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少男少女十二三歲就已進入性成熟期;專家認為,應以正确的心理疏導教育早戀的孩子而不是棒喝。
今年高三畢業的小秋和女友雙雙考上了重點大學,他這樣評價4年的感情:“這是我的動力,為了她我會做得更好。”不可否認地,在一些學生中,存在着像小秋這樣美好的感情,連老師們都承認:“他們美好得我們都找不到反對的理由。”
但不少老師和家長指出,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少了,未成年人知識和社會閱曆太淺,過早涉足愛情往往把握不好度,很容易出事,不值得提倡。
情投意合的并不多
小秋和女友都是廣州某重點高中的學生,三年來小秋住校,女友走讀,經常地女友會從家裡帶靓湯慰勞小秋,節假日兩人也會快快樂樂地一起去看電影或參加自助遊,小秋很明确地表示:“我們超過了普通的友誼,我們在經營愛情,并且希望它能開花結果。”于是從初三開始兩人就約定考同一所高中,再考同一所大學,兩人的成績一直穩坐班級前三名,交流功課成為他們交往的重要内容。
雖然身邊有同學偷嘗禁果,但小秋自稱“很保守,願意堅持到條件成熟時再考慮”。
小秋和女友的故事在學校中幾乎人人知曉。
一個低年級的男生說:“其實很多人找男女朋友是為了擺酷,或者覺得人家都有我也想有,真正像小秋這樣情投意合的并不多。”高二女生小潔則說: “女孩子都是希望找到美好愛情的,但好多都是傻傻付出癡癡被騙,這個年齡的男孩能給女孩子鄭重承諾的不多,肯做長遠打算的更少,搞不好兩個人都毀了。”
這是愛情還是兒戲
某校負責中學生“青春健康”教育的李老師講述了這樣一樁“奇事”:一名早戀的初三女生在中考當天突然發脾氣不肯去考試,當老師家長問她原因時,她極度憤怒之下脫口而出:“我男朋友為了氣我,去跟别的女生上床!”沒過幾天,老師卻發現她和男友又親密地走在一起,見面時還微笑地和老師打招呼:“您别誤會,我們已經分手了,現在隻是普通朋友!”
提起這,李老師一臉的困惑:這是愛情還是兒戲?
需要正面力量去教導
人口學研究表明,20世紀的100年間,每過25年少男少女的性成熟期就提前1年,上個世紀初性成熟期發生在十六七歲,世紀末的時候已經提前到十二三歲。
某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應湘認為,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對異性朦胧的情感完全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而且這種情感是美好的。然而,随着社會資訊的日益發達,網絡和各種媒體過早地對中學生的性意識進行了誘導和啟發,這種誘導和啟發模糊了孩子心目中情感與行為的界限,讓他們誤以為兩個人隻要有了情感就能發生性行為。這時,這些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需要一股正面的力量去教導他們。但是,目前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對于孩子青春期心理疏導、如何正确處理兩性關系等的教育實在太缺乏了,即使學校有青春期教育課,多數也是以生理教育為主,缺乏心理教育。
教育方式不當事與願違
但現在學校對學生的青春期教育常常不被接受。高一學生小洋直言:“學校的青春期教育是以否認愛情為前提的,老師們講到未成年人的親密關系,總是用一種‘你看不聽大人話就出事了吧’的态度,然後再說這病那病,好像愛情是個很髒的東西,最好不要碰,這種教育讓我很反感。”
讓人反感的教育不會起到應有的作用。在很多情況下,更會把少男少女的純情逼上絕路,變成少年作家韓寒描寫的那樣“以為老師棒打鴛鴦而雙雙出走,意外懷孕後被逼入絕境跳樓自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