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默而識之”,學問要靠知識來的,這裡的“識”在古代文字中是與“誌、記、志”字通用,所以“默而識之”這句話就是說:作學問要甯靜,不可心存外務,更不可力求表現,要默默然領會在心,這是最要緊的。
“學而不厭”,他自己說作學問的志趣永遠不厭倦,這在文章上讀起來很容易了解,乍看起來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深深體會一下,孔子的學問就在這裡。雖然非常平凡,但要知道世界上最偉大的就是平凡,能安于平凡是很難的,這也是“人不知而不愠”的引申。以自己的經驗來證明,假如發狠學一樣東西,肯下工夫去學習,最多努力一段時期,就不能繼續不倦的去搞了。所以一生能夠學而不厭,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像寫毛筆字、打太極拳,開始很有興趣,再繼續下去,到快有進步的時候,對自己的毛筆字,越看越讨厭,簡直不想看;打拳也打得自己不想打了,認為學不好。這正是一個關鍵,是個進步的開始,可是大多數都在這種情況下厭倦的放棄了。因此,就覺得孔子這句話,的确了不起。
另一點便是“誨人不倦”的教學态度。也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孟子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但是如果“得天下笨才而教育之,一苦也!”教育的事有時真使人厭倦不堪。尤其是現在青年的教育,從小底子打得太差了,幾乎必須要重新打基礎。所以一個真正的教育家,必須要有宗教家的精神,愛人愛世,須要有舍身飼虎、入海救人的犧牲精神才行,又像是親自施用換心術硬要把自己的東西,裝到他的腦子裡去的這種心情。但有許多學者有了學問,卻當成千古不傳之秘,不肯教給别人。
孔子這三句話,表面上看是很容易的,做起來就非常難。後世為人師表者,可以将這幾句話作成格言,在碰到厭倦的時候,提起孔子這幾句話,在肚子裡臉紅一下,馬上自己改正過來。孔子在接着這三句話之後便說:“何有于我哉?”翻成白話,便是說,我沒有什麼學問,隻不過到處留意,默默地學習中,我把它強記下來;求學問不厭倦;教人也不厭倦;但是除了這三點以外,我什麼都不懂,什麼都沒有。就是這個意思。可是這三點都是真學問,我們大家都很難做到,所以我認為這篇是第一篇《學而》的引申注解。
——恭錄自《論語别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