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師的家庭教育方法

教師的家庭教育方法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8 14:01:37

馮健雲,龍江外國語學校語文教師,中學語文一級教師,參加工作29年來,曾獲得“順德區優秀教師”、“龍江教書育人優秀教師”、“我最喜歡的老師”、“優秀班主任”、“師德标兵”等榮譽,她所帶的班級也多次被評為“先進班集體”。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關心,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隻有愛,才能讓心靈影響心靈,靈魂喚醒靈魂。”馮老師始終用實際行動诠釋着這句話。

教師的家庭教育方法(一位資深教師的家庭教育)1

馮健雲老師和學生在一起

馮老師認為,“老師愛的教育首先來源于自身良好的家庭教育”。身為教師的她,同樣也是一名母親,“以愛之名,和孩子相互理解,是家庭教育走向成功的開始。”

父母是子女最親近的人。可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中學生不信任父母,有話不願說給父母聽,這說明中學生由于身心的不斷發育成熟,獨立意識、自我意識開始增強,試圖擺脫家長的約束和管教。

對此,馮老師無論是對自己孩子的教育,還是在與家長的溝通中,始終堅持和強調要從“理解、尊重、賞識、引導、指導”五個方面開展家庭教育,引導孩子健康快樂地成人、成才。

“理解和尊重,是建立良好親子溝通的基礎。”馮老師跟筆者分享了發生在自己兒子身上的一件往事:

一向聽話的兒子,突然有一天卻“暴跳如雷”地頂撞了我。面對兒子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我突然覺得很“懵”……我按耐住性子,深情地望着兒子,兒子似乎也感覺到了自己的言語很“沖”,同樣默默地看着我,我能感覺兒子也是在克制自己的情緒,深吸一口氣對我說,媽媽,你懂得我現在是什麼期嗎?……聽了兒子的話,我立馬陷入了沉默之中。我知道,兒子意思是說他的青春期到了。于是我馬上閉嘴,我突然明白,他之所以以前不頂撞我,是因為他尊重我,那我為什麼不能尊重自己的兒子呢?

那次之後,我就很少對兒子再有“唠叨”了,而更多的是學會聆聽。遇到事情,也從不同角度盡量去理解他,尊重他,賞識他。當然,在他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還會通過一些巧妙的方法加以引導,讓他盡可能保持着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态。

有了理解和尊重,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賞識”孩子,從總是挑孩子毛病的泥濘中跳離出來。

這其實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

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期望”似乎也是無可厚非,然很多人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提要求、期望的過程中,缺乏對孩子的理解和尊重。

筆者曾很多次講到過這個問題,我們是用大人的思維去對待孩子,要求孩子,這顯然是行不通的,反而有可能把親子關系弄得更為“僵化”。

對此,馮老師也強調說,“尊重和賞識才是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

馮老師的确是一位“很走心”的媽媽,對兒子在成長過程中所呈現的各種變化,可以用“觀察入微”來形容,并将這些看似很小的事件轉化為親子教育的“時機”:

有一天,我和常平常一樣,叫兒子陪我去買菜。我兒子說“媽媽,今天我不陪你去了,因為我已經陪了你16年了,我不去了”。這時候我呵呵一笑……嗯,我兒子有自己的想法了,媽媽尊重你。可是你知道嗎?在你小時候我拉着你的小手和媽媽一起買菜,那時候媽媽還要照顧你,還要拎着很多的菜,那時候我是多麼渴望你快點長大,能幫我拎一些東西,現在你已經長大了,也陪了媽媽16年,你能幫媽媽拿了很多的東西了,媽媽很欣慰,你知道嗎?”

兒子聽了之後,再也沒有拒絕陪我去買菜了。

馮老師說,化解親子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往往不是隻有一種選擇。對待孩子,父母應該用“溫情去感召”,而絕非“冷冰冰地要求”孩子順從。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遇事正确引導,指導增其信心。”這是馮老師對所有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家長的一句忠言,也希望更多的家長們,能切實地體悟“理解、尊重、賞識、引導、指導”為内涵的家庭教育“五步法”,在家校共建、共育、共融的春風中,親子關系愈發和諧融洽,孩子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走向美好的未來。

選自《融合有道——龍江鎮家庭教育優秀實踐案例啟示錄》第1部(著作權所有,轉載須獲得相應授權)

作者:吳晶蘭 | 畢業于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學前教育專業,順德區作家協會會員;龍江鎮家庭教育促進會創始發起人、秘書長;家庭教育指導師、親子關系指導師、心理咨詢師、婚姻情感咨詢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