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現在時代的新一代希望,那麼很多的大人就很注意對青少年的保護,可就是因為一些父母太過于溺愛自己的孩子,導緻青少年男性有了叛逆的心理,那麼這種叛逆的心理處理不當則可能會導緻心理亞健康。
青少年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态。進入青春期後還伴有逆反的行為。表現為性情急躁,不聽話,做事不願讓别人幹涉。
據統計,第二反抗期不能順利度過者,常會導緻各種心理障礙,嚴重者可離家出走,甚至自殺。因此,在這一特殊時期,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正确形成自我同一感,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學會傾聽,為孩子樹立自信,尊重并且相信孩子。孩子的第二反抗期是正常的心理發展過程,并不是壞事,如能順利度過,對心理健康和成長都大有益處。
青春期逆反心理,其實質是突出主體(自我)的某種需要或尊嚴,突出自我的獨立性、自主性或存在價值;相反,表現出對他人的不遵從。其實,逆反心理并非一種異常現象。它是由于父輩與子輩之間價值觀的不一緻而産生的正常的心理過程。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主要表現:
1、對多數成人尤其家長和老師采取消極、敵對和對抗的态度和方式,将他們視為敵人
2、常用漠視、亂扔東西、尖叫等發脾氣來反抗成人的命令,反抗或拒絕服從合理的要求;
3、常與他人争執,會故意惹怒他人,而且易于被他人惹惱;
4、經常生氣不滿,對自己的失誤或錯誤不承認,而是責備他人;
5、在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常會遭到挫折。
那麼如果青少年在學校和家庭中,有了一些激烈的反應,那麼大人和老師就應該要積極的和青少年進行心理的溝通和引導了,并且還要耐心的聽他們訴說,用自己的真心來呵護青少年,幫助青少年他們能夠健康的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