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上海8月21日電(記者 陳愛平)2022年上海科技節期間,上海科技館聯袂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彙五個新城啟動“科普進五個新城”活動,立足五個新城,輻射全市乃至長三角地區,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科普大餐。
“科普進五個新城”以“科普進學校、進社區、進場館、進鄉村、進商圈”為途徑,為市民們準備了8大項目,分别是“科技節線上專場活動”“明星科學老師新城行”“無界博物館課堂”“五大湖科學漫談”“金牌博老師培育計劃”“科學表演秀”“流動科普臨巡展”“科普文創産品”,整合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精彩紛呈的學習資源和實力強勁的人才資源,配合五個新城中小學、公共文化場所、街鎮社區等地科普需求,定期開展活動。
2022年7月1日,觀衆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觀看一組靜态展示展品。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于8月20日至26日舉辦的2022年上海科技節,緻力于打造全方位展示科技創新力量的城市科技活動,集中展現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最新成果。在上海科技節期間,上海科技館特别推出的“科普進五個新城”線上專場活動,正是以“雲逛展”“雲講座”“雲課堂”為市民和網友帶來不間斷的科學盛宴。
此外,“明星科學老師新城行”将由8位上海科技館最受歡迎的科學老師、科研人員、展覽策劃師組成導師團隊,策劃推出“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創新成果現場”兩大路線,探訪科技成果第一線;“無界博物館課堂”适用于幼兒園、中小學學習場景,以博物館精品課程助力素質教育,助推“雙減”政策落地,促進館校協同育人;“五大湖科學漫談”由知名科學家和明星科學老師帶隊,重點圍繞五個新城的澱山湖、滴水湖、遠香湖、金海湖、華亭湖及其周邊地區,開展科學漫談、野生課堂、城市觀鳥、自然筆記、星空露營、尋聲覓蟲等充滿野趣、情趣、童趣的青少年自然科學實踐探索項目;“金牌博老師培育計劃”則在五個新城開展博老師研習會(已納入市級師資培訓課程)和鄉村教師支持項目兩大常态化教師培育項目。等等。
2021年11月10日,在上海天文館,學生在一個名為“太陽系的鄰居”展示裝置前駐足。當日,2022-2024年度上海天文館“館校合作”項目正式啟動。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上海科技館有關負責人期待,各方通過努力探索“科普助推新城建設”新模式新路徑,為新城建設發展注入新動力新活力,為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發揮獨特作用。
數據顯示,上海已建成上海科技館等市級科普基地285家、青少年科學創新實踐工作站29家,平均每8萬人擁有一個科普基地,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上海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24.3%,繼續位列全國首位。
2021年12月14日,參觀者在長江流域動物标本展示台前駐足觀看。當日,“大江行地”長江主題科普展在上海科技館開幕。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指出,科技傳播一方面要培養專業的科普人才,打造原創的高品質的作品;另一方面也需要一線科學家加入科普隊伍,讓優秀的、有激情的科學家做及時和前沿的科普。他寄語,上海應該做科技傳播的排頭兵,為成為海派科普的城市而努力。
據介紹,上海科技館将發揮資源優勢、平台優勢和人才優勢,打通科普資源聯動渠道,增強全市科普資源配置能力,助力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