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感覺到,自打孩子上初中後就不一樣了:開始愛頂嘴,不再對家長言聽計從,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其實這一切是孩子青春叛逆期到來的表現。這時,有些家長感覺對孩子的教育頗為棘手:打罵不行,放任不得,孩子又聽不進說教。那麼,如何面對和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現代孩子的叛逆期提前到來
“孩子突然像變了個人一樣,真難管”,這是諸多家長對孩子叛逆的共鳴,卻不知到底是什麼原因所緻。徐教授介紹,我國把11-12歲定為青春期早期,由于這個時期的孩子難管,所以國外也将其稱為“狂躁期”、“困難期”等。
據稱,由于升學、人際關系等壓力的增大,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心理發生變化,如果沒有對其進行适當引導,孩子很容易在認知、理解、運用等環節産生技能和心理上的障礙,尤其在一些非正常的外界因素影響下,往往會激發他們潛意識的反抗,刺激他們對外界采取抗拒行為,形成“叛逆”。
據調查顯示,由于現今孩子所處環境較其父母所處環境複雜得多,所以他們的青春叛逆期比其父母早到1-2年,也承受了更多的壓力。所以當孩子有些“叛逆”時,家長不必過于擔心,要理解孩子,注意調整教育方法。
“叛逆”孩子為何難教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為什麼難管教?要知道原因,家長還需走進孩子的内心深處,了解他們到底在想什麼。學堂上,徐教授引用了一系列實例。
案例一:孩子甲反映父親的教育有問題,他說希望父親不要老用懷疑的眼光看待自己。案例二:孩子乙告訴媽媽:“不要以為大人的話都是對的,我的話有時也是對的。”案例三:孩子丙的心聲,希望爸爸媽媽不要老誇獎别人的孩子,也不要老是說自己的孩子有多笨。案例四:孩子丁對爸爸說:“看到你那洩氣的眼光,我越發覺得自己不如别人。”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由于生理變化引發心理變化,他們遇事開始思考,形成并不成熟的主見,對父母的話開始懷疑。而父母在權威動搖後,一時難以适應,又不願降低身價、調整教育方法去面對孩子,對此,孩子便心生抗拒,讓家長覺得難以調教。
孩子叛逆,家教有法可循
塑人工程是門藝術,面對這些處在十字路口的孩子,家長的教育要更加耐心、細心和用心。
(一)避免兩極教育誤區
家長應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該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于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導孩子。但在現實的教育中,一些家長卻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
誤區一: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于是家長采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複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
誤區二:放任自流。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無多大起色後便失去了信心,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二)下放權利給孩子
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後,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和尊重。所以,家長要注意對他們下放各種權利,以幫助孩子從不谙世事向成熟過渡。
自主權“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禅。徐教授建議家長們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盡量少說這樣的話,内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發言權“考不上大學就去掃馬路”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長繭,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少說多聽,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時間支配權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将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願排得滿滿的,要将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表決權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見,有着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隐私權孩子在進入初中後,一些家長發現,以前經常跟自己說心裡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稱,如果孩子實在不願同家長交流,也不必過于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赢得了尊重。
(三)親子溝通有技巧
對于叛逆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會感覺到與之不好溝通。徐教授介紹了幾條比較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
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别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并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隻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症結。
忌從學習入題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隻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穩定情緒 家長帶着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緻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許孩子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