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青年時訊報道,在采訪中,記者常常深切地感受到,大學生對性流露出的多是自信與成熟。那他們是否真地擁有了如此健康的心态?其中沒有誤區嗎?記者就此采訪了幾位專家。1、性的困惑仍然很多聶振偉是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的老師,在和學生的實際接觸中,她發現性的教育是必需的,而學生靠的多是自學而不是課堂上的灌輸。學生們的困惑主要可歸于三點:一是異性交往中方式、方法的困惑,二是出了麻煩時的解決之道,三是觀念思想上的碰撞、矛盾。聶老師說現在有一部分學生的思想很前衛,但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傳統的。前來咨詢有關性困惑的學生在總體上占的比例上并不算大,但這樣的學生隻要是敢來的,他們對性的困惑大都是自己解決不了的,已經對他們形成嚴重的心理壓力了。心理咨詢更多的是根據已經有了問題的學生開展的有針對性的輔導。據聶老師介紹,他們還采用了更具前瞻性的教育方式,如開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辦講座,以及在“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課”上做一些講解分析等,聶老師會圍繞實際中發現的學生最需要指導的問題加以分析:“這些不是什麼預防針,是根據他們可能遇到的情況加以指導分析,讓他們學會負責學會承受自己行為帶來的後果。”聶老師說可以看出這樣的教育很受學生歡迎。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彭曉輝,承擔着華中師範大學“性科學概論”課的教學工作。這門課他已經教了5年共10輪,選修的學生從最初的80多人,上升到這學期的554人。有人認為在性方面開化得越早越沒出息,因此不應該和青少年談性的問題,長大了他們就會無師自通,彭老師卻不這麼看,他認為開化早有早的困惑,開化晚有晚的盲區,比如有個學化學的大學生,以為分子碰撞就會懷孕。現在很多中小學都沒有性教育,進了大學應該給他們最後系統的補課機會。性學家方剛說需要強調的是,我們要避免将性教育單純理解為性知識教育的傾向,性觀念的教育在他看來更為重要,這決定着我們如何理解性知識,并為公衆(包括青少年)提供怎樣的性知識。2、大學生可以大膽追求性嗎?記者在采訪時發現許多女孩子都有這樣的困惑,交了男朋友,兩人關系也很好,而男朋友提出了發生性關系的進一步要求,女孩很矛盾,不知是否應該答應,最糟的是随着年齡的增長,女孩子發現自己也有了對性的渴求。對此問題,彭老師表示會告訴女生:男性對視覺和主動觸覺的刺激往往比較敏感,隻要減少這兩方面的刺激量和強度,就可以減弱或避免性沖動。女孩欲避免戀愛時發生非意願性關系,最好離開二人世界,與男友到公共場合去談戀愛,而女生們後來反應這樣做的實際效果非常好。同樣的問題聶老師回答:對女生的鼓勵或者勸阻都是很淺的解決方式,而他們會為女孩子分析她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心理矛盾,這種心理問題後面的原因又是什麼,讓她們學會認識自己。比如他們會告訴女孩子:性隻是愛的一種表達方式,而愛的表達還多種多樣,你自己又能夠承受哪一種的表達呢?想清楚這點,再進行選擇,并做好對可能後果負起責任的準備。最近公布的2000年杜蕾斯全球調查報告中指出,全球第一次性行為的平均年齡為18.1歲,16—20歲年齡群的第一次性行僅為16歲,25—34歲的為18歲,45歲以上的為18.9歲。而中國人的平均年齡則列在被調查的27個國家的最後,為21.9歲。記者在采訪時也時時聽到年輕人的困惑:到底什麼時候嘗試性才是最佳的。方剛說在初夜問題上不存在什麼統一的“最佳年齡”。一個人生理成熟,特别是心理成熟之後,有了性的欲求,更重要的是,有了自決的權利,有了承擔責任的能力,便可以自由地作出自己的決定。性的發生應該是一件自然的事情,違背“自然”,無論推遲還是提前,對我們的身心都是不好的。3、大學生需要注意的彭老師在采訪中反複強調,青年人在性方面的困惑、盲區,會使他們對自己産生不正确的看法,對異性産生疑惑,甚至還會引起悲劇。正确的性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樹立科學、健康、進步和有益的性觀念,提高他們在性問題上的辨别力、鑒賞力和選擇力。聶振偉老師說,性表面上是人的一種生理問題,實際上卻是一個“人”的綜合問題,涉及了生理、心理、倫理、法律等多項因素。現在學生的法律觀念總體看來不如以前,而無論男女生,在交往中還需要學習如何保護自己以及對責任的承擔能力。中國政法大學的一位老師還強調了校區周圍的整治。他說:色情和暴力始終是社會的兩大毒瘤,危害着社會的和平與穩定,更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純潔的學習環境,任由黃、賭、毒在校園周邊泛濫,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沒有好處。4、我們理想的性教育主張在課堂上深入進行性的講解,用意好但效果不一定好,老師們的顧慮不是沒有理由的。學校僅僅是進行社會化的一個場所,孩子們同時還處于社會與家庭中,如果後二者不能提供同樣的價值取向與行為導向,學校裡正常的性教育可能适得其反。家庭性教育的改良注定是中國最後完成的一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