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孫後面的第五等後代?玄孫的孫子叫什麼?這個問題乍一看很簡單,可如果真要讓人給個确切的答案,恐怕就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光是我,也沒見過哪個專家學者給出一個确切的稱謂,大概是年代跨度太久,血緣拉得太長,無法确定也無必要确定吧當然,您如執意要給它硬造、現造一個明确的輩分冠上,也未嘗不可,隻不過那并無多大意義,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玄孫後面的第五等後代?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玄孫的孫子叫什麼?這個問題乍一看很簡單,可如果真要讓人給個确切的答案,恐怕就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光是我,也沒見過哪個專家學者給出一個确切的稱謂,大概是年代跨度太久,血緣拉得太長,無法确定也無必要确定吧。當然,您如執意要給它硬造、現造一個明确的輩分冠上,也未嘗不可,隻不過那并無多大意義。
兩千多年前,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齊國孟嘗君田文,就曾經思考過這類問題,并且以這樣的問題為切入口,對他父親進行了一番勸谏。
孟嘗君屬于齊國的宗室大臣。其父親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的庶弟。早先,田嬰也是一個德能之士,為國開疆辟土,屢立戰功,被升任為齊國國相,受寵顯貴曆經三朝不衰。可自打田嬰得坐高官後,先前那一份萬丈豪情逐漸煙消雲散,不思為國家為百姓謀利益,隻圖為家族為兒孫謀身後。兒子孟嘗君無法理解身為一國之相的父親顧小家棄大家的做法,就找了一個比較恰當的機會向父親勸谏。他問父親:“兒子的兒子叫什麼?”田嬰答道:“叫孫子。”他又問:“孫子的孫子叫什麼?”田嬰答道:“叫玄孫。”他接着再問:“那麼,玄孫的孫子又叫什麼呢?”田嬰被問懵了,說:“這我就不知道了!”聽父親這麼一說,田文就趁機進言說:父親大人您自從擔任齊國的國相,已經曆經三朝了。可惜的是在您為相三朝這麼長時間内,我們齊國的土地沒有增加一寸一垅,而您的家私财富倒是日進鬥金;您的門下見不到一個賢者相才,可是奴仆妾媵的隊伍卻是日益壯大;您的後宮充塞着幾世幾輩穿用不盡的绫羅綢緞,而士子卻連粗布衣服都穿不上。而你還在不斷地積累财産貨物,想把它留給您也不知道是誰、屬什麼輩分的後代們,卻忘記了其他國家正日益強大、齊國日益式微的嚴峻形勢,這應該不是一個君王忠臣、國家良相的作為吧?!(詳見《史記·孟嘗君列傳》)
孟嘗君的這一番話,從小道理入手,從大道理着眼,入情入理,不僅問得他高貴的老子田嬰啞然失語,無言以對,而且對這個自己和賤妾所生的、曾經以生日不吉利欲将其丢棄的、一貫看不上眼的兒子極為贊許,不禁刮目相看起來。而孟嘗君也顯然不是光說不練的假把式,到後來他自己做了齊國國相後,力主親為,推行合縱策略,聯合韓魏,牽制趙楚,有效抗秦。正是由于孟嘗君任期内的積極作為,齊國在衆諸侯國中的地位也日益得到提高和鞏固。
玄孫的孫子叫什麼?遙聽孟嘗君的這一問,浮想古往今來長幼之間的種種情況,真讓我感觸頗多。這一問,在看似平實中要闡發深刻,在聽似疑惑中要尋求真谛。顯然,孟嘗君不是真要弄清玄孫的孫子叫什麼!孟嘗君的用意隻在于,要讓他那高貴的老子知道: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當馬牛,何況你“管”得了一代、兩代,能“管”得了三代、四代嗎?當然,孟嘗君的更深用意還在于,要讓他位居高位的老子警醒:大丈夫立身于事業,立命于君王,自當以忠職為要,以國事為重,怎麼能隻顧一人之私、一家之興、一族之榮呢?雖然,孟嘗君所處的那樣一個曆史時期,使得他個人的曆史思想和作為,都還無法徹底完全地走出封建思想的束囿,但僅從他對自己對後代的認識、立場和态度上來看,不能不說比起他的老子專事為一己家族、後代的理想和心胸來,顯然已經是進步多多了。
宗族主義的情結,在不少中國人的心裡更是根深蒂固的,而且更多地是以家庭的方式表現出來。而至于更廣闊一點的民族情緒,倒像是若有若無得很。這話,說起來可能有點刺耳,聽起來可能有點椎心,然而,很多活生生的事實卻是明顯擺在眼前的。正在顯貴着(這顯貴的外像不外是權勢、錢财、聲望、地位等等)的宗長(家長),沒有人不希望這種顯貴在自己的手裡傳下去,傳到兒子,傳到孫子,傳到無窮無盡的下一代。同樣,已然沒落的宗長(家長),沒有人不希望這種沒落在自己這代或下一代、下兩代等等之後扭轉境況。不管人們願不願意承認,其奮鬥、拼搏潛意識,都或多或少地打上了光宗耀祖、光大門楣的烙印。想給後代留一點什麼,是為數甚衆的前輩長輩們都考慮過的命題和實踐過的主題。留點什麼呢?無非是世襲的官爵、大把的錢财。似乎他們心裡擔了這樣的責任:為家族“振興”,為宗室謀劃,為親人累福。于是一點雖不多,無數還嫌少。仿佛他們活一天,就準備這麼不停地為他們的後代“積累”下去(當然也為他們自己)。至于民族的大業,對不起,我沒有那麼大的度量,也沒有那麼大的能量——當然,更可能是他們想都沒有多想。
留給誰的或是準備留給誰?當然是留給子女,留給子孫後代。然而這還隻是小留、少留。而那些聚資斂财至百萬、千萬、億萬錢,至富甲一方、富可敵國者,則當然是更高瞻遠矚至玄孫的孫子們。仿佛他們即使有朝一日九泉之下,也能看着兒們、孫們、玄孫們以及玄孫的孫子們坐享其成、風光無限地生活着一樣,并于其中也自喜自矜着自己為兒孫造福的功績。
隻是有一樣,不知道這些做長輩的有沒有想到,他們所留下的這些阿物兒,對兒子、孫子、玄孫乃至玄孫的孫子,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我不敢斷言唯益或害,但也有無數不争的事實證明:益或許有,但隻不過一己、一家、一門;而害則不少,且集中表現在令其後輩毀性喪德上,這就不是一己、一家、一門之不幸了。試想,祖上留下的幹淨的、不幹淨的東西,後代不費吹灰之力繼承到手,于後代而言,是無所謂光彩的。更有那些個不肖子孫,又因此消磨了多少自我奮鬥的意志,平生了多少驕奢淫逸的心思。近期常聞“富二代”們飙車傷人等一些不良言行,倘若這錢是他們辛苦掙得,他們至于如此揮霍嗎?于此推想,拳拳愛心下的遺産,不過都是容易寄生附蛆的糞便。盡管,這并非是長輩苦心孤詣的真義,但追根究源,卻仍有點“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嫌疑,脫不了“長不害幼,幼因長而毀”的幹系。
我們或許是沒有想到,自己貪圖享受的結果,給自己及後代的硬環境造成了污染,教訓已發生在眼前;但我們更不能不想到,自己苦苦奮鬥拼搏,想要給兒子、孫子、玄孫及至玄孫的兒子、孫子享用不盡的錢财和榮華富貴,可如果因此給後代生存的軟環境造成了污染,讓不思進取成為後代的習慣,使貪圖安逸成為晚輩的追求,“罪”更莫大焉。
玄孫的孫子是誰?既然古聖今賢都不知道,平凡如我輩,也不必知道。為不知道叫什麼的人窮竭所有,留下一些禍大于利的饋贈——博愛與無私不是這樣解釋的吧!
(原載作者文集《閑言碎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