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北京的人都知道,北京的美食數不勝數,除了家喻戶曉的北京烤鴨之外,不得不說的就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絕。老北京小吃十三絕,顧名思義就是十三種京味美食小吃。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包括豆面糕、艾窩窩、糖卷果、姜絲排叉、糖耳朵、面茶、馓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燒、豌豆黃、炒肝、奶油炸糕等。
秉承幾百年北京宮廷和民間小吃的精華,不僅蘊涵老北京特有的文化底蘊,更是被京城乃至全國人民所眷愛。且聽小編為你細細道來這“小吃十三絕”吧!
驢打滾據說慈禧太後吃煩了宮裡的食物,想嘗點兒新鮮玩意兒。于是禦膳大廚左思右想,決定用江米粉裹着紅豆沙做一道新菜。新菜剛一做好,便有一個叫小驢兒的太監來到了禦膳廚房,誰知這小驢兒一個不小心,把剛剛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裝着黃豆面的盆裡。
這可急壞了禦膳大廚,但此時再重新做又來不及,大廚隻好硬着頭皮将這道菜呈到慈禧太後的面前。想不到慈禧太後覺得這新玩意兒還不錯,就問大廚是為何物?大廚想了想,都是小驢兒闖的禍,于是就跟慈禧太後說:“這叫‘驢打滾’。”
艾窩窩傳說,明時皇宮裡的皇後和妃子天天吃山珍海味,感到有些膩了。有一天,一個回族廚師,從家裡帶了些經常食用的清真食品“艾窩窩”,正在廚房裡吃的時候,被一位宮女看見了。她一嘗很好吃,就給皇後帶了點。
皇後一嘗,亦感到非常好吃,就當即讓這位回族廚師為後宮的妃子們做“艾窩窩”吃。此後艾窩窩就由“皇宮”紫禁城傳了出來,成為京城有名的一款清真風味小吃,并被美譽為“禦艾窩窩”。
《北京傳統文化便覽》也曾記載:艾窩窩為“北京一種清真風味小吃。色雪白,球狀,質粘軟,味甜香,因明代為帝後所喜食,故名‘禦艾窩窩’,後傳入民間,脫衍為‘艾窩窩’了。”
糖卷果糖卷果源自回族,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清真食品。它主要用山藥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輔料制成,口感甜而不膩。因此,一直以來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愛。
豌豆黃
豌豆黃也稱為豌豆黃兒,古時制作有宮廷與民間之分。清宮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成,因慈禧喜食而出名。而民間的糙豌豆黃兒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見于春季廟會上。
糖耳朵
糖耳朵又稱蜜麻花,因為它成形後形狀似人的耳朵而得名。前人有詩曰:"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侶蜜麻花,勞聲借問誰家好,遙指前邊某二巴"。蜜麻花宜在秋、冬、春季食。因為夏季炎熱,糖稀容易脫落,不易吃。
糖火燒
相傳遠在明朝的崇祯年間,叫劉大順的回民,從南京随糧船沿南北大運河來到了古鎮通州,也就是今天北京城正東的通州。劉大順見這通州鎮水陸通達,商賈雲集,是個落腳謀生的好去處,便在鎮上開了個小店,取名叫“大順齋”,專制作銷售糖火燒。
為保持傳統特色,大順齋的糖火燒在選料制作上是相當講究的,多少年來,制作的師傅們堅持面要用純淨的标準粉,油要用通州的小磨香油,桂花一定要用天津産的甜桂花,再如必不可缺的紅糖和芝麻醬,也是專購一地,絕不含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