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chang15336896236,進行交流:))
1
看看教室牆上的倒計時,距離中考隻有22天了。
早讀時孩子們都在積極地背誦着範文。
他們手頭的資料不少,全部背誦是不可能的,也沒這個必要。如果由我來給他們劃定範圍,則剝奪了他們自主思考選擇的機會。
看着孩子們認真朗讀背誦的樣子,我決定,今天不講課。
我告訴他們,将手頭所有的範文資料,自己通讀一遍,選擇自己覺得好的範文,分類背下來。
你可以選擇,背誦全篇,或者隻背誦其中一句,并在作文本上依次登記完成背誦的日期。
然後整節課,他們都很忙碌。讀文章,劃重點,做摘抄,編序号,或者将特别好的範文整篇剪下來貼在作文本上。
他們不時會舉手提出自己的疑問,有的對範文體裁進行了更細緻的劃分。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習慣,列出了自己的背誦計劃。
2
大概是因為生長環境比較簡單吧,我一向心直口快,有一說一。
後來讀《論語》,看到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心裡就十二分地贊同,是啊,孔子都說了,表面上花言巧語,一副讨好人的臉色,這樣的人是少有仁德的。
對某些人巧言令色,就必然對某些人是疾言厲色——手心翻過來肯定是手背嘛。
再後來,讀蘇轼,一邊傾倒于他驚人的口才——“辭無不達之意”,一邊也歎息着坡公真的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啊,誇人誇得唯恐不夠,罵人也罵得唯恐不盡。
所以,因為過于耿直而吃盡了苦頭的坡公,在解釋“坤”卦的六四爻時,真是充滿了身世之感。
3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蘇轼解釋說,“夫處上下之交者,皆非安地也。乾安于上,以未至于上為危,故九三有夕惕之憂;坤安于下,以始至于上為難,故六四有括囊之慎。陰之進而至于三,尤可貞也,至于四則殆矣,故自括結以求無咎無譽。咎與譽,人之所不能免也,出乎咎必入乎譽,脫乎譽必罹乎咎,咎所以緻罪而譽所以緻疑也,甚矣,無咎無譽之難也!”
處在上卦和下卦之間的兩爻,都是處在多事的不安之地啊。乾以在上為安,尚未到達九五時就比較危險,所以九三爻才會那麼從早到晚謹慎小心;坤以在下為安,如果抵達上卦就比較危險。所以六四才要學會括囊的謹慎。
括,意為“結”,紮緊口子的意思。囊,就是口袋。括囊,比喻閉緊嘴巴。
蘇轼感慨,六三,處在下卦,内有陽德,尤可正也,但是,到了六四,已經處在風口浪尖的是非之地了,一定要閉緊嘴巴以求無咎無譽。
不虞之譽,求全之毀,都是人很難避免的啊。
蘇轼21歲時就名動天下,可謂少年才子,春風得意,甚至有很多參加科考的考生,聽說要和蘇轼一起PK,直接就躺倒棄權了。
這突如其來的聲名和榮耀,并非蘇轼所求,然而之後,這些榮耀帶來的求全之毀,更是出乎他意料之外。
再加上蘇轼心性單純,認為“全天下無一不是好人”,既辯才無礙,又口無遮攔,不知不覺間得罪了人還渾然不知。
後來将蘇轼一貶再貶,貶到惠州還不解恨,再貶至海南,不許當地官員接濟蘇轼,不給他房子住,恨不得蘇轼在蠻荒的毒瘴裡自生自滅的章惇,不就是蘇轼曾經的好友嗎?
蘇轼因為寫詩諷時而被陷害入獄,在蘇轼經曆“烏台詩案”的黑暗時光裡,章惇曾是到處奔走幫他洗刷冤屈的兄弟啊!
然而,正是在蘇轼脫離了困境,又回到政治中心之後,章惇與蘇轼漸行漸遠,直至恨不能置之死地,其中的“譽所以緻疑”,令蘇轼付出了多麼慘痛的代價!
要麼有不虞之譽,要麼面臨着求全之毀,既無咎又無譽的處境,是多麼難以到達啊!
4
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過相似的經曆。忽然間不知道為什麼,被莫名其妙地點名表揚了,一不小心吃個泡面就網紅了,寫個辭職信就忽然間被全世界人肉了。
或者忽然間,捐款捐了十萬的人,被很多沒捐款的人指着罵又作秀呢,或者那麼有錢才捐十萬捐得太少了。
幸好,講流言蜚語的嘴隻是長在别人臉上,有自知之明的心還跳動在自己的胸膛裡。
5
今天的課堂,我閉上了嘴,孩子們卻更多的開動了腦子。
我無法改變我的秉性,但我可以學着,站在對方的角度,替對方着想。
與其舌燦蓮花,滔滔不絕地傾述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不如适時地閉上嘴巴,聽聽别人的想法,和這個世界的聲音。
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chang15336896236,進行交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