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深度認知的書

有深度認知的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8 06:18:34

有深度認知的書?《洞見》是一本颠覆認知的洞見之書作者将佛學中的哲學思想和現代心理學、進化心理學、現代腦科學等研究領域的前沿成果相互印證,幫助我們認清基因載體、進化心理和人類自我意識之間的因果關系,将我們從自然選擇的局限視角中解放出來這本書的英文名叫作《為什麼佛學是真的》但是這本書不是一本佛教的書,具體來說,這本書是用進化心理學來解釋為什麼佛學是真的,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有深度認知的書?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深度認知的書(每天了解一本書洞見)1

有深度認知的書

《洞見》是一本颠覆認知的洞見之書。作者将佛學中的哲學思想和現代心理學、進化心理學、現代腦科學等研究領域的前沿成果相互印證,幫助我們認清基因載體、進化心理和人類自我意識之間的因果關系,将我們從自然選擇的局限視角中解放出來。這本書的英文名叫作《為什麼佛學是真的》。但是這本書不是一本佛教的書,具體來說,這本書是用進化心理學來解釋為什麼佛學是真的。

羅伯特·賴特,普林斯頓大學進化心理學教授,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思想家之一。《大西洋月刊》《紐約客》《時代》等雜志的撰稿人,他的關于科學、技術和哲學的文章,曾多次獲國家期刊獎。主要作品有《神的進化》、《三個科學家及其上帝:尋找信息時代的意義》《道德動物》、《非零和年代:人類命運的邏輯》(被《财富》雜志列為“有史以來最具智慧的75本專業書籍”之一)

我們的大腦有很多特性

其中一個就是欺騙我們

我們看世界時所見的事物

并不似表面看起來那般獨特、真切

也許我們不知道

我們對自己的認知

和對外界事物的認知

存在極大的偏差

“自知之明”這個詞我們很熟悉

卻一直未能真正做到。。。

這是一本通過進化心理學理論來印證佛學觀點,進而幫助人們發現更真實的自我、收獲人生大智慧的哲學類書籍。書中以一個現代人的視角,通過進化心理學的隻是求證佛陀當初說的人類的五大認知真相:

我們的快樂其實是基因設計出來的,基因的設定就是不滿足(衆生皆苦)

快樂和煩惱都是“感覺”(諸法無我)

人本質上是由感覺驅動的(諸行無常)

我們無法客觀看待世間萬物(色即是空)

我們能夠從煩惱和苦中解脫出來(正念自控)

作者為什麼會選擇《黑客帝國》這部被稱作“達摩電影”的電影。就是這個電影是引導人們向着開悟的方向走的。他所刻畫的這個世界與佛陀想要告訴世人的竟然是一樣的,一切皆為幻象。

為什麼會選這個電影作為開場呢?因為當年沃卓斯基導演在給尼奧準備這個戲的時候,送給基努·裡維斯三本書,其中有一本書叫作《道德動物》。這本書就是羅伯特·賴特的著作。所以,他很高興說,這個導演會選擇我的書來對基努·裡維斯進行教育,事實上,就是你要了解我們的大腦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欺騙我們。因為人的大腦能夠幫助我們活下來,它的首要目的是生存和繁衍,而不是真實。因為我們的大腦并不是着重于說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這個東西是不是騙我。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生命從不求真,一切隻為求存,一切都是幻覺。

我們越用現代心理學去分析佛學,就越凸顯它的合理性。我們生存的世界,和《黑客帝國》中的母體很像,自然選擇一直都掌控着我們,我們身在其中卻絲毫覺察不到它的存在,還認為自己是在憑主觀意志自由的追逐着夢想。

我們的大腦經常騙我們,大腦靠哄騙我們的方法,讓我們找食物,讓我們交配,讓我們感受到短暫的快樂。然後這個快樂很快地消失,你會再去追求,接着再感受到短暫的快樂,忍受着無窮的痛苦,就是為了能夠讓我們的基因得到不斷的延續。所以,我們長期生活在大腦給我們造成的幻象之中。

作者舉了幾個例子,首先是日常的幻象。就比如說人喜歡吃垃圾食品,大量的孩子,年輕人喜歡吃垃圾食品。垃圾食品對我們的身體有着明顯的損害,現在醫學已經證明了。但是為什麼它會讓我們那麼上瘾?因為它給我們帶來外在的、短暫的愉悅,我們的身體就認這個東西。

幻象還包括我們對于升職的追求。升職真的有那麼好嗎?很多人升了職以後,日子過得越來越痛苦,壓力越來越大。還有我們不斷去購物,家裡邊買回來很多沒用的東西堆在那兒,為什麼呢?你如果真的是一個理性的人,你是不會這樣生活的,但是你控制不了自己,到了那個點,你就要做這樣的事。

這本書将從科學的角度解釋,為什麼門另一側的世界比我們熟悉的世界更加真實。這個作者自己去做了很多的進修,然後他為了研究這件事——他并不是一個佛教徒,但是他是進化心理學家,他就需要去研究佛陀為什麼在那麼多年以前,就提出這麼激進的觀點,到今天人們才寫出《自私的基因》,或者《機器人叛亂》這樣的書。他自己做體驗,然後他發現了正念的禅坐之後,所帶來的奇迹性的變化。

《正念的奇迹》這樣的書,你就會知道,我們是完全可以盯住那個感覺,照顧那個感覺,然後體會它,進而它就會逐漸地降低的。

事實上,就是如果你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你就能夠發現,佛陀當年的這個發現是多麼了不起。佛陀說,這是假的。為什麼?這是進化過程當中給我們帶來的痕迹,也就是說,假如你生活在原始社會,你跟一個部落生活在一起,這時候你被别人欺負了一下,比如說,别人分給你的肉被他奪走了一塊,你絕對不能忍氣吞聲。因為這個時候如果你忍氣吞聲,那麼下一次可能要的就是你的命,或者下次不給你分食物了,把你排斥在外,人們認為你是無關緊要的一個人。或者你的女人被人搶走了,你不跟他拼命,那是不可能的事,哪怕你打不過他,你也必須跟他拼命。這時候才能夠展示你是一個願意捍衛自己的人,你才能夠受到部落的重視,這個有利于你的生存。

所以,我們在被别人簡單地冒犯以後,我們一定要發作出來,讓你知道我是不好惹的。當你在北京的四環路上,車被一個人别了一下以後,你去跟他理論,你停下車來把他摁在那兒,然後跟他大吵一架,甚至因此進了派出所。好了,之後兩個人相忘于江湖,誰也不認識誰。這點憤怒,這點男子漢的血性,隻成為車流當中的笑柄,大家說,你看那人太逗了,這還打架呢,至于嗎?

基因才不管選擇的正确率,它隻關心保證最大概率的活下來。但是這樣對周圍環境的過分敏感,就給我們今天的生活平添了非常多的焦慮。

但是到了今天,它已經成為幻覺,但是這種幻覺依然控制着我們,讓我們覺得我必須這樣做。你看,假如你不看破這一點,你依然會被路怒症所控制。嫉妒也是一樣,就是這本書專門有一章,談嫉妒對于人的影響有多大。一個理性的人,會因為嫉妒去殺人,會因為嫉妒殺自己的愛人。

曆史上曾經有一個王後,因為嫉妒殺了自己的孩子,她說我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嫉妒讓我發狂,我必須這樣做。她是為了傷害自己的丈夫。

人怎麼會做這麼離譜的事呢?這明明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它同樣跟原始社會有關系,這時候你一定要做出足夠的反彈。而在今天,人是自由的,你可以選擇,甚至你的經濟也是自由的,你根本不需要為此付出那麼大的代價。但是人們沒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被這種幻覺所控制。所以,當它不利于我們個體的發展時,我們把這個東西叫作誤報,就是你的大腦給你提供的信息是假的,它給你發出的警告信号是沒必要的。

你在路上開車被人别了一下,大腦應該沒反應,無所謂,他又沒撞着你,你繼續開就好了,但是大腦發出警告說,你被冒犯了,不行,我得把這個面子争回來,這就叫作誤報。

這裡邊有一個實驗最有說服力,是用心理學的實驗來做的,叫作疤痕實驗。疤痕實驗怎麼做的呢?它就告訴我們說,幻覺是怎麼産生的,我們每天生活在幻覺當中。

這個實驗是:找很多人來說,咱們做一個實驗。做什麼實驗呢?我們會請化妝師,在大家的臉上畫一道刀疤,很吓人的一道刀疤,然後你們待會兒走出大街上,我們要觀測那些看到你們刀疤的人,分别是什麼反應,麻煩你們配合一下好不好。這些年輕人說,好,有意思。你看,臉上劃一道大的刀疤,畫完這個刀疤以後,一照鏡子,哇,好吓人,這個刀疤真吓人。

在準備出發之前,化妝師突然過來說,别着急,我再幫你補兩下。這個補的過程當中,實際上把這個刀疤擦掉了,就是沒有了,給他把那個刀疤抹平了,說這下更逼真了,但是不讓他照鏡子,說出門。這意味着什麼呢?他以為自己臉上有刀疤,但其實沒有。

等這些人從街上逛了一圈,回來以後,讓他們分别寫報告來描述一下,别人看到你的時候是什麼情況。哇,一個個描述得繪聲繪色,說我出門就吓着了一個人,那個人盯着我看了半天。還有的人不好意思,看了我一下,然後眼睛又往下看。

他們描述出了大量的狀況,似乎人們都在回避他們的刀疤,似乎人們都在做出各種各樣的反應。

但實際上,你知道多好笑嗎?沒有,臉上根本什麼都沒有。所以,你想想看,各位,煩惱是哪兒來的?你把這個實驗聽完了以後,你就會知道,我們在生活當中大量的煩惱,都是來自于我猜的,我看的,我覺得他那眼神就不對。領導怎麼最近對我這麼冷淡,上次吃飯為什麼沒叫我,打電話為什麼不回,他發朋友圈,但是不回我的評論。

你看,各式各樣的東西給我們徒增煩惱,帶來了大量的恐懼、擔憂、憤怒。這些情緒哪兒來的?假的,這就是我們大腦産生的大量的誤報,這就是幻覺。所以,當佛陀告訴大家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幻覺組成的世界當中的時候,你沒法接受,你說怎麼可能,這是實在的,這是桌子,這是水,沒有假的。

但是當我們用心理學、用進化論的角度讓你看到這一切的時候,你才發現,原來自己那麼膚淺,原來自己是指假為真。這就是這本書的核心要義。

當人們在做内觀向内看的時候,要解決的就是你是否接受三法印。三法印就是無常、苦和無我。這個作者直接跳過了無常和苦。為什麼?他說,這不用論證,所有人都能接受。

什麼是無常?無常就是變化。我不相信哪個人能出來說,有的東西不變,永遠不變。不可能。如果你相信這件事情的話,你接受了無常。有很多人提到無常這個詞,就會覺得恐怖和緊張,認為無常大概就是發生車禍、得病,這種叫無常。不是,變化就是無常。

苦呢,什麼是苦?大家知道什麼叫享樂跑步機嗎?享樂跑步機,就是你在這個跑步機上跑,你在追求一些東西,但你永遠停不下來。沒有人因為我買了一個大房子,我就不需要更多的欲望,你都是在買之前這樣想。但是買完以後,就需要更大、需要更好的裝修。有了更好的裝修,還需要名畫,還需要更好的瓷器等等。

你永遠在這個享樂跑步機上不停地跑。如果你被這樣的感覺折磨過,那你一定知道什麼叫苦。所以,他說,這兩個你不用論證,不管東方人、西方人,一定都能夠接受無常和苦。

人們最難接受的是“無我”這個概念,就是你憑什麼說沒有我呢?我明明感覺到有一個我,摸也能摸得着,我想吃,我餓了,我的名譽,我上電視了。你看,都是我。你怎麼能夠讓我感覺到“無我”?

首先,追溯到“無我”的根源,佛陀最早講“無我”的時候,在《無我相經》裡邊曾經做過開示,他說,我們人由什麼組成的?五蘊,五蘊皆空。

哪五蘊呢?色、受、想、行、識五蘊。然後佛陀開始論證,為什麼五蘊都是空的。他說,這個基本的邏輯是這樣:假如我們認為“色身”是我——“色身”是什麼?就是我們自己的肉體,假如你認為這個是我,那麼好,我不會做對我不利的事,對吧?!這是你,你能掌控的,那你能掌控的,你是不會做對你不利的事。但是我們的“色身”經常做對我們不利的事。它會生病,它會衰老,它會骨折,給你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色身”肯定不是你。

我們的“感受”是我嗎?我們的“感受”如果是我的話,“感受”不會做對我們不利的事,“感受”不會讓我們煩惱,但是我們大量的煩惱都來自于“感受”。佛陀用這樣的方式将色、受、想、行、識這五個組成我們人的五個部分一一給你論證——都不是你,你都沒法掌控。你會發現,這些東西不是你。

所以,這個作者說,這太難理解了。那怎麼辦呢?他給出一個調和性的意見。他說,什麼叫“無我”呢?就是“我”在終極意義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在傳統意義上是存在的。

為什麼這麼講呢?就是佛陀雖然老跟你說“無我”,但是他也經常會說你會受益,他會受益,衆生會受益。那既然“無我”,哪兒來的你呢,哪兒來的對象呢?所以,這個對象是傳統意義上的,而”無我”是一個終極意義上的。

另一種,是我們自以為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也是幻覺。你以為你是一個高尚的人,你以為你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你以為你是一個有毅力的人,你以為你是一個有道德操守的人,其實未必,這就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定義。

事實上,有一句話很重要,說你的大腦裡邊,根本就沒有一個首席執行官。我們之所以覺得,我們是一個我,是因為有一個東西掌控着我。

實際上,我們的大腦是由意識的很多個小模塊組成。這些小模塊包括什麼呢?大概有七個最主要的模塊,都跟原始社會有關系,包括自我保護的模塊、吸引配偶的模塊、保住配偶的模塊、建立友好關系的模塊、關愛親屬的模塊、保持社會地位的模塊和預防疾病的模塊。這七個模塊是我們頭腦當中最底層的維護我們生存的模塊。

你說誰是首席執行官呢?說不準,就是這些模塊并不是七個分别獨立的區域,而是它們用各種奇怪的方式組合起來,一會兒這個模塊占上風,一會兒那個模塊占上風,有時候好幾個模塊一塊兒共同作用。

舉一個例子你就知道,你根本沒法控制自己了。比如說,有一個詞叫貼現率。貼現率就是比如你有一份定額的錢,你願意過多久才拿到它,假如你晚點拿,我多給你點錢。這個考驗一個人的耐心,延遲滿足感。

人們就發現,在經濟學的課上,讓這些學生選擇貼現率的時候,隻需要給其中一部分學生看一張美女的照片,這美女都沒來,就是一張照片給你看過,這些人的耐心都會大大降低。他就會選擇這個錢我早點得到,那個未來給我,我不要,我就要現在的。現在的雖然少,我也要現在的。

為什麼呢?就是你之前,如果沒有看這個美女的照片時,你可能會更有耐心地等着它兌現更多的那一天。一看到美女照片,你的耐心就降低了,因為你的求偶模塊出現了,你的求偶模塊開始掌控你。

還包括看完電影以後,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路是廣場,熱熱鬧鬧的地方,一條路是背街小巷,很安靜的地方。人們走哪條路,取決于什麼?根本就取決于看的那電影的内容,就是你發現隻要看的是愛情片,很美好、很開心、很浪漫,出來的人都走小道,覺得這種地方容易邂逅愛情。然後看恐怖片出來就走廣場,就走人多的地,因為恐懼。

所以,要理解我們的大腦當中,是被這些模塊所掌控的,而不是有一個固定的首席執行官。讀兩本書能夠對大家有幫助,一本是丹尼爾·卡尼曼寫的《思考,快與慢》,一本是查理·芒格寫的《窮查理寶典》,尤其是最後一部分,叫《人類誤判心理學》就是講這個。

好了,這時我們知道人為什麼要去做冥想、正念、正定,去尋求開悟的這個道路減少自我欺騙。

接下來,我們進入另外一個很難懂的概念叫“空”。佛教經常講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那什麼是“空”?明明是有,你怎麼能說它是空呢?“空”也有一個說法叫“無相”。“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無相。

你想想蒼蠅看到是什麼樣呢?蒼蠅是複眼,蒼蠅看到你們的樣子,跟我看到你們的樣子完全不一樣。哪個是真的?不一定,這事真不一定。

這個作者說,人類做的最奇怪的事莫過于這樣:就是拍賣。拍賣說,這有一個卷尺,這個卷尺我們賣48875美元。誰買過這麼貴的卷尺呢?他說,這個卷尺是肯尼迪曾經用過的,成交了。真的有人會花将近5萬美元,去買一個木工用的卷尺,原因隻是因為這個卷尺是肯尼迪用過的。

為什麼?本質主義。他認為,這個卷尺身上有一些獨特的、不一樣的特質,是名人肯尼迪用過的。他說,你就想想看,假如他買了這個卷尺出門,走到半道上,那個博物館的人突然沖出來說:“哎,先生,抱歉抱歉,你拿的那個是樣品,那是假的。你把那個還給我,我再給你一個,這是真的。”

來,給你一盒子,這是真的,打開一看,兩個一模一樣。請問,這個人的感受會有什麼變化?就是你最早拿到這個卷尺,終于拍到了我所喜歡的,然後等一下人家告訴你這是假的,拿回去了,又換了一個來。你的心情會不會産生波瀾?

人為什麼會為這樣虛妄的東西買單,會執着于這是誰用過的?這就是我們的頭腦賦予的假象。我們覺得它有一個本質,是名人用過的。

有一個葡萄酒的品鑒實驗:他們找了很多葡萄酒給大家喝,就是特别多人都會品葡萄酒,所以他就請了很多人來品葡萄酒,品完葡萄酒以後,就讓大家說哪個葡萄酒好喝。

唯一的區别是每個葡萄酒都有标價,他就告訴你這個葡萄酒一萬塊,這個葡萄酒三千,這個五千,一百塊的。實際上,是亂來的,它裡邊的葡萄酒都是同一種,隻是分别标上不同的标簽。然後大家投票。

無一例外,投票的結果就是覺得貴的那個好喝。為什麼?你沒喝茅台的時候就已經嗨了,你知道嗎?!你覺得今天晚上就要喝茅台了,那個味覺就已經被調動了,所以喝下去覺得爽。這就是人們頭腦當中的這種自欺。我們的感覺對我們的知覺有着大量的滲透,就是真的假的是混在一塊兒的,你是根本看不明白的。

所以,這個作者說,理解了“無相”或“空”有什麼好處呢?一是,“對事物的認知會比平時的觀點更真實”;第二,“從事物的‘本相’來看,我們平常對這些事物的反應并不恰當。”就像我們對于一個人的反應,對一個卷尺的反應,對于一杯酒的反應,對于一個情緒的反應,這裡邊充滿着大量的我們賦予它的本質,賦予它的概念。

這個作者曾經跟車前草做過鬥争。有一段時間,他的園子裡邊長了車前草,車前草特别難拔,所以,就很恨那些車前草,因此他一看到車前草,他就覺得讨厭,上去要拔那個車前草。後來,等他在禅修了一段時間以後,有一天,他在森林裡邊散步,他又看到了車前草,說幹嗎拔掉它呢?仔細看那個車前草,沒那麼難看,沒有人論證過車前草一定比雛菊難看,或者比什麼别的花、草要難看。隻是因為他當時的任務,是要拔掉車前草,所以他就跟車前草不斷地作戰,他賦予了車前草一個令人讨厭的本質。

所以,當他能夠跟車前草和解,他發現戰争的本質也是如此,就是當兩個國家發生戰争的時候,人們會把對方的國家完全想象成壞人。這種時候你就會給他一個本質,說這種人就是壞,沒辦法,這就是本質主義。

這個作者說,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做了冥想,還會有戰争嗎?就是大家在讨論這個話題,如果全世界的人都進行冥想,結果會怎樣呢?有一個大師說,肯定不會發生戰争。原因是什麼?誰會和自己作戰呢,誰會和自己——無我,當你冥想到“無我”的境界以後,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們大家都是這個世界上的一分子。并沒有一個所謂的“自我”存在,那你跟誰打呢,你争啥呢。所以,沒有人會和自己作戰,戰争會減少很多。

作者舉例子說,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開悟的人?一定是。為什麼呢?愛因斯坦因為放棄了以自我為參照物,才能夠研究出來E=mc²。大家聽我講過《愛因斯坦傳》就會理解,為什麼愛因斯坦會突然冒出一個相對論,會冒出一個時間會壓縮、會延長這樣的一個概念,是因為他把參照物的體系改了。我們其他人感受不到這一點,是因為我始終以自我為參照物,但是當愛因斯坦放棄了以自我為參照物的時候,豁然開朗——E=mc²,就被他感受到了。

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羨慕那些開法拉利的人,戴一個名牌手表的人。你想想,法拉利的本質是什麼?鋼鐵、橡膠、電線而已,所以,如果我們不賦予它一些奢華、成功,這樣假想的本質,我們的生活都會好很多,我們會回歸樸素,回歸環保,回歸實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