上市,搬出華強北;同樣從華強北創業的大族激光,在這一年登上了中小闆。
這一年也被稱為華為最難的一年,内憂外患使得任正非差一點就把華為賣給了摩托羅拉。
也是在2003年,聯發科第一款手機芯片誕生。這時候沒有人會想到,這個遠在中國台灣的企業,竟然會在深圳華強北掀起浪潮——
由于聯發科的芯片,把手機的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張小小的芯片上,使得廠商隻需要把外殼、電池、芯片組裝在一起,就能輕而易舉的做出一部手機。
這種“保姆式”手機解決方案大大降低了生産手機的門檻,此時,擁有最全的手機零件,以及多年DIY經驗的華強北店家們突然發現:造手機,竟然跟開餐館一樣簡單。
他們聞商機而動,前赴後繼地投身到組裝手機的大軍中。給華強北一點時間,還你一台要啥有啥的手機。
自此,華強北的山寨機時代,正式拉開序幕。
O2
山寨手機到底有多内卷?
在深圳呆過10年以上的深圳人,一定在華強北買過手機。
那時候在華強北買手機,不僅要認識手機的牌子、型号,還要理解許多“專屬名詞”:國行、港行、水貨、翻新機......
除此之外,還有華強北特産的“山寨手機”——在那個還沒有知識産權保護意識的年代,山寨諾基亞、山寨摩托羅拉、山寨三星、山寨iphone4應有盡有。市面上售價幾千的大牌手機,在華強北隻要幾百塊。
有網友說,在一個月工資隻有幾百塊的年代,兜裡踹一個摩托羅拉就像擁有了一部豪車。也有網友春節回家,帶的深圳手信就是這些“山寨手機”。
那時候,華強北的手機仿制品廠商不敢在機身上印上品牌名字,隻能印”SZ“。
即便如此偷偷摸摸,這些廠商們卻特别“内卷”,為了搶奪更多的消費者,他們甚至比喬布斯還要創新, 各個功能都直擊“人性的弱點”:
猶如跑馬燈一般絢麗的外觀、四卡四待、1萬毫安的電池超長續航、各種滑蓋翻轉折疊設計、反向充電......
隻要有新款手機出現立馬拆機複制,還要加上雜七雜八的新功能,不卷死對家不罷休。
華強北的山寨機到底有多牛?《2013年中國山寨手機市場調研報告》中有這麼一組數據顯示,在山寨機發展最癫狂的2008年,華強北有多達5000家的山寨機商家,幾乎每天都有3-5款新手機在華強北誕生。
雖然時間久遠,但我們依然搜羅全網找到了幾款複古又新潮的山寨機,看看有沒有你記憶裡的那一款~
①
跑馬燈
2005年左右非常火的跑馬燈款手機,外殼一圈炫彩的七彩小燈泡,超大分貝的喇叭,放上一首《傷不起》,簡直就是廣場舞裡最狂拽炫酷的那顆星。
②
奔馳手機
印着奔馳logo的手機,商務風範,讓你體驗成功人士的感覺!
外表普通,但内裡卻是個強大的mp3 mp4綜合體,說這是折疊屏手機的前身也怕是沒人反對。
③
電話手表
不是小天才也不是iwatch,在2008年一款型号為coolG108的手表手機在華強北出現,具有隐秘的外形,複古的鍵盤設計,售價為1100元,由于在手腕上佩戴,隻能用藍牙耳機接聽電話,簡直是商務精英的首選。
④
四卡四待手機
iphone換代到第十代才開始有雙卡雙待,而國産手機早就出現了四卡四待的王炸級手機!
⑤
phone
最高端的産品往往隻用最簡潔的名字,phone,而且手機内置打火機,如此鬼才的設計連庫克看了都會一臉懵。
⑥
鴨梨手機
自從蘋果手機面世,國産山寨機一夜間從”牛鬼蛇神“的設計紛紛轉向了蘋果同款,iphone的外觀套上安卓的系統,甚至還有鴨梨手機,可以說是段子照進現實了。
⑦
多系統切換機
你還在糾結買安卓、ios還是鴻蒙?山寨機早就已經實現了多系統切換,7個系統,功能随意挑選,妥妥的糾結症患者福音。
O3
一夜暴富與走向國際
(圖源/公衆号”廖信忠“)
“隻有你想不到的款式和型号,沒有你買不到的手機”。這句話,估計隻有華強北的王者明通數碼城才敢說。
2008年,曾有媒體報道:明通數碼城招商之前就出現過一天有5000家商戶來認租,光是去維持秩序的保安就有100多人。
在名牌手機售價高昂,國産手機青黃不接的那段時間,山寨機也上演了一陣“激情燃燒的歲月”。
有老華強北人回憶道,“一部山寨機利潤至少500元,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能進賬三十多萬元”,在那幾年間山寨手機生意爆火,一個店面要請60個銷售才忙得過來,從早上9點到淩晨2點,三班輪換制發貨。
從外地趕來的供應商在檔口外排隊都不一定叫得上号,但隻要拿到了貨,轉手就能倒賣出去發一筆财。
這也是《奇迹》中,“景浩”願意冒着風險抵押店鋪,也要拿下那批手機的原因——當時景浩花了8萬盤下了那批手機,而從他的計算器顯示,這批翻新機可以賣到90萬。雖然電影是誇張處理,但現實中利潤也不會少。
山寨機最巅峰的時候,是華強北走向國際之時。當年走在華強北的街上,到處是老外,迪拜、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沙特……中東和東南亞的人特别多,非洲人也很多。
那時候,華強北櫃台上大多數不是大學生,但他們基本上都能說上幾句英語單詞:“twosim”(雙卡),“bluetooth”(藍牙)。各路手機廠商不單在國内拼搶地盤,不少華強北的老闆們第一次出國,去的就是印度、孟加拉、越南或者肯尼亞。
O4
神壇跌落,山寨消亡
你知道嗎:華強北曾經下過一場“手機雨”,上千部蘋果手機諾基亞手機從天而降,砸壞了車輛,砸壞了地面,也徹底砸爛了華強北山寨的招牌。
山寨手機聲名遠揚,但卻不是什麼好名聲。一味地抄襲、模仿,缺乏自主創新能力,讓華強北從“中國電子第一街”的神壇上跌落,飽受争議。
2011年,深圳政府立下壯士斷腕的決心,對華強北的山寨手機進行為期6個月的“雙打”。于是,山寨手機最後的名場面出現 ——
警方在打擊山寨手機時,藏匿在曼哈頓數碼廣場和附近居民樓的山寨手機商為了銷毀物證,從18樓往下扔上千部iphone4和諾基亞,路邊停放的10多輛轎車和一樓走廊的扶手,都被砸出了坑。
(圖為砸在地上的山寨機“屍體”)
據說,政府的“雙打行動”趕走了華強北2000多家山寨手機商戶,網上至今還流傳着一個華強北“山寨機小王子”,失敗後淪為流浪漢的視頻,無從考證。
持續地“三打兩建”,讓華強北漸漸走出了“山寨”的霧霾。而那些走投無路的廠商們紛紛開始轉型,但創新哪有那麼容易,他們大部分把這幾年賺到的錢都賠進去了。但也有一些廠商通過創新研發走了出來,有的創立了新品牌,成為如今的新國貨;有的走向非洲,成為深圳手機的代表。
如今,在互聯網的沖擊下,華強北不再成為買手機的必選項。“上網一搜就知道手機多少錢,而且網上還能貨比三家”,2011年一部山寨機能獲利100元左右,到了2013年,獲利僅能維持在10~20元,手機廠商無利可圖。
(圖源/紀錄片《解碼深圳·華強北》
華強北過去那套拆機複制的路子行不通了,而「創客」的概念在深圳悄悄興起。華強北”從一樓走到頂樓就能組裝完一台電腦“的硬件實力依然還在,這也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創客來到深圳。
對于他們來說,華強北密集的電子市場不是“山寨”的樂園,已經變成創客們的天堂。
從2003年的橫空出世,到2010年開始“雙打”,山寨機十年消亡史,譜寫了華強北充滿野性競争的另一面,也創造了數不清的“奇迹”。
現在回頭看,當年号稱“沒有手機買不到”的明通數碼城,如今已經成為了深圳的“美妝聖地”。這就是華強北,沒有永遠的商品,隻有做不完的生意。
在深圳的你,在華強北買過手機嗎?還記得那些山寨機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暴露年齡吧。
圖片源于網絡
本文由深圳微時光原創發布
轉載需授權,歡迎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