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過:
中科院的研究員
用平時吃剩的骨頭
帶你走入恐龍時代……
吃黃焖雞,拼出
化石佛法僧鳥和始祖鳥模型
吃魚頭泡餅
拼出了胖頭魚腦顱模型
喝甲魚湯
拼出了甲魚的骨骼模型
……
這位吃飯、上課兩不誤的神仙老師叫盧靜,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她的研究方向就是古魚類學。
一頓大塊朵頤後,她把食物殘骸剔骨、洗淨、吹幹、拼接,直到散落的碎骨變成一副完整的骨架教具。
有人調侃說:“遇到盧老師,餐館都不敢偷工減料了。”
盧靜一直有傳播自己專業知識的想法,“其實還是挺冷門的,全世界專門研究這個問題的也不過幾十個人。”她曾直言,“如果不努力做點什麼,如果以後大家都不重視古生物了,很難想象這個學科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此前,她嘗試過各種形式,發表科普文章、在博物館做講座,“如果要說我做過最大的科普,就是和老師一起在《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裡編了古魚類學這一章節。”盧靜說,這些都是比較傳統的方式。
直到今年5月,盧靜參與審核了一個科普視頻。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特聘專家,這原本隻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卻讓她産生了用短視頻做古生物科普的想法。
如果直接講這些骨頭的構造,很多背景知識會讓人望而生畏。
“我們就想到通過大家熟悉的角度切入。”她說,“大家日常最多接觸到骨頭的機會當然就是在餐桌上,就想通過拼裝常見食物的骨頭,引起大家的興趣。”
于是,她在“玩骨頭的盧老師”上發布了第一期視頻:把魚頭泡餅裡的胖頭魚頭骨變成骨骼标本。
盧靜說:“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很好笑,因為我們給自己選了一個超難的開頭,魚的骨頭在常見動物中是最多、最複雜的,而且剛吃完的魚骨頭油乎乎的一點都不好搭、不好粘,第一個視頻花了整整七八個小時。”
你還見過哪些神仙老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