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歐洲是當今發達國家最多的一個洲,集聚了全球一半以上發達國家。歐洲以波羅的海東岸至黑海東岸一線向東延伸到烏拉爾山脈,分為東歐與西歐。西歐包括了英法德等老牌資本主義強國。
東歐則主要由波蘭、烏克蘭、白俄羅斯、匈牙利、羅馬尼亞、摩爾多瓦、波羅的海3國、俄羅斯等11個國家所組成。但從經濟發展現狀看,同屬歐洲的東歐國家與西歐國家差距明顯,目前國際組織認可的31個發達國家中,歐洲占了23個,但東歐國家中,僅有波蘭和斯洛伐克位列其中,其餘均為發展中國家。
回顧曆史,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實際上東歐與西歐的經濟差距并不大,甚至當時東歐比西歐還要先進一些。原因在于東歐本身的資源要優于西歐,整個歐洲土地面積1000萬平方公裡,西歐占40%,東歐占比60%。
與東歐相比,實際上西歐國家自然地理環境相對更為惡劣,而且資源也并不豐富,發展條件很差,古代西歐隻能打魚為生,有的國家甚至直接成為了海盜。
而東歐自然條件更好,不光地形平坦,地域廣闊,而且各種資源非常豐富,自古農業發達,畜牧業也發展不錯,因此,從客觀條件看東歐比西歐更具有發展優勢。事實上,在中世紀的時候,歐洲最發達的地區就在東歐一帶。
尤其是後來奧斯曼帝國掌控了巴爾幹半島後,東歐地區憑借着陸地貿易變得十分富裕。而當時西歐卻顯得很貧窮。然而短短幾百年時間,歐洲各國的發展狀态就發生了逆轉。
進入近代後,東西歐的發展差距變得越來越大。西歐國家利用兩次工業革命的機會,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了世界列強,紛紛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到了現代,西歐國家都成為了發達國家,人均GDP都在5萬美元以上,盧森堡更是高達10萬美元,而英法德等國均已進入了全球最發達國家的行列。
為什麼同屬歐洲的東歐,普遍不如西歐國家發達,并且與西歐之間會出現如此之大的差距呢?綜合各方因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原因:
一、地理位置因素,缺少出海口
近代史上,大國的崛起就是靠着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而得以實現的,如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西方列強無一不是憑借自己手中的堅船利艦,開展海上貿易和販賣奴隸,并且在世界各地瘋狂掠奪資源,陸續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量殖民地。從而淘到了國家發展所需的“第一桶金”,在17世紀就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迅速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而由于沒有出海口,使得東歐國家無法像西歐國家那樣去開展海上貿易,進行殖民活動,因此,錯過了發展機遇。當西歐國家在海外大量掠奪财富之時,處于同一時期的東歐各國,還隻能龜縮在自己的國土裡,依靠農業和畜牧業來發展經濟,并以此作為國家的主要經濟來源。
二、宗教原因
東歐的位置正好位于西方基督教與中亞、中東伊斯蘭教的交彙處,尤其是奧斯曼帝國不斷推廣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此發生了激烈的沖突和戰争,而在宗教影響下逐步改變了這一地區的民族結構和宗教成分。
尤為突出的就是巴爾幹半島,由于地緣原因,自古以來就是歐洲的火藥桶,成為基督教、伊斯蘭教、東正教三大宗教矛盾沖突的焦點,變成了歐洲、俄羅斯及伊斯蘭三股力量為争奪勢力範圍而相互角逐的戰場。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複雜。
巴爾幹地區有多個國家:塞爾維亞、黑山、波斯尼亞、克羅地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北馬其頓、希臘、土耳其等。
從民族構成來看,巴爾幹地區民族衆多,這裡居住着土耳其人、匈牙利人、奧地利人、塞爾維亞人、希臘人、馬其頓人、波蘭人、捷克人、羅馬尼亞人等等,各個族群宗教信仰各異。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導緻巴爾幹地區各民族之間矛盾沖突不斷。
正因為如此,當西歐國家開始工業革命時,東歐大多數國家卻處于内亂和内部争鬥之中,白白喪失了經濟發展的機會,使得東西歐之間的差距由此不斷加大。
三、東歐國家長期受俄羅斯的制約,經濟難以得到發展
俄羅斯是東歐中的大國和軍事強國,長期以來,面對俄羅斯的威脅,使得東歐各國無法專注于本國的經濟發展。俄羅斯始終都将東歐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俄羅斯周邊的諸多國家,都被俄羅斯當作是用來對抗西方國家的西部邊界上的緩沖地帶。
為了牢牢地控制這些國家,俄羅斯與這些國家之間,長期以來戰争不斷,而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3國更是被俄羅斯占領達數百年之久。
東歐各國面對俄羅斯這一 龐大而又好戰的鄰國,隻能集聚力量保衛國土安全,時刻防備和阻止俄羅斯的入侵,一直以來,國防都是國家的頭等大事,自然無法再去發展經濟了。直到如今,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這兩個同文同種的國家,還因為俄羅斯的原因而無法得以統一。
另一方面,俄羅斯長期以來對東歐國家實施了一系列壓迫和同化政策,導緻東歐各國國力衰竭。曆史上,俄羅斯就對周邊國家實行同化政策,到了蘇聯時期,這一政策更是演變為壓迫政策,大量的烏克蘭人、波羅的海3國的人口被強制遷徙到其他地區,以此取代俄羅斯人對人口稀少地區進行人口補充。
俄羅斯長期實施的壓迫政策使得東歐各國人口大幅減少,與此同時,也進一步加大了它們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最為突出的就是波蘭、烏克蘭和波羅的海3國。
反觀西歐地區,小國可以依靠英法德3個大國,在這3個國家的帶領和資金扶持下實現了經濟發展。而每當德國、法國想要進入東歐地區時,都會遭到俄羅斯的強烈抵制。俄羅斯出于意識形态和曆史原因阻止了西歐發達國家對東歐的扶持。
因此,長期受到俄羅斯的壓制,使得東歐各國失去了發展機會,由于始終得不到充足的資金注入,而俄羅斯又将蘇聯體制引入東歐各國,更是成為制約其經濟發展的枷鎖,這一系列因素使得東歐經濟長期處于落後狀态。
後來蘇聯解體,導緻一系列劇烈變動,很多國家經濟幾乎是推倒重來,比西歐整整落後了半個世紀,這才形成了東西歐之間如今這一巨大差距。
四、二戰後,美國實施了馬歇爾計劃,為西歐經濟複興注入了活力
二戰結束後,東歐、西歐同樣處于一片廢墟、百廢待興的狀态。此時,美國實施了馬歇爾計劃即歐洲複興計劃,這一計劃是二戰後美國對被戰争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
馬歇爾計劃實施後,美國通過經濟援助使得西歐經濟得到了迅速恢複,并使之成為對抗蘇聯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時計劃的實施也可促使美國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領歐洲市場,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歐盟的形成。
結語
曆史就像一面鏡子,東歐、西歐的經濟發展曆程充分證明:國家的發展和個人發展相似。當出現發展機遇時,一定要善于把握機會,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去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同時,要結合本國客觀實際,選擇适合國情的發展道路,絕不能盲目屈從于其他國家的壓力,照搬别國制度和發展道路。東歐的發展現狀已經證明了,完全照搬别國經驗去發展經濟,其結果必将是死路一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