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是大多數青春期孩子都要經曆的心态。面對這種現象,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孩子是 “小心眼”。先看看這位母親數落孩子的“罪狀”吧。
孩子就愛“對号入座”。我和同學在客廳說話,談到自己的專業,都不由感慨“一招鮮,吃遍天”。等同學走後,兒子就黑着臉問我,是不是因為他沒有一科特别突出,以後就可能沒出息。
其實,不是孩子為了瑣事而斤斤計較,而是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使然。此時,他們雖然對社會現實有所了解,但這些了解都是支離破碎的片斷,沒有形成客觀理性的整體認識。于是,一方面,他們渴望更全面了解社會,而另一方面則懼怕現實。以至于他們的警惕性變得更高,就像一隻将要出巢的小鳥,怯生生地觀察着周遭。一旦感到外界的刺激,如一句話、一個眼神,就會讓他們表現出敏感的特質。
另外,從心理發展階段看,青春期的孩子缺乏自我認定。“走自己的路,讓别人說去吧。”這句話,我想每個經過青春期的人都深有體會,第一次感到生活是屬于自己的,不想任何人來幹預。而同時,由于經濟不獨立、心智不成熟,青春期的孩子又十分在乎别人的評價。可以說,别人評價他們“真棒”,而他們自己也這麼認為時,就起到正正得正的效果。而如果他們自認為還不錯,卻沒有得到别人的贊賞,無疑就是正負得負了。正因如此,他們更想通過别人的看法來加強自我認定,所以對他人的言語和行為的體察更敏感。
孩子敏感像針尖,家長可不能當麥芒,要予以正确指導。關鍵是不要總當子女是小孩,當他們過于敏感時,不以家長的身份來訓斥孩子,而是要平等地和他們交流,把自己的真正意思說清楚。另外,盡量給孩子獨立的空間,讓他們親自處理一些事情,這也是種挫折教育。當他們習慣了自己處理事情,就會慢慢成熟,自然覺得太敏感是多麼幼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