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挖掘機漲價最新消息

挖掘機漲價最新消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5:02:54

“部分産品短期内供不應求,3月總收入創下了新高,但我們預計4月的銷售極有可能會超過3月。”

徐工挖掘機市場銷售人員李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進入3月後,其物聯網平台上統計的挖掘機工作時間同比大增30%,市場銷售一片火熱。

被視作基建行業風向标、乃至經濟晴雨表之一的挖掘機銷售正在快速升溫,今年3月,國内挖掘機銷量達4.94萬台,同比增長11.6%,刷新曆史新高,而在此前的1月和2月,挖掘機月銷量均未超萬台。

同時,工程機械行業正迎來一輪“漲價潮”,近日、、徐工、柳工、臨工、山推等幾乎所有國内廠商都加入了漲價大軍,泵車、挖掘機、起重機、推土機等諸多産品也紛紛上調價格。

受訪人士指出,3月銷售“新高”是在前期低谷基礎上的恢複性回補,在建項目密集複工支撐了工程機械的銷售升溫,而穩增長背景下,今年的基建投資有望持續加碼,工程機械國内銷量可能大幅超出市場預期。

漲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海外疫情蔓延帶來了工程機械零部件供應壓力,供應鍊成本上升,發動機、油缸、傳感器等部分依賴進口的零件面臨斷供風險。

疫情帶來的需求旺盛以及供給不确定性或将為連年的價格戰畫上了休止符。不過,在經曆多年激烈的價格搏殺之後,各個廠家收緊商務政策是當務之急,是否會真正大幅漲價仍有待觀察。

趕進度帶來挖掘機銷量“新高”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今年3月,國内25家挖掘機企業總銷量達4.94萬台,創下了曆史新高。而在過去的1月和2月,單月銷量都沒有超過一萬台,

進入3月,多數企業銷售一片火熱:當月,一家的挖掘機銷量即達1.28萬台,同比增長14.2%;徐工銷量8403台,增長34.7%;山東臨工銷量4102台,增長55.2%;柳工銷量4096台,也增長了24.7%。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呂瑩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3月銷售數據确實亮眼,略微超出預期,但總體仍在情理之中。

“首先這有季節性因素,挖掘機每年都是3月賣得最好,買早了的話,假期期間開不了工,土也凍着;買晚了的話,就會影響進度。”

他強調,應當注意3月的“新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前期低谷的恢複性回補,一季度的銷售增速仍然為負值,“今年2 月,國内挖掘機銷量同比大幅下降50.5%,1月份也下降了15.4%,從季度數據上看,一季度累計銷量也同比下降了8.2%。”

他介紹,受疫情影響,2月很多項目處于停工狀态,不少采購商把交貨期推到了3月,我們預計這一情況會延續到4月份,進而擡高4月的銷售數據。

李建的經曆印證了這一點,“從1月下旬開始,徐工的挖掘機的銷售開始受到疫情的抑制,整個2月銷售慘淡,進入3月,随着複工的推進,被壓抑的需求開始集中釋放。”

他介紹,根據徐工的漢雲物聯網平台數據,1-2月尤其是2月的開工數據大幅下滑,但到了3月份,開工率明顯上升,挖掘機平均工作時間更是增長了近30%。

的大數據也給出了類似的信号,其銷售人員晉先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連接着近28萬台工程機械設備的物聯網平台中科雲谷提供的數據顯示,3月以來,各地工程複工明顯加速,目前,國内工程設備的開工率已恢複至疫前水平。

盡管4月銷售數據尚未公布,但李建認為,4月份徐工的銷售極有可能會超過3月,“這是以往任何年份都沒出現的一個情況,受疫情影響,傳統的3月份旺季會整體後延,4月極有可能會再創一個新高,至少不比3月份差太多。”

他表示,3月加速複工之後,預計4月将迎來房地産及市政工程的全面複工,周期偏後的混凝土機械和起重機有望迎來較高增速。

徐工董事長王民近日指出,“2月份,徐工營業收入比去年下降了18%,3月全國各地正加快複工複産,對工程機械的需求不斷增大。機不可失,現在要‘高産滿産’,盡快滿足市場需求。”

基建加速,挖機銷售或超預期

挖掘機“大賣”是否釋放了“中國基建正在加速啟動”的信号?

呂瑩認為,提振3月銷售的主要是在建項目的複工,而非新開工項目的上馬,相較後者,前者周期更短,他預計後期國内新項目開工會明顯加速,但很多項目需要必要的審批流程,資金到位也需要一定時間。

李建認為,在穩增長需求下,今年基建投資力度有望持續加碼。“今天(20日)财政部又要提前下發1萬億的地方專項債,用于地方基礎設施建設,今年經濟壓力很大,以基建為主的投資是三駕馬車裡難得的動力源。”

截至3月末,全國各地共發行1.08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券,發行規模同比增長63%,且投向基建領域的比例大幅提升。

中信建投機械團隊呂娟預計,2020年中國基建投資或達19.28萬億元,同比增長5.89%,“同樣的投資額,在10.5個月工期背景下拉動的工程機械需求要高于原先的11.5個月工期産生的需求,因此,2020年工程機械國内銷量會大幅超出市場的預期。”

國元證券研究預計2020年挖掘機行業增速約10%,起重機行增速将超10%,同時2020-2022年三年是泵車替換高峰,預計未來每年更新量在7000-8000台左右,而2020年混凝土機械銷量增速有望達20%。

“旺季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我們預計2020年,機械工業運行将呈現前低後高、逐步回升的走勢。”中機聯執行副會長陳斌近日表示。

“漲價潮”背後的供應鍊隐憂

與此同時,工程機械行業正在掀起一輪轟轟烈烈的“漲價潮”。

4月2日、4月9日、相繼将泵車價格全面上調5%-10%,随後多家工程機械主機廠商紛紛跟進。

截至發稿,工程機械行業的、、徐工、柳工、臨工、山推、玉柴、雷沃、山河智能等企業紛紛上調了部分産品價格,漲價的範圍囊括了泵車、挖掘機、起重機、推土機、裝載機靜壓樁機、平地機等諸多品類。

漲價幅度上,大部分企業小挖提價10%、中大挖提價5%,裝載機提價3000-10000元不等,推土機與平地機漲價2-5萬元不等,起重機價格上調5%-10%,此外,千裡馬供應鍊配件、維修服務費也上調了10%。

挖掘機漲價最新消息(21深度挖掘機漲價潮)1

挖掘機漲價最新消息(21深度挖掘機漲價潮)2

呂瑩介紹,小型工程機械提價幅度較高,這是因為其單價較低,比如,一般大挖價格在200萬左右,而小挖隻有十幾萬,市場回暖行情下,其價格全線上漲。

李建表示,3月銷量迅速回升給了挖掘機等廠商漲價的底氣,而短期内部分産品供不應求也推動了價格的上漲。

華創證券指出,疫情壓縮工期,放大了基建、地産投資對工程機械需求的拉動作用,加之擴内需政策加碼,導緻3月中下旬以來國内需求快速回升,工程機械企業持續超負荷生産,多種機型供不應求,漲價并不是短期行為。

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市場與投資副主任江飛濤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近日工程機械漲價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海外疫情蔓延帶來了工程機械零部件供應的壓力,供應鍊成本上升,部分零件面臨斷供的風險。

泵送事業部就漲價發布《敬告客戶書》時也曾表示,由于海外新冠疫情蔓延,歐洲重卡底盤廠商相繼宣布停工或減産,泵車進口底盤資源短缺,是漲價的重要原因。

“近期國外不少配件無法按期供貨,部分已經開始斷貨,歐洲的供應商也給我們企業發信息稱,能供貨的下個月也存在斷供風險。不少廠家預測後期供貨能力上存在問題,所以會選擇提前漲價。”呂瑩解釋稱。

他介紹,從數額上來看,進口零部件占工程機械整機的比重并不大,但這主要集中在發動機、液壓件、控制元件等關鍵環節,往往缺少一個部件就導緻整機無法出廠。

徐工集團備件監督管理部一位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進口件在徐工産品中的比重大概在15%左右,主要集中在中大噸位的産品上,涉及發動機、油缸、閥鎖、傳感器、電器件等産品,“很多産品是整個國家都面臨的‘卡脖子’問題,比如大馬力的發動機,整個國内發動機都不行,需要進口。”

這位負責人表示,目前徐工尚未出現零部件斷供的情形,“進口物料的采購是長周期的,現在生産所需的物料在去年六七月份就已定好了,我們的庫存也至少能滿足半年以上生産,所以短期之内還不會有影響,但是如果海外疫情持續半年以上,肯定是會受影響的。”

一位負責人也指出,三一的核心零配件90%以上已實現國産化,自建了從發動機、油缸、泵閥馬達、到底盤、四輪一帶,甚至高強度鋼闆的全鍊條核心零配件公司。但挖機還是需要外采美國康明斯發動機,德國博世力士樂的馬達等産品,泵車也需要奔馳、沃爾沃、日野的進口底盤。

呂瑩指出,進口件大多是國内難以替代的核心零部件,在短期之内尋找國内供應存在難度,但如果海外斷供風險持續上升的話,或将加速本地化替代的進程。

惡性競争暫緩,漲價能否落地存疑

在李建看來,斷供風險并非工程機械全線漲價的直接原因。

“如果是進口件占比特别大的産品,比如說泵車要用奔馳的底盤,成本也主要在底盤上,其漲價還可以接受。但所有工程機械全線漲價就很難用采購吃緊來解釋了。”

他認為,工程機械全線漲價所傳遞的一個信号是,在經曆連年價格戰之後,行業内龍頭企業号召企業停止惡性競争,加強風控,至于這些産品是否真的會去漲價,則仍待觀察。

“漲價最先是由三一等龍頭企業發起的,其他廠家更多是被動跟随,但在需求回暖的這個時間點,調價政策一窩蜂地集中釋放了出來,這傳遞了一個不再降價的信号。至于漲價,沒有人會真漲,也沒有人敢真漲。”

李建解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工程機械經曆了長期的價格戰,商務政策放得非常寬松,如果整機廠商亟需提高利潤空間的話,最合理的是先把商務政策收緊,而非漲價。

“在你的産能達到極限的情況下,漲價隻會帶來更多的應收賬款,賬面盈利會增加,但在你收到現金之前都是虛的,如果具備條件的話,廠商更急迫的是收緊商務政策,比如說增加首付比例,或者縮短分期年限。”

呂瑩也認為,在經曆多年激烈的價格搏殺之後,各個廠家是真漲價還是假漲價仍不好下結論。

一位挖掘機代理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無論是挖掘機,還是裝載機、起重機,沒有哪一家廠家敢輕易地真正漲價,但在供不應求的背景下,價格戰可能會告一段落。

他表示,很多品牌對市占率考核十分嚴苛,代理商的年終考核也與此挂鈎,有些品牌在同一個省份就有三五家代理商,有些品牌甯可不賺錢也要搶奪市場占有率,而降低商務政策是擴大市場占有率的重要手段,于是品牌之間、代理商之間連年混戰,如火如荼,不少代理商推出了“零首付”、“賣整機送配件”、“終身免費維修”等激進的商務政策,使得工程機械行業利潤薄如紙片。

一同崛起于長沙的與更是在幾乎所有領域激烈搏殺。行業内熟知的一個案例是,此前交付深圳的63米斯堪尼亞泵車報價420萬元,而三一的銷售則把價格直接殺到300萬元。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機械單一市場,也是競争最激烈的市場。工程機械行業的惡性競争由來已久,去年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械分會發布的《中國挖掘機械行業市場不當競争風險提示函》明确提到,部分企業盲目追求市場占有率,商務政策存在嚴重過度競争傾向。

李建表示,疫情所帶來的需求旺盛以及供給不确定性風險将為連續多年的價格戰與惡性競争畫上一個休止符,“工程機械漲價更多是部分産品供不應求背景下的價格回歸,而各廠商是否會真的漲價,将取決于新開工項目上馬的數量,也取決于全球疫情持續的時間。”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李建為化名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