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個沉寂了很久的朋友,在瘋狂的刷着一個預告片,沒錯,就是魔獸大電影的預告片。
一時間,幾代人的青春與記憶洶湧而至。
“你的顔色是藍色還是紅色?”
“你是聯盟狗還是部落豬?”
“從來沒在一個電影上買過兩張票的人決定直接買七張,誰也不送,隻為玩了7年的魔獸世界。”
這是一部預期極高的電影,雖然距離上映還有一大截的時間,但豆瓣上很多網友已經給打了五星,看來,大家真的都太愛魔獸了。
其實,魔獸世界從不因某個人物的偉大而偉大,也不會因某部電影而偉大。如果非要說點什麼,那些關于魔獸的最美好的東西,可能就是青春年少,玩遊戲的時光了。
同樣的,最近還有一部童年遊戲《大富翁》也要被搬上熒幕了。這款已經出到第九代的經典遊戲,也即将被改編成電影登上大銀幕,而且一下子就是三部!而且電影版據說還找來了陳可辛導演,《大富翁》之父姚仙說過,這款遊戲其實包含了一個故事:一個在農村長大的人如何到城市裡奮鬥。想想陳可辛拍過的《中國合夥人》,其實會和這個故事設定有些相似。
雖然劇本未定,不過腦洞大開的網友,已經幫陳導想好了故事大綱:阿土伯憑借努力奮鬥從鄉村混到了城市,和約翰喬進行商業争鬥最後迎娶了錢夫人,生下了金貝貝,再遇到了宮本寶藏的手下忍太郎劫持了孫小美,在沙隆巴斯的資金支援下召集了烏咪、小丹尼、莎拉公主和糖糖救出孫小美。。。看,人物和劇情都齊了。
對于我這個從上學玩到上班的遊戲狗而言,自己喜歡的遊戲被搬到大熒幕,不知道大家的心情是不是和我一樣,期待并糾結着。
盡管電影和遊戲有着衆多不同,遊戲改編大電影的成功案例也是寥寥無幾,但我也不能否認兩者的相互影響力與共生價值潛力。
比如,擁有高關注度的電影可以迅速放大一個IP的影響力,可以讓遊戲更具故事的延伸性和想象力;反之遊戲能促成電影用戶對于電影IP的持續情感延續,更容易幫助電影IP實現商業化變現。
但是,遊戲的出衆表現并不代表電影就能拍好,遊戲改編真人版電影,曆來是費力不讨好的事情。不少遊戲本身是一代經典,改編的電影就成了黑曆史;還有些時候是電影本身可圈可點,但遊戲玩家不買賬;更多則是兩邊不讨好甚至被遺忘唾棄的,就算真人遊戲改編電影貶多于褒,也總是有人繼續投身于此。
我們盤點一下,1993年根據經典遊戲《超級馬裡奧兄弟》改編的同名電影的評分僅有5.9分,2009年上映的《七龍珠》更是隻有3.7分。就連2001年的《古墓麗影》的評分也不過才6.6分。看來即使是安吉麗娜·朱莉那性感迷人的身段也沒能拯救這部無聊的電影。前段時間的《像素大戰》大打“情懷牌”,一連借用了,“吃豆人”、“大金剛”、“貪吃蛇”等這些遊戲玩家記憶中熟悉的經典角色,但是依然還是改變不了它撲街的事實。
其實,遊戲和電影這兩者之間是有很大區别的。遊戲能給玩家帶來的不僅是視聽元素,還可以讓玩家進行實際操作。而電影隻能帶來前者。那麼一部從遊戲改編而來的電影,如果它想成為一部成功的改編電影,它要做的就不僅僅是把遊戲的視聽效果搬上大屏幕,還應為觀衆打造遊戲化的電影體驗,突出電影的顯著特性。既然電影是以遊戲為宣傳噓頭的,那麼在作為重點噱頭的遊戲人物形象上總得多花些心思吧。
如果在人物形象的設定上無法為電影增色,那就該在劇情方面做到可圈可點。很多遊戲改編的電影看上去就像是一場電影版的cosplay。演員們穿着和遊戲人物的同款衣服、梳着相同的發型,還拿着同樣的戰鬥器械,做的事情卻隻是在屏幕裡擺擺姿勢、說幾句台詞,然後就happy Ending了。
就算想走“懷舊”路線、用所謂“情懷”來吸引觀衆,那就尊重下原著,把劇情編輯的可圈可點一些。不是每一部情懷都可以用來消遣觀衆的。所以,别再試着用所謂“情懷”跟觀衆套近乎了。還不如給觀衆來點真材實料。
當然,每一位遊戲玩家對遊戲都有個人的理解,這個“理解”或多或少會跟導演的想法有出入,那麼他們看完與自己的“理解”不同的電影後自然會有各種抱怨,畢竟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不過,試想下如果走出電影院馬上進入遊戲,把電影的熱愛和執着能夠在遊戲當中體驗到更多的互動,甚至更多故事的延展和更多的情感帶入,我相信這一定是對經典影視作品IP的非常好的延續性和承載。
不管怎麼說,看了預告片後,我覺得《魔獸》這部電影還是蠻值得期待的。畢竟這可是幾代人的回憶。
影視娛樂爆Yingshiguan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