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割牛蹄洗地毯解壓在哪看

割牛蹄洗地毯解壓在哪看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9 18:56:47

近日,“修牛蹄”、“洗地毯”、“切肥皂”等被年輕人稱為“解壓視頻”的短視頻在各網絡平台突然火爆,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這類“解壓視頻”合集播放量最高超7億次,少則也有數萬次,那麼,都是什麼人群在關注此類視頻?又是誰在制造并運營這些“解壓視頻”賬号?解壓視頻緣何火爆網絡?是否真的能達到解壓的目的?他們又是通過什麼途徑獲取收益?巨大的流量背後到底存在着什麼樣的生意經?解壓視頻會能火多久?

現象:

單條點贊破80萬,“修牛蹄”合集播放量高達7.3億

割牛蹄洗地毯解壓在哪看(200多萬人點贊洗地毯)1

拿小刀把肥皂劃成片狀,切開一個膠帶球,看一塊髒地毯如何變幹淨、修牛蹄、趕海……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如今,觀看短視頻似乎正成為人們的解壓“神器”。

割牛蹄洗地毯解壓在哪看(200多萬人點贊洗地毯)2

打開短視頻平台上播放量最高的“修牛蹄”視頻合集,可以看到該合集總播放量為7.3億,單條視頻最多點贊高達80.4萬。視頻中,工作人員用砂輪機、修蹄刀等工具将受傷腐爛的牛蹄外厚厚的污垢組織等切除,而後給傷口上藥包紮。無任何修飾的視頻時長一分多鐘,留言評論就有5000多條。

據了解,在各大平台上,解壓短視頻千奇百怪,“修牛蹄”僅僅是解壓視頻中的一種類型,“洗地毯”、“切肥皂”、“趕海”“擠痘痘”“咀嚼食物聲音”等内容的解壓視頻都有相當不錯的觀看數據。“天天看修牛蹄、洗地毯、切肥皂正常嗎?”不少觀衆表示自己是忠實的觀看者。

以“洗地毯”短視頻為例,清潔工将一條充滿污垢的地毯反複用高壓水槍沖洗、加泡沫清潔劑、用螺旋機進行清理……最後變成幹淨如新的地毯,這類解壓視頻已在單一平台收獲3億播放量,部分視頻甚至點贊量接近兩百萬,評論數超過十萬。

可以說,這些數據反映出了此類視頻的受關注程度,它到底有什麼魔力,又吸引了哪些人群?

關注:

解壓視頻火了,誰在點擊觀看?

“我本想看幾秒,一不小心就看完了20分鐘的完整視頻,上瘾以後還定期看,跟我類似的大有人在。”上班族王新(化名)是“修牛蹄”解壓視頻的忠實愛好者。

他向北青報記者講述,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網上刷到“修牛蹄”視頻,第一次觀看過後有種“莫名的新穎感和舒坦感,很解壓”,此後便每周都會看幾次。而且他認為視頻中的人物說話的腔調有種莫名的喜感,評論區網友的發言也很有趣,可謂快樂源泉。

王新坦言,在日常生活中日常出行、情感問題到社交等方方面面會産生壓力,刷一刷視頻能得到臨時的釋放。“打工人的壓力無處不在,而解壓視頻恰恰抓住了大家忙裡偷閑的心理,從中得到暫時的逃避。”

大學生孫琳(化名)也喜歡觀看類似的解壓視頻,看的比較多的是擠痘痘、修腳指甲以及修牛蹄和給牛擠膿包,“純屬滿足我的好奇心和變态欲,爽點就在裡面的髒東西和血流出來的時候很滿足”。

孫琳認為,其實這種視頻并不能根除壓力情緒,剛看完确實有滿足感,但馬上就遺忘了,隻能滿足一時的好奇心罷了。不過看的過程中确實會轉移注意力,“内心平靜,不會去想其他事情”。

追訪:

流量背後有生意,運營解壓視頻成新職業

割牛蹄洗地毯解壓在哪看(200多萬人點贊洗地毯)3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科學簡報顯示,在疫情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慮和抑郁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另有信息顯示,因受經濟和環境影響,旅遊、購物等受到了一定限制,不少人愛上了刷視頻來解壓的方式。随着解壓短視頻的需求擴大,有人也看見了其中的商機,開始運營相關賬号獲取收益,有的甚至将此發展成為了一種新職業。

小熊(化名)是一名擁有數萬名粉絲的“UP主”,她運營的解壓短視頻賬号目前已獲贊110.4萬。她講述,去年夏天在小紅書上曬了一張自制的膠帶球照片,沒想到自己的童年回憶卻一舉收獲兩萬多個點贊,這讓她發現了新的機會。随後在網友的鼓勵和催更下,小熊逐漸做起來了切割膠帶球的視頻号,目前播放量最高的已達到680萬次。她表示,幾乎每期視頻後都會有粉絲催更,提出下一個視頻想看的内容,這些留言和評論都成為她的動力。

博主“小胖手”在多個視頻平台運營了以“切刮肥皂”為主要内容的賬号,她告訴北青報記者,她最初隻是由于自己喜愛肥皂才進行嘗試,但發布之後“每天都會收到很多催更私信和評論”,有的粉絲會“點播”某牌子的肥皂或者特定的“刮”法,甚至有為此在評論區争吵的。

她表示,今年解壓短視頻發展明顯向好,自己是2018年左右開始做這類賬号的,當時并沒有多少人關注,如今相關博主增多的同時,總體評價也在向好,甚至有粉絲跟她學習了以後也開始做起了“切肥皂博主”。

聚焦:

600萬播放掙七八千,博主為流量會吊粉絲胃口

割牛蹄洗地毯解壓在哪看(200多萬人點贊洗地毯)4

作為專職博主,辛勞之後他們更關心的還是流量和變現。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相關的視頻賬号在積累了一定的播放量和粉絲之後,主要的變現方式有幾種:通過短視頻平台給予創作者的激勵機制變現、通過賬号主頁的商品櫥窗賣貨、直播帶貨、以及接廣告合作等途徑,其中以創作者流量激勵及商品櫥窗賣貨最為普遍。

UP主小熊介紹,視頻在達到一定的播放量以後就可以通過平台的創作者激勵計劃變現,播放量越高收益也就越高。“如果視頻上了熱門,播放量很多,就會有數千塊的收益;播放量幾十萬的日常視頻也大概有幾百元收益。”她透露,自己有一條播放量600萬左右的視頻拿到了7000-8000元收入,“比我的工資還要高,挺讓我驚喜的”。

想要有更高流量也就意味着花費更多心思。小熊告訴北青報記者,現在解壓短視頻賬号運營“非常内卷”,以她運營的解壓球賬号為例,随着“球”的玩法花樣越來越多,隻有想辦法創新才能在同類視頻中成功吸引受衆的目光。她需要不斷探索新的創意才能吸引人點開視頻,例如她曾創新制作過一個酷似鹹鴨蛋的解壓球,并放置兩個月時間隻為等待它中間的氣泡消失。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準備備忘錄,随時記下創作的靈感,以免才思枯竭。

“小胖手”表示,切肥皂類的視頻也不例外,為了滿足觀衆的好奇心,需要探索更多牌子、更多質感的肥皂,盡量滿足粉絲的要求。為此,她發動全家人的力量,到處幫忙回收或購買新型的肥皂,甚至買國外昂貴的肥皂。除了肥皂本身,她也會嘗試不同的切法、刮法來推陳出新。此外,她也總結,拍好的視頻不能一次性全部放出,而是要把握節奏,每天隻更新一到兩個,才能吊足胃口。

現狀:

需求多樣,線下線上“解壓經濟”變現越來越難

除視頻博主外,解壓類的“商機”也讓線下解壓商業火起來,許多“解壓館”成為網紅打卡地。天眼查數據顯示,近五年來,“解壓”相關企業年注冊量迅猛增長,2021年新增注冊企業數量為85家,年度注冊增速為5.26%,截至目前,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70餘家,同比去年大增94.59%。

然而讓他們困惑的是,不僅線下“解壓館”面臨盈利難,線上博主也并非人人都能順利變現,存在“隻有觀看量,沒有高收益”的情況。博主“小胖手”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目前的主要經濟收入還是依靠賣掉回收利用的皂粉賺錢,但由于視頻中切的肥皂有很多是進口的,價格比較高,實際上沒有什麼利潤空間,除了平台有少許流量收益外,暫時還沒有找到其他變現方式。

對此,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指出,總體來說這類解壓短視頻流量單價是比較低的,這是因為當前自媒體平台尋求的是垂直流量,比如給财經、美食等領域自媒體會有不同單價——對于知識分享型的内容,平台也會給流量更高報價。“這種趨勢就導緻解壓短視頻當前的流量單價不高,因為他們沒有給平台太多的内容增量,流量是流量,對平台來說,這些流量不是持續的價值增量。”

而對于線下解壓店來說,目前存在複購率低的問題,更多人甚至隻為了打卡前去。盤和林分析道,當前的年輕人普遍是見過世面的,接受過各種影視、遊戲帶來的強刺激,甚至很多人熱衷于劇情殺、實景劇本殺。這些刺激的烈度和可玩性更高,而對于那些小手工、破壞性的解壓,對于現代人來說存在過于單調的問題。

此外,他指出,“解壓經濟”的目的是解壓,但解壓的手法對于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需求多樣性導緻單個玩法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解壓需求,因此關鍵還是玩法,如果能夠找到受衆更多的解壓玩法,就能夠掌握财富密碼。

财經觀察:

壓力不能依賴解壓視頻來解

割牛蹄洗地毯解壓在哪看(200多萬人點贊洗地毯)5

随着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大家纾解情緒壓力的方式也呈現出多樣性,解壓類産品或者服務恰恰抓住了消費者想緩解焦慮的痛點。采訪中,他們大都認為,觀看解壓短視頻時隻是會産生一種暫時的快感,但煩惱依然在,甚至有時會因刷視頻耽誤時間而産生強烈的負罪感,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單純依靠視頻很難從根本上有效解壓。

心理咨詢師高愛華告訴北青報記者,當下絕大多數年輕人都會面臨工作、生活、健康、經濟、社交等諸多方面的壓力,有的人通過看解壓短視頻能夠達到一種自我調節和自我修複的狀态。她分析認為,看此類視頻解壓在心理學上是一種“強迫行為”。由于很多人很難從人際關系中獲得安全感,遇事喜歡逃避,導緻“社交恐懼”。而看短視頻時有獨立的空間可以由自己掌控,會被認為是一種“安全”的行為。同時,多巴胺的分泌會讓人感到興奮,沖淡了心理上的疲勞,使壓力得到釋放。

高愛華進一步解釋,看修牛蹄視頻會有一種全程帶入的感覺,認為它修理好了,自己也就(修)好了;“洗地毯”則是内心清潔的過程,這類人自我要求嚴格,追求完美,好像當地毯擦幹淨了,心裡不好的想法也被擦幹淨了;“切肥皂”如同釋放了自己的攻擊性。切肥皂的過程正好是一種釋放。

但由于短視頻的碎片化等特性,也隻能帶來短時的療愈效果。真正導緻不良情緒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高愛華表示,不同的人産生抑郁和焦慮的情緒的原因不同,解決的方法也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去接納最真實的自己,正确的對待壓力的存在,變壓力為動力。比如既可以曬曬太陽做做運動,也可以嘗試放肆的哭一次。就職場而言,多充實完善自己,停止精神内耗,拒絕無效社交。在生活中,先學會真正的愛自己,對美好生活有堅定的信念。做事情既要有行動力、執行力,也要勞逸結合。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含信息網絡傳播權)歸屬北京青年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宋霞 實習生 康賽瑤

編輯/樊宏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