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兒童學習哪些國學

兒童學習哪些國學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2 07:53:54

最近研究了古代教育孩子的内容方法,和學習教材的時間順序,參考宋代教育家朱熹的理論,整理了從啟蒙教育到小學、大學的學習順序和古代典籍的簡要介紹,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樣對大家的孩子教育有幫助,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學習内容及時間軸概述】

七歲前(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啟蒙教育,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

八歲~十四歲(小學到初中):《小學》《四書》大學論語孟子中庸

十五歲~十九歲前(高中到大二):《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二十歲後(大二以後):諸子百家、各類曆史書籍

兒童學習哪些國學(國學典籍學習順序及書籍目錄參考)1

【前言】關于學習時間和順序的依據由來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诂,明句讀。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三字經》

“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禦、書、數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衆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而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學校之教、大小之節所以分也。” ——朱熹

【譯文】八歲的孩子,上自王公的子孫,下至老百姓的子弟,都進入小學學習。小學教學的内容是: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的基本禮節,禮儀、音樂、射箭、駕車、識字、計算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待孩子長到十五歲,則自君王可繼位的太子和其他兒子,以及公侯、大臣、官員之正妻所生的兒子,連同老百姓中的優秀子弟,都進入大學。教學的内容是窮盡事理、端正本心、修養自身、管理人的原則和方法。這就是說,學校教育在年齡界限和深淺難易上是以大學、小學來劃分的。

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說:“某要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

所以,朱熹認為:其一,時間上,15歲之前為學習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小學”階段,15歲以後為明禮修身的“大學”階段。其二,學習順序上,要根據各書的不同功用,先讀《大學》,再讀《論語》,再讀《孟子》,最後讀《中庸》。

《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三字經》

又根據《三字經》所述,《四書》學通後才開始讀《五經》,然後是諸子百家,最後是曆史書。

一、啟蒙階段(幼兒園)

兒童學習哪些國學(國學典籍學習順序及書籍目錄參考)2

1.《三字經》用簡明易記的三三一句押韻短文形式,讀起來琅琅上口經久不忘,奠定後世蒙學讀物的基調。其内容上自天文地理,下至諸子百家,内容豐富,包羅萬象,是曆史、社會、人生的百科全書。而且像《三字經》這樣用生動的口訣概括中國傳統文化内涵各個方面,傳播“人之初,性本善”等積極人生理念,同時具有指導道德修養和學習次第順序的功能,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完整明确的人生信念,被認為是古代教育成功的秘訣之一。

2.《百家姓》集中國常用姓氏之大全,認祖歸宗追根溯源,為人人必讀,家家必備的常用書籍。《百家姓》廣泛引證相關曆史資料,對500多個姓氏起源作了簡明準确的注釋,能使讀者感受到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繁衍至今的持久生命力。

3.《千字文》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南朝蕭梁才子周興嗣編撰的一篇奇文,構思巧妙,寓意于理。

4.《弟子規》是清人李毓秀編纂的一部集中于兒童道德訓示的蒙學教材,出世後風行海内,至今不衰。

二、小學階段

1. 《小學》是一部傳統的啟蒙教材,一般認為宋代朱熹編寫。

兒童學習哪些國學(國學典籍學習順序及書籍目錄參考)3

在朱熹看來,八歲至十五歲是小學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教授的内容是“學其事”,即須從灑掃應對進退開始,将倫常禮教教給兒童,進而再教給他們詩、書、禮、樂之文,使兒童在日常生活和具體行事上,熟悉倫理綱常,達到存養已熟,根基已深的程度。他指出:“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禦、書、數之文,兒童通過“興其事”而知其然并養成習慣,形成封建教育所要培養的人格。

《小學》完全是選錄現成的文獻編成的。全書6卷,凡分内外篇。

内篇包括《立教》《明倫》《敬身》和《稽古》,以選錄儒家經書為主,“萃十三經之精華”。外篇則有《嘉言》和《善行》,輯錄曆代賢德之士的嘉言和善行,“采十七史之領要”。

内篇的《立教》、《明倫》和《敬身》,說的是道理,《稽古》則舉的是具體事例;外篇的《嘉言》說的是道理,《善行》則講的是具體事情。

2. 《孝經》共有十八章,是一本闡明孝道的書。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所以古人研究學問,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孝經》,要把《孝經》這本書的道理完全領會并融會貫通,再讀“四書”,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打下一定的學問基礎後,才能研究“六經”這些深奧的典籍。

三、初中階段

1.《大學》。《大學》一書是孔子的學生曾子所寫,全書共有十章,主要内容是闡述一些關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2.《論語》。《論語》是孔子教學傳道的記錄,一共有二十篇,主要内容是孔子的學生記載孔聖人的言行,談論為人處世以及為政行仁的言論,也有很多孔子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或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問答的記錄。

3.《孟子》。《孟子》共有七篇,是孟子的學生萬章與公孫醜等記錄老師言行的書。内容講的都是仁義道德之事,像崇尚王道、斥責霸道、闡明性善、辟斥邪說等從政治國的道理。

4.《中庸》。《中庸》一書是孔子的孫子孔伋所作,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庸則含有不易、不變的意思,中庸的意思就是不偏于一方,不改變自己的目标和主張。這也算是一種成功之道。

三、高中階段

兒童學習哪些國學(國學典籍學習順序及書籍目錄參考)4

六經是指儒家的六部經典著作:《詩》《書》《禮》《易》《樂》《春秋》。而今《樂》已經失傳了,或認為《樂》并非獨立成書,而是包括在《詩》和《禮》中。所以又稱“五經”。

1.《詩》:《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共收集古代詩歌305首。

2.《書》:《尚書》,我國最早的曆史典籍,相傳是由孔子編選成書。記載有典章制度、謀略計策、政令訓令、征伐誓言,文字深奧難懂。

3.《禮》:《禮經》,儒家經典《周禮》《儀禮》《禮記》合稱為“三禮”。

周公制定了《周禮》,分官設職建立國家的政治制度,六官即六卿,包含了吏部大冢宰的天官、戶部大司徒地官、禮部大宗伯春官、兵部大司馬夏官、刑部大司寇秋官和工部大司空冬官,都分屬于天子之下,各司其職管理國家大事,周代的政體模式為後世留下良好的政治典範。

漢朝時有兩位被稱為“大小戴”的著名儒者,述說聖人的言論,大戴将《禮記》删訂為85篇,小戴則删訂為46篇(為現今留存者,加上後人增補3篇合計為49篇)。其内容完整地保存了古聖先賢的言論,禮樂兼備。

4.《易》:《周易》,也稱《易經》,相傳是周人所作,通過卦形來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推理性著作。

相傳伏羲著有《連山》,黃帝作《歸藏》,還有周公所作《周易》,從這三本書可知萬物的變化運轉。

5.《春秋》:相傳是孔子根據魯國史籍整理删訂而成的一本編年體史書。

《春秋》一書,文字簡約,但意義十分深遠,詳盡地記述了從魯隐公到魯哀公240年間的曆史,用來褒揚善行,貶抑惡行。

傳是解釋經書的文字,魯國公羊高寫的《公羊傳》,與孔子同時代的左丘明所寫的《左傳》,還有漢朝榖梁赤所著的《榖梁傳》,這三部書都是注解《春秋》的書。其中《左傳》使用編年紀事的體裁為《春秋》作注解,最令人稱道,隻要是天子諸侯之事,兵革禮樂之文及興衰存亡之因,都記載得很詳盡,是研讀《春秋》一書最佳的選擇。

四、諸子百家

隻有當四書和六經的要旨都明白之後,才可以讀如老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諸子百家的書。

兒童學習哪些國學(國學典籍學習順序及書籍目錄參考)5

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有荀子、揚子、文中子、老子及莊子。《荀子》一書,主張“人性本惡”,認為人性中存有貪婪好利等本性,所以要特别注重禮節和教育,希望能通過教育的手段來引導人向善,其中的“勸學篇”是非常有名的。揚子即揚雄,漢朝成都人,著有《太玄經》《法言》二書,《太玄經》是參照易經而作,充分地诠釋了“天、地、人”的互動理念。

文中子姓王名通,著有《元經》《中說》二書。

老子和莊子是道家的開創者,其思想影響中國人數千年,老子有《道德經》傳世,其中心思想是倡導無為而治、崇尚自然,曆來備受統治者追捧。

莊子著《南華真經》,是一本寓言式的著作。

五、研讀曆史書籍

将經書和子書融會貫通之後,就可以開始研讀各種史書了。

兒童學習哪些國學(國學典籍學習順序及書籍目錄參考)6

唐太宗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史書記載了曆朝曆代興衰存亡之事,從中可以看出曆代王朝傳承的世系,知曉各國政治上的利弊得失及治亂興亡的原因,從而讓自己警惕清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