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要從底部擠起還是随意擠?就是這樣的小細節都會成為夫妻翻臉的導火索。細節是魔鬼,對婚姻也是如此,多少樁信誓旦旦的婚約在經過生活細節的敲打之後,最終以土崩瓦解而收場。
90%以上都是細節惹的禍
廣東省家庭教育講師團團長劉樹謙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平時接觸的離婚咨詢中,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婚姻都是因為細節而導緻失敗,就連當事人也承認這些都是“小事”,可就是這些小事導緻了婚姻破裂。導緻婚姻破裂的前幾位“小事”包括: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家族其他成員的相處問題,對外的人際交往問題,個人生活習慣問題,對金錢的态度問題……。
“婚姻是什麼,我們處心積慮維護它,似乎這就能證明什麼,也似乎從中就能獲得某種心靈上的安甯和行為上的後盾,然而這紙契約之下,又有多少看不見的暗流和漩渦。”一位在婚姻中遇到難題的女人在寫給某情感專欄的信裡如是說。而造成絕大多數婚姻暗流和漩渦的,正是那些瑣碎的細節。比如說,一對男女離婚,隻是因為男的不習慣做家務,女人習慣在床上吃零食;還有一對離婚夫妻,隻是因為女的認為男的應該幫她買内衣,男的認為女的應該為他擦皮鞋;還有的理由更“誇張”,隻是因為炒西紅柿炒蛋時,女的堅持放鹽,男的堅持放糖,結果每次一做這個菜就必然會大吵一架。成就愛情的往往是細節,但毀掉婚姻的也往往是細節。
一個離婚女人對細節的“指控”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這個道理人們都懂。可是人們不懂的是,細節怎麼就能毀了婚姻這棟堅不可摧的大廈?一位離婚女性朋友回答了這個問題。她說:“生活是由細節組成的,驚天動地的大事一輩子也遇不到幾件,影響每天心情的就是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能否談談這些小事是如何造成殺傷力的?這位女性朋友舉例說:“我認為家裡應該請保姆,他說請保姆不安全;我說家裡應該多點暖色調,他說這樣娘娘腔;我說書看完要放回書架,他卻習慣了把書到處放;我說出去吃飯要穿得整齊點,他說我多此一舉;我說每半個月要去看一次電影,他說在家看碟就行;我說應該做完家務再休息,他說第二天一早再做家務也沒什麼;我說孩子要自己帶,他說送回鄉下由老人帶就好;我說不應該在孩子面前說粗口,他卻認為這沒什麼;我說孩子應該多點出去長見識,他卻說外面細菌多最好呆在家裡……總之,我們每天都要發生争執,有時是忍無可忍地大吵一架,久而久之,我們倆都厭倦了。”這位女性朋友告訴記者,在正式離婚前,這對夫妻曾試過試離婚,彼此分開,然後又開始發瘋似的想念對方,然後又糾纏在一起,但很快就被對方身上的刺紮疼,然後又分開,如此周而複始了多次,最終才下定決心離婚。她說:“雖然要經曆痛徹心扉的離婚之痛,雖然離婚後要一個人帶孩子,可是我還是甯願過現在的生活。”離婚後有了距離,現在反而隻看到(或者說體會到)對方身上的好,這對于兩個人來說,何嘗不是好事?
婚姻最怕“上綱上線”
為何細節可以摧毀婚姻?一位情感專家指出,這是因為當事人容易犯“上綱上線”的毛病,歸根結底就是“誰愛誰多一些”和“這個家到底是誰說了算”的問題,所以做菜是多放點鹽還是少放點鹽就不是口味差異的“小事”了,而是誰應該遷就誰的原則大問題,很多人在遇到這樣的“小事”時心裡都會冒出這樣的念頭:“他/她還是不愛我,要不他/她肯定會讓着我。”。
此外,更深層的社會原因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們對婚姻質量的要求逐日提高,明白婚姻并不是保住一紙婚約就是成功,更應該是婚内生活的和諧美滿,但是這種剛剛蘇醒的“要求”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和規範,并不知道什麼尺度合适,所以就容易要求“過頭”,結果就導緻以離婚收場。
■專家如此說
婚前了解不夠是關鍵
劉樹謙教授表示,細節之所以可以毀掉婚姻,主要還是因為雙方婚前了解不夠,婚姻基礎薄弱,再加上社會氛圍開放,每個人面對的誘惑也大,所以結婚後因為“小事”而離婚的情況也就多了。劉樹謙指出,目前中國的婚姻情感教育還相當缺乏,很多人從小學到大學都沒有受過相關教育,對于戀愛、婚姻、情愛和性的教育,大學生都接觸得太少了,更不要說體驗了,所以婚姻往往帶有盲目性和沖動性,雖然一些電影、雜志也傳遞着這些方面的内容,但都是零碎的、個案的,沒有系統的理論整合,所以也就缺乏指導意義,而西方國家卻有專門的課程和導師,和學生談婚姻、談家庭。
劉樹謙稱,遇到細節考驗婚姻的時候,有如下三條“婚姻守則”要遵守:
第一,不要試圖去改變對方。
首先,成年人是很難改變的;其次,在一定程度上說,你想改變對方就等于不愛對方了。
第二,幫助對方提升。
提升不等同于改變,提升是創造條件讓對方自發地變得更好。幫助對方提升的前提是:這麼做是因為我愛他,而不是為了我自己方便或是我自己恐懼。
第三,要用心地經營婚姻。
從生活的細節方面,包括性,都該好好地經營。
■鍊接
為了避免婚後在生活中發生細節碰撞,《紐約時報》曾經開出婚姻專家列出的“婚前必問的15個問題”,專家認為,這些問題技術性地排出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婚姻痛苦。這些問題适合每一個人閱讀。
1、我們要不要孩子?如果要,主要由誰負責?
2、我們的賺錢能力以及目标是什麼?消費觀及儲蓄觀會不會發生沖突?
3、我們的家庭如何維持?由誰來掌握可能出現的風險?
4、我們有沒有詳盡地交換過雙方的疾病史?包括精神上的?
5、我們父母的态度有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會不會給足夠的祝福?
6、我們有沒有自然、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性需求、性的偏好及恐懼?
7、卧室能放電視機嗎?
8、我們真的能傾聽對方訴說,并公平對待對方的想法和抱怨嗎?
9、我們清晰地了解對方的精神需求及信仰嗎?我們讨論孩子将來的信仰問題嗎?
10、我們喜歡并尊重對方的朋友嗎?
11、我們能不能看重并尊敬對方的父母?我們有沒考慮到父母可能會幹涉我們的關系?
12、我的家族最讓你煩心的事情是什麼?
13、我們永遠不會因為婚姻放棄的東西是什麼?
14、如果我們中的一人需要離開其家族所在地陪同另一人到外地工作,做得到嗎?
15、我們是不是充滿信心地面對任何挑戰使婚姻一直往前走?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