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十大超級性事艾滋病女結婚、性教材試用、娛樂場所100%使用安全套、獨身媽媽可生育、變性手術後變更性别、安全套廣告解禁、大學生懷孕遭開除引發争議……2002年,與“性”事有關的轟動新聞比比皆是,回顧這些“性”事,不難發現這些轟動一時的事件背後,無不體現着深厚的人性關懷。社會正在變得寬容和文明,人的尊嚴、人的權利也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
1.艾滋病女結婚:在寬容中感受文明小到與艾滋病患者的一次握手,大到國家出台保護這一群體的相關規範,一直被視為洪水猛獸的艾滋病人正逐漸享受一種人性化的關懷。今年11月,艾滋女來京結婚轟動全國。貴州省貴陽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小琴(化名)和她的未婚夫一下子成了新聞人物。對于他們的婚禮,社會各界給與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作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小琴究竟有沒有權利結婚?從道德上講,她這樣做是否太自私?在将來的夫妻生活中,她能不能保證深愛自己的丈夫不被感染?如果他們想要孩子,現在的醫學手段能不能保證他們的後代不被感染?衛生部疾病控制司官員明确:結婚是法律賦予每個人的權利,不論結婚的一方是感染者還是雙方均是感染者,衛生部門能夠做的就是向雙方提供醫學咨詢,告訴他們怎樣能避免疾病的傳播。法律不禁止,又有防範措施,雙方還是出于完全自願,為什麼不能讓他們也同樣享受幸福和快樂呢?在一片議論聲中,許多人對艾滋女的結婚表示了贊同,并認為這是社會寬容與進步的體現。
衆所周知,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有一項重要的内容就是消除歧視,盡管歧視仍然存在,但不可否認,平等意識、權利意識、人性意識正以一種強勁之勢注入社會生活中。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題是“相互關愛,共享生命”,艾滋女結婚,社會各界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關愛,盡管有些方式顯得并不恰當,但對艾滋病人的權利、尊嚴的尊重,正深入人心。
2.性教材試用:讓孩子大大方方認識自己的身體你在青春期有哪些變化?你認為單相思的自救做法有哪些?你如何辨别性騷擾?如何正确處理它?
……以前,這樣的問題,即使有孩子能問出口,相信也不會在老師、家長那裡得到完整、科學的答案。性知識的匮乏,給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成長帶來了不利的影響,由此産生的悲劇不斷上演。今年9月1日新學期開始,海澱區幾十所中小學校開始試用性教材。針對已經進入青春期發育的中學生,首部青春期性教育教材,開始在課堂上大大方方地談“性”了。
“孩子們必須了解自己的身體,學着保護自己。”這是教育界人士的共識,但學校設置的“生理衛生”課,隻是半遮半掩地介紹一些膚淺的生理知識,學生即使想深入了解也沒有渠道。教育專家認為,現代青少年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性知識的匮乏,還有性意識的覺醒、性知識的積累。成人社會的性神秘、性禁忌,往往讓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内心産生矛盾、沖突,而形成困惑、壓抑和焦灼。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直接的教育者和影響者,老師、家長在性教育問題上的羞于啟齒或不知所措,極有可能在青少年的性心理、性觀念的形成過程中投下陰影,成為導緻他們形成錯誤性心理、性觀念。試用中性教育教材的編纂者告訴記者,試用中性教育教材開始正視青少年教育的現實,将性知識、性心理、性觀念、性行為的各種常識和可能的後果都大方地告訴青少年,幫助他們将以往各種可能來路不明的性知識清理、整合,以形成正确、健康的性心理和性觀念。在心理、性道德、人格教育等方面對學生給予了更多層次的關注。教材突破以往生硬的口号式說教,圖文并茂,引用了很多形象生動的小故事來講述,“這些故事都是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的,注重了教材的生動性,而且裡面的插圖都是中學生自己完成的。”青春期是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必須經曆的,不同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對青少年的影響會截然不同。對下一代的性教育,一向都是教育者必須面對又難以決斷的選擇。在信息發達、觀念日新的今天,性教育,躲不過,瞞不住,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大大方方地給孩子們講授科學的性知識,不失為一種良策。
3.娛樂場所100%使用安全套:讓生命大于風化娛樂場所100%使用安全套,一石激起千沖浪,“政府在縱容嫖娼?”事實上,由世界衛生組織、國家衛生部試點啟動的“娛樂場所100%使用安全套”,早在2001年就已經開始,不過很少為人所知。
今年試點地區由2個擴大到4個,經媒體報道,才引發了激烈的讨論。“娛樂場所100%使用安全套”項目此前已在泰國和埔寨成功試驗。中國試點的地區是江蘇靖江、湖北黃陂、湖南澧縣、海南儋州。據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代表處官員介紹,“100%使用安全套”包含三層含義:每一次性生活都使用;整個過程都使用;所有娛樂場所都使用。許多人對此甚為不解,有人甚至提出“是不是在娛樂場所隻要使用安全套就允許賣淫嫖娼?”認為這等于承認了賣淫嫖娼的合法性,與我國的國情、法律、倫理道德觀相沖突。“推行安全套絕不等于縱容性交易。”公安部門的态度是堅決的。
在娛樂場所全面推行使用安全套,隻是衛生部門為減少艾滋病、性病傳染所作的一種防禦措施,與打擊賣淫嫖娼并不抵觸。衛生部估計我國現有85萬艾滋病毒感染者,其中吸毒者的感染率為80%,性工作者的感染率為10%,如果沒有有效的控制方法,到2010年,這個數字将達到1000萬,而性病感染報告數每年以30%的速度在增長,這使得感艾滋病的危險性增加了2至10倍,如果是潰爛性性病患者或與之發生性行為的人,更是容易染上艾滋病。面對日趨嚴酷的艾滋病蔓延的現實,中國政府不能不重視。
衛生部官員認為,國家制定了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10年工作規劃和5年工作目标。完成那些工作目标是十分艱巨的任務。在娛樂場所中100%使用安全套的工作之所以要由政府出面組織,絕不是說政府對賣淫嫖娼持默許态度,而是因為隻有政府才有組織、協調和評價以緻最終決定是否推廣這項工作的能力。100%使用安全套在中國的首批試點單位之一——站附,已實施該項目一年半,并未因此導緻賣淫嫖娼行為增多,防病效果則已見初效,性從業者的性病感染已有所下降,還沒有發現一例男性性病感染者是在項目實施地的娛樂場所感染的。
各級政府打擊“黃賭毒”從來都是态度鮮明的,對賣淫嫖娼的打擊力度沒有絲毫放松過,這是事實。但賣淫嫖娼現象始終未絕,這也是事實。賣淫嫖娼是性病、艾滋病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傳播的橋梁。在打擊賣淫嫖娼的同時,政府不能放任可能發生的性病、艾滋病傳播的危險。出于對生命的尊重,必須讓娛樂場所作樂的男女使用安全套。生命大于風化,況且,嫖客會把性病或艾滋病傳播給他們的配偶或女友。娛樂場所推廣100%使用安全套,是為了多數民衆的安全健康。
4.獨身媽媽可生育:體現法律關懷“不想結婚,又希望享受身為人母的幸福”,這種念頭不少大齡獨身女青年都有過。然而,“非婚生育”既被法律所禁止,又要承受社會輿論的重壓。
《吉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在第30條第2款規定:達到法定婚齡決定終生不再結婚并無子女的婦女,可以采取合法的醫學輔助生育技術手段生育一個子女。調查顯示,叫好者占了大多數,但質疑的态度、反對之聲同樣不少。一些人擔心孩子長大後沒有完整家庭,破壞計劃生育,影響家庭結構穩定……甚至有人認為這是“浪費立法資源的鬧劇”。這項規定的負面效應雖顯而易見,但全面衡量,許多人認為,正面效應還是大于負面效應的。其最大的進步在于:直面現實,立法與時俱進,以立法的方式尊重、維護特别人群的基本權利。
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社會上還存在着一部分終身不結婚的特殊人群。而由于法律的局限性,這些人并沒有生育權,承受着感情上的孤獨、生活上的無助、生命無續的痛苦……生育權是公民與生俱來的自然權利,并不因其是否婚配,是否與人另組家庭而受限。
現行《婚姻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都沒有規定生育權行使的先決條件。公民選擇是否生育及其生育方式,并未違反具體的法條。吉林省政府法制辦人士認為,“立法不是為了限制公民,而是要在不違背社會秩序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和自由。把保護社會主流群體的權利,作為立法的價值取向目标,是必要的;而把保護社會非主流群體的權利,作為立法的價值取向目标,同樣也是必要的。”保護社會非主流群體的權利,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非主流群體在社會上處于弱勢的地位,關心、幫助和保護他們,反映出了社會的進步。獨身媽媽可生育,讓人們看到,法律越來越人性化了,越來越具有人文關懷的精神,真正體現了法律保護人權的本色。
5.變性手術後變更性别:社會開始接受變性人一個小夥子可以變成漂亮的大姑娘,這在今天醫學技術上已經沒有障礙。近兩年,有關變性手術的報道越來越多,易性癖病人完全可以得到醫學上的援助,再不用承受自殘生殖器官的痛苦。然而,變性後的身份證怎麼辦呢?性别一欄該怎麼填?
前不久,河南省公安廳和衛生廳就公民實施變性手術後變更戶口登記性别項目有關問題發出通知,就變性人性别項目的變更手續的辦理做出了具體規定:公民實施變性手術後,申請變更戶口登記性别項目的,須出具地市(含外省)級以上醫院為其成功實施變性手術的證明,經縣、市公安機關審核後,公安派出所為其辦理性别項目變更手續;凡是在國外或國内縣級(含外省)以下醫院實施變性手術的,須經各省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院出具性别認定證明,經縣、市公安機關審核後,公安派出所為其辦理性别變更項目變更手續。派出所為其辦理變更性别手續後,重新為其編制身份證号碼,并在“常住人口登記表”背面的登記事項變更和更正記載欄内注明變更情況,其中已經申領居民身份證的,公安機關予以收繳後注銷,重新為其辦理居民身份證。
易性癖的得病率約十萬分之一到十四萬分之一,在中國有着強烈變性要求的病人大約有近40萬。據整形外科專家介紹,易性癖患者都有嚴重的自殘、自殺傾向,對他們實施手術,在幫助完成性别、社會角色轉變的同時,還将挽救他們的生命。中國第一例變性手術于198 6年實施,目前已經有多家醫院在這類手術方面作了嘗試。據保守估計,中國目前接受此類手術的病人已有上千例。但易性手術不隻是換個性别這樣簡單,如何在手術之後以一種完全不同的社會角色面對周圍的人,确定周圍的社會關系,這是所有易性癖病人不能忽略的問題。在與傳統醫學及社會、倫理觀念的沖撞中,社會日益走向寬容和多元化,一些變性人還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婚姻,在中國已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變性人持理解、容納态度、并将他們接納于社會群體中。在性别上給與他們明确的認定,無疑是對他們實在的關懷。
6.首例性騷擾案開庭:勇敢保護自己性騷擾,這個字眼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在中國,84%的女性遭受過不同形式的性騷擾,性騷擾中50%來自工作場所,其中36%來自上級,14%來自同事。然而,如何界定、懲治、防範性騷擾,還是個尚未解決的課題。當事人往往難于啟齒,調查取證又異常困難……被訴之于法庭的性騷擾案鮮有所聞。西安市蓮湖區人民法院不公開審理了被媒體稱為“全國首例性騷擾案”。
說是全國首例,也許并不準确,為保護當事人的隐私,法院往往盡可能避免擴大影響。西安市蓮湖區人民法院在開庭審理這起案件時,開庭地點十分隐秘,偌大的法院僅有屈指可數的兩三個相關人員知道。可不知道記者是如何了解到了案情,在報紙上透露後,在社會上鬧得沸沸揚揚。30歲出頭的王女士是西安市一家公司員工,該公司總經理曾在不同場合對她進行騷擾,甚至提出要和她一起去酒店開房間。本來身體就不太好的王女士,她多次受氣後昏倒。經過再三考慮,王女士向法院遞交訴狀,要求經理對她賠禮道歉。案情公開後,引起了社會對“性騷擾”的廣泛重視,對性騷擾的危害、怎樣防止并與之做鬥争的話題,頻頻見于報端,網上的讨論也異常激烈。多數人肯定了王女士的勇敢行為,“她給我們女人出了一口惡氣”、“這樣的事情,就要通過法律來解決。”
……公交車、辦公室是性騷擾的多發區,但受害女性往往敢怒不敢言。這類事情往往十分隐蔽,取證十分困難,而訴訟又強調證據。但社會學家指出,躲避默許并非上策,隻會讓對方得寸進尺,而應該理直氣壯地予以斥責和抵制,勇于反抗才能讓實施騷擾者望而卻步。首例性騷擾案讓社會各界對性騷擾的危害有了足夠的重視,人們對此的是非判斷也非常明确。有了第一例,相信,勇敢站出來反抗的女性會越來越多,樹立了這樣的風氣,性騷擾還能猖獗幾時呢?
7.性文化展:遍布各大城市重慶、杭州、鄭州、南昌……各大城市在2002年紛紛搞起了性文化展。中國唯一的性博物館的創辦者劉達臨教授,還帶着他收集的藏品,在内地十多個城市舉辦巡回展出。盡管性文化展在各地的反響不一,有冷有熱,每一次展覽都在當地産生了較大的轟動。如此多的城市集中舉辦性文化展,普及面如此廣泛,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經過媒體的宣傳,人們從中都受到了性知識教育。
中國人從談性色變,到近幾年,性學研究者及性醫學工作者,紛紛走上社會,通過各種形式傳播性科學知識,到2002年各大城市紛紛開始舉辦性文化展,中國人對性的認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關專家認為,通過性文化展,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形成的性不能說、是難為情之事的觀念開始被打破,人們不再對性問題感到羞澀,開始以寬容的心态接受性文化的傳播,這是“人性的複活和思想的解放”。
8.安全套廣告解禁:從有傷風化到不可或缺談到今年的熱門新聞詞彙,“安全套”不能不多次提及。《娛樂場所100% 使用安全套的台前幕後》、《成都夜總會首發安全套幾百隻安全套被搶精光》、《大學新風:女生送男生安全套》、《廠家争搶第一,安全套競争不再羞答答》
……關于安全套的熱點新聞不斷。事實上,表面風光的“安全套”一直陷于尴尬的境地,在我國,安全套禁止做廣告,這讓醫學專家、計生工作者和安全套廠商耿耿于懷。有關專家早在1999年就開始呼籲,對安全套廣告解禁。近年來,安全套廠商善于炒作,變相做廣告也已經是個公開的秘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争,安全套廠商的違規宣傳顯然也是無奈之舉。長期以來,在人們心目中,讓安全套,這個最私密的小玩意抛頭露面,似乎不太雅觀,有傷風化。
幾乎所有反對安全套做廣告的人都認為,雖然安全套也有避孕和防治性病的作用,但是由于它和“性”的緊密關系,在公開場合展示這種隐私性的東西,是有傷社會道德的表現,更會“毒害”青少年及兒童的心靈。前些年,對于安全套廣告、對于街頭發放安全套,人們唯恐避之不及,一些人甚至打1 10報警。但現實情況卻是:國家每年要免費向老百姓發放10億多隻安全套;娛樂場所1 00%使用安全套已經開始在國内試行;大學校園内出現了自動售套機,向大學生免費發放安全套,在大學校園裡屢見不鮮;中學性教材開始教學生如何使用安全套……從有人報警到坦然面對,應該說是一個可喜的進步。在這種情況下,還禁止安全套廣告有什麼實在意義呢?
前不久,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對有關部門關于開放安全套廣告問題的第二次提議做了答複,承認“有條件地發布避孕套廣告,有助于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落實,有利于廣泛宣傳預防艾滋病知識”,并承諾将“改變原有的禁止性規定,允許有限制地發布”。困擾多年的安全套廣告,終于解禁。有關專家認為,安全套是一種衛生用品,是一種保護健康的産品,對人類有百利而無一害。不管是執行計劃生育國策還是預防日益增多的性病艾滋病,推廣和使用安全套都是很有意義和必要的,并且是非常迫切的。對安全套廣告解禁,還有利于使用者辨别真僞優劣。更重要的是,在安全套解禁過程中,人們對其的看法,從“有傷風化”到産生“不可或缺”的認識,觀念上有了巨大的轉變。
9.大學生懷孕被開除:人權挑戰校規最近,有關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戀愛、性行為最近再次成為媒體炒作的話題。19歲的李靜與21歲的男友李軍在假期旅遊時發生了性關系。李靜在校醫院檢查發現自己出現了宮外孕,便自費住進了地方醫院做了手術。李靜出院後即被學校通知要被處以留校察看的處分,男友李軍則被勒令退學,并通報全校。原來校醫院将她的孕情通報了系領導。學校要求李靜寫份深刻檢查,交待發生性關系的時間、地點、次數等情節,承認犯有“品行惡劣,道德敗壞”的錯誤。最後,學校以李靜寫的檢查“認識不到位、狡辯”為由,将兩人同處以勒令退學處分。
一個簡單的懷孕事件,卻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大多數人認為,學校的行為過于簡單粗暴。學生家長認為,這孩子是一時沖動做出的輕率行為,作為家長既生氣又心痛,但學校以“品行惡劣,道德敗壞”為由讓孩子退學,卻是家長不能接受的。首先,校醫院擅自傳播病人的病情和個人隐私,這是有違職業道德的。其次,孩子發生性行為是家長和學校教育不得力造成的;既然孩子發生的性行為,屬個人隐私,學校不應該給孩子定性為“品行惡劣,道德敗壞”,并公開處理決定。教育界人士認為:學校應該做教育工作,而開除和勸退處分給得太重。嚴格地講,學校不應該處理這事,因為這是兩個人之間的私事。
法律界人士認為:由于李靜及其男友發生情侶之間的正常性關系,既不違反婚姻法等相關法律,又無損于社會公共利益,現行法律雖不保護這種行為,但也沒有做出禁止性規定。那麼,根據“法無禁止即自由”的私權利行使原則,這個行為也便應屬合法。同時,學校的過分行為的确有侵害李靜及其男友的隐私權之嫌。如今,已婚者進入大學的門檻已經打開,老年人進入大學也不是新聞了,在校大學生是否可以結婚也進入了教育部的議事日程,大學生屬于成年人,完全應該承擔自己因非學習事務産生的後果。
一段時期以來,大學生談戀愛甚至發展到同居都是我國高校裡的一個不争的事實,女大學生未婚先孕、去做人流的案例逐漸增多。在這種情況下,學校該如何因勢利導,學校權力不能随便侵犯學生權利,成為人們探讨的問題。有媒體發表文章認為,将因愛情而發生性關系視為“品行惡劣,道德敗壞”,是用傳統的性道德觀審視現代男女關系,這種觀念是迂腐的。道德是一個流動的概念,社會的發展日呈多元,不同的人對道德有不同的理解,當用“道德”作為批判人的武器時,它常常會形成一種壓迫。并不是說不存在道德的底線,我們判斷是否觸犯道德底線的一個标準是一種行為是否侵犯他人權益,一個人自主的對社會無害的性行為是不觸犯道德底線的,而那種以“道德”的名義散播别人隐私的行為——如西南某學院的所作所為,恰恰被現代理念認為是不“道德”的。
10.寬容坦然談性:社會更2002年,與性有關的話題廣受關注,婚外情、一夜情、婚前性行為、網絡虛拟性愛、性派對、性騷擾、對同性戀群體的關注……即使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人們也讨論的津津有味。
幾年前,我們還談性色變,而今天,原本躲在卧房門後面的性,成了一個可以攤上台面公開言說的話題。盡管,一些論點有悖于傳統的道德規範,盡管還有許多新觀念不能被大多數人認同,但社會已經允許不同觀念的存在,性觀念是反映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數,正确與否,關鍵在于引導。人們對性的寬容,表明了社會的寬容度在增大。總結2002年十大超級“性”事,不難發現這些轟動一時的事件的背後,無一不體現着深厚的人性關懷。
社會正在變得越來越寬容,越來越文明,人的尊嚴、人的權利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而這無疑是最大的“性”事,最大的幸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