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如何在日常飲食中保護你的牙齒

如何在日常飲食中保護你的牙齒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4-22 08:56:43

  筆者經常牙痛。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有人就勸拔掉鬧事兒的患齒。愚以為,“人之發膚,受之父母”,焉能說拔就拔,不給人家一點改過的機會?于是,至今依然是老齒堅固,一顆也不曾提前下崗。“牙”、“齒”本來指的是同一種事物,它們是一對同義詞。不過從字源角度講,兩者卻有着細微的差别。甲骨文裡隻有“■”字,本為象形字,後來加聲符“止”寫成“齒”,才成了形聲字。蔔辭裡所說的“疾齒”——牙齒生病(粹—五—九),即用其本義。後代牙、齒有别。門牙謂之齒,在兩側者謂之牙。“牙”與“齒”的分化是商代以後才産生的,兩者的區别在于位置的不同。齒是沖門的,是屬于既愛美又嬌氣的那類;牙是深藏在口的内部,埋頭幹活,堅固不易掉的那種。不過也難說,有句俗話叫做“笑掉大牙”。大牙就是臼齒。臼齒雖然結實,卻架不住酸堿浸蝕、歲月磨損、咬牙切齒、唇亡齒寒。有道是,笑都能“笑掉大牙”,更何況現下動不動的就要拔牙,緊跟時尚換上金牙、銀牙、瑪瑙牙、合成牙以示新潮呢。

  牙齒是人類和高等動物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堅硬的骨組織和釉質構成。據說,成年人全口牙齒的總咬力,男子約為1 048公斤,女子約為936公斤,難怪雜技演員可以咬着一根吊繩在空中轉圈圈。不過這1噸的咬力不是用來“咬牙切齒”風光的,它的主要功能是進食。靠了它的辛勤勞動,我們才能吃到必需的食物,以充足的能源供日常緊張的工作、學習和勞動的消耗,維持正常的生命。看來牙齒的主業還是吃。

  中國人是講求“民以食為天”的。我們吃東西不但要吃飽,而且要講究均衡調和,滋養身體。因此,飲食不僅要能夠充饑,尤貴在療效,更要有利于傳宗接代,子孫昌盛,所謂“飲食男女”者是也。

  西餐則是另一種文化。西方人擅長于線性的、個體的、機械的邏輯思維方式。西方烹饪西餐已經發展到了機械化、數字化的程度,連煮一個雞蛋都要用計時器計算幾分幾秒,做菜嚴格按照食譜作業,鹽幾克、油幾克、作料幾克一點都不能含糊。而中餐則相反,妙就妙在這個神秘的“含糊”上。中國的八大菜系盡管基本規律相同,但一個菜系一個味道,一個廚師一種手法。魯菜喜鹹,川菜取辣,粵菜以生猛勝,蘇滬菜以甜淡長,各有其妙,但沒有一位廚師掐着表操作的。烹饪之精要的是火候,多炒一鏟則太老,少抖一次則太嫩,“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

  近年來,以麥當勞、肯德基為代表的洋快餐文化大舉進入中國餐飲市場,吸引了青少年一代趨之若鹜。中式快餐的老闆們據地主之便也曾進行過激烈的抗争,想把異文化擠出國門。但幾經鏖戰,還是敗得很慘。

  談到西方飲食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之沖擊,筆者聯想到了發生在2004年的“甲申文化之争”。

  所謂“甲申文化之争”是指不久前發生的幾件重大的文化争論:“讀經運動”——孩子從小背誦中華文化經典,是啟蒙義理還是愚民運動;《甲申文化宣言》的一系列文化價值觀評價;地方官員祭孔;鑒于海嘯肆虐之痛,人類該不該“敬畏大自然”等等。這場文化之争的焦點是如何認識民族文化和如何诠釋傳統文化的價值。值得注意的是,這場争論不是學者們讨論出來的而是産生于強大的社會需求。

  有專家認為,對傳統文化的重新估價産生于喪失了道德感和文化意義的社會生活,來自社會深層民族性的覺醒和對現實的焦慮。

  有人認為,在全球化和功利主義、工具主義鼓噪一時的社會環境中,青少年一代作為中國人的文化特質正在迅速喪失。對麥當勞、肯德基趨之若鹜,對劍橋英語不可一日不讀而對民族傳統文化卻可以一無所知,對書法、京劇、民樂、中醫藥也可以一竅不通。一些地方在經濟開發中嚴重破壞曆史文物和自然環境,一些地方甚至連贍養老人的基本道德都難以維系,這些都反映了在現代文明建設中雖不普遍,但卻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由于傳統文化斷裂所造成的深刻道德和文化問題。

  筆者在《文化結構學》一書中認為,文化應分為可見文化、半顯文化與不可見文化三個部分,其中可見文化與半顯文化要受到不可見文化(民族哲世觀、思維方式、審美情趣)的制約與整合。這是一個民族賴以長期生存繁衍的支柱,也是融化在民族文化基因中較難改變的一個部分。愚以為,所謂“文化之争”說到底還是要審視自己民族文化的精華與糟粕,吸收異文化之養分,用自己的精髓去掃除自己的頑陋。湯一介先生說得好,一棵大樹,隻有自己的根基紮得越深,抵抗病毒的能力越強,吸收外界養分才會越充分。中國如果想在世界舞台上保留自己的位置,需要她的兒女學會如何适應國際環境,如何整合自己、發展自己,而不是辱罵自己的文化、輕賤自己的民族,自己消滅自己。這就需要有中國文化傳統的根基,因為它是中國人存在的基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