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教育部發布了《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複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國家分數線),各招生單位将根據《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在國家分數線的基礎上,自主确定并公布本單位各專業考生進入複試的要求。
相關話題登頂熱搜第一,讨論度爆棚,不少網友相互問候:今年,你“上岸”了嗎?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2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考試有457萬人報名,比去年增加了80萬,增幅超21%;相比5年前、也即2017年,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增加了256萬。
當天晚些時候,“這屆考研生究竟有多難”也上了微博熱搜,網友們進行調侃式吐槽。
“考研熱”之下,
考研真的變難了嗎?
考研人數逐年攀升之下,
高校是否更容易招到自己滿意的研究生?
近日,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合肥學院副校長盧平,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教授任孟山做客澎湃新聞在線視頻訪談節目——澎湃會客廳,展開了一場“透視考研熱”主題讨論,并就上述問題進行了探讨。
澎湃新聞:一方面,當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持續增加;另一方面,在疫情之下的這幾年,研究生招生規模也有所擴大。網上有一些聲音認為考研越來越難了。考研是不是真的更難了?
施衛東:從近幾年學生考研的報錄比來看,雖然研究生擴招,錄取數量有所增加,但考研大軍規模越來越大,高校研究生擴招遠遠無法滿足大學生追求高學曆的熱度。因此,各個高校雖有擴招,但考研難度的确會越來越大。
任孟山:考研難,一方面确實因為考的人多了,“水漲船高”,一些高校的複試線有所提升,某些學校的複試線逐年提升。假定每年考題難度基本一緻的情況下,大家的水平都在提高,相對而言考研就變難了。
另一方面,考研難中也存在一個結構性問題,就是從這幾年的報考來看,那些名聲大、辦學實力強、社會接納度高的高校的報考熱度很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大家感覺考研難了。
澎湃新聞:報考人數增加之下,高校是否更容易招到自己滿意的研究生了?
施衛東:随着報考人數的增多,必然會有越來越多優秀的學生進入考研大軍,理論上對高校選拔人才、招到滿意的研究生有好處。
但是,招生也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學校渴望招到優質的學生,學生也希望在一所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如果一所大學沒有影響力,招生的學科又沒有特色,也很難招到滿意的學生。
随着“雙一流”建設的不斷推進,考生必将更加看重“雙一流”高校的學科,一所學校隻有真正提升辦學實力,擴大社會影響,才能得到社會和考生的青睐,也才更容易招到滿意的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招生氛圍,并形成良性循環。
任孟山:我覺得考研難和學校是否招到自己滿意的學生,其實是不同層面的問題。學校能否招到自己滿意的學生,這跟每所學校的招考形式及其評價方式是有關的,因此不同學校之間的情況可能存在很大差别。
我們做導師帶學生時,如果遇到某個學生考研分數很高,來讀研後論文卻有點難産,就會考慮其中的原因,也會設想學校能怎樣改進招考方式、評價方式,進而招到自己滿意的學生。
事實上,中國傳媒大學已經在招生考試方面做了比較大的改革,在評價方式不是唯分數,而是引入過程性評價。也即,初試成績是一個考核的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會看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是不是一直都很優秀,比如看他大學期間的成績單,看他的社會參與度、活躍度以及科研能力情況。我們把這些過程性評價放到了考生最終能否進入到複試考核的評價體系中。
我們學校的老師感覺,這兩年的生源比原來要好,招到的确實是相對更滿意的學生。所以我覺得,學校招不招得到滿意的學生,跟學校的招生評價機制是有關系的。
盧平:對于“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學科來說,他們有可能更容易招到自己滿意的學生;對于普通高等學校來說,招研究生難度可能會更大一些。
為什麼?因為很多學生第一志願報考的是“雙一流”大學或高水平大學,對于一般學校來說,招到自己滿意的學生難度會大——一是考生生源問題,二是調劑的學生多一些。
還有一個問題,研究生考試隻考幾門課,沒有考慮到綜合評價問題,這樣會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有些學生考的分很高,但基礎不一定很牢,讀研究生做學生論文時,會有很大壓力。
祝考生們成功上岸!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澎湃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