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次課堂上的突發奇想,一支各懷技能的人組成的團隊,懷着将傳統文化時尚化的目标,“象意”團隊将古文字“玩”出了新花樣。讓我們走近他們,一起來了解他們推動傳統文化創新性轉化創造性發展的有益嘗試。
“象意”團隊,由文學院古文字學強基計劃和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以及中國傳媒大學遊戲開發專業的同學共20餘人組成,緻力于讓古文字“活”起來。截止到目前,團隊共開發出20餘種文創産品。比如甲骨文消消樂、甲骨文連連看等遊戲,與京劇融合的文創産品、“氣有浩然”甲骨文鎮紙、“山東大學”“氣有浩然”甲骨文信箋、“甲骨文”百家姓系列文創産品。獲得山東大學唐仲英學子“中華文化創未來”委托研發立項、第七屆山東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暨第十八屆山東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山東大學“挑戰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國際大學生年度藝術獎金獎、鑄劍杯文化創意大賽一等獎、第二屆香港當代設計獎銀獎、第三屆日本概念藝術設計獎銀獎、G-CROSS全球大學生創意金星獎銀獎。
指導老師黃潇婷教授:青春 專業知識=創造力
“象意”團隊的學生找到管理學院黃潇婷教授時,聽了學生們的創意,她眼前一亮,欣然接受了指導老師這一“重任”,主要負責團隊商業模式和經濟可行性指導。她覺得,團隊的創意産品既符合年輕人的需求,也與文旅産業相結合,古文字表達的專業性也能得到保障,而且,團隊成員都是大學生,與傳播對象和受衆融為一體,在傳統文化時尚化方面沒有理解代差。
談到商業模式,黃潇婷教授說團隊早期階段主要采用低成本形式,比如開發文字消除遊戲,現在轉到漫畫繪本。目前主要是軟性設計,還不是實際創業項目,仍處于創業概念階段。因此等到實際創業階段可以注冊微店平台,通過訂單形式保證投入産出不至于虧損。
談到團隊項目中的海南“椰雕”和“黎錦”,她說,項目立意于助力海南鄉村振興和打造文旅精品,最有意義的地方是可以使得帶有中國文化基因的産品得到傳播和認可并且能夠帶動當地就業。“椰雕”和“黎錦”作為本土自有的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本身就是當地居民可以參與手工生産的,加入甲骨文元素,可以将本國的本土的文化傳播出去,兼具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這也是這個項目希望有所突破和貢獻的地方。
黃潇婷教授非常高興看到每個成員都一腔熱血地想要通過專業知識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并使更多人接受,大家的想法和創意層出不窮,觀點的碰撞讓人十分欣喜和自豪。很多項目都需要時間來慢慢打磨,由于時間緊張以及疫情原因,項目的落地和實施并沒有想象中容易。但是大家齊心協力克服了重重困難。
黃潇婷教授說,和大家一起努力的過程中最大的感受是青春的熱情。她會常常被大家蓬勃的生命力和熱切的創造力所感動。
隊長林才偉:承擔起當代青年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
“象意”來自于“象形有意”這一對古文字本身特色的生動解讀。作為文學院的學生,林才偉在學習古文字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古文字的魅力,很想為傳播古文字貢獻力量。說幹就幹,林才偉聯系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和好友後,初步建立起了“象意”團隊。
林才偉說:“象意這個名字本身就帶有了古文字在中華曆史發展過程中獨具特色的魅力。”他和團隊成員也緊緊依靠古文字“字形表意”這一特點,創造出許多極具特色的文創産品:甲骨文消消樂小遊戲;古文字椰雕、古文字貝雕等;還有一些像帆布袋、信箋、鎮紙類的古文字文創。
作為隊長,林才偉不僅要做指導老師與團隊成員之間溝通的橋梁,同時也要做幾個項目小組的總負責人。“說實話,确實不輕松,因為我并不是一個擅長溝通的人” 。盡管如此,為了項目順利推進,他經常在空閑時間琢磨用詞用句,琢磨着怎樣讓溝通更高效,同時起到活躍團隊氣氛的作用。
在項目創作過程中,一個靈感提出後,需要綜合項目創意、現實意義、可操作性、社會影響等多方面進行考慮。比如孫銘孺同學提出了“将古文字與化妝産品相結合”的創意,團隊綜合考慮後,還是決定先将這個想法暫時擱置。
林才偉說:“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條路上作出屬于我們青年一代的貢獻。”未來,他想和團隊成員繼續努力,做出更多被大衆喜愛的古文字創意作品,使更多的人能真正領略古文字的魅力。
遊戲開發設計﹒王茗蕙:讓遊戲為古文字增添想象的翅膀
王茗蕙是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一名大二學生,因為自身對古文字始終保持着一份别樣的眷戀,在經高中同學介紹後,她果斷加入了象意團隊。
作為一名具有豐富獨立遊戲制作經驗的遊戲開發設計師,王茗蕙在接手《甲骨文消消樂》這款遊戲制作項目的時候,獨自承擔了策劃與程序兩方面的工作。
“我在開發這款三消類遊戲的時候,遇到的一個瓶頸是手遊的屏幕适配問題,由于分辨率未設置清楚,導緻後期打包導出到不同型号的手機上時,出現了畫布偏移問題,好在後面找到了原因,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當時,王茗蕙在摸索的過程中使用不同型号的手機反複試驗多次,最終得到了現在這個最優版本。
從遊戲策劃到開發,王茗蕙始終秉承着嚴謹認真的态度,落實《甲骨文消消樂》這個遊戲項目的每一階段任務,對遊戲的每一個細節進行優化調整。由于疫情的限制,團隊成員都是線上溝通、協作,她說,很遺憾沒能與大家在線下進行開發讨論,但也很開心能加入這樣一個優秀的團隊,認識這麼多卓越的山大學子。
王茗蕙在了解了故宮與網易聯合創作的遊戲《繪真·妙筆千山》後,表示“之後想制作一款輕度解謎類的遊戲”,也對于傳統文化類的遊戲制作産生了新的靈感,“或許将傳統文化與遊戲相結合,是傳統文化和遊戲兩個領域的創新發展之路”。
形象設計﹒周曉卓:古文物也有二次元生命力
點開2020級文學院本科生周曉卓的朋友圈,刷到一條配圖為古文物“簠”拟人形象的朋友圈,文案是“畫着畫着就像天依了,可能這就是愛吧。”
周曉卓主要負責古文物“簠”和甲骨文結合拟人化形象設計。該作品獲得2022第二屆G-CROSS創意金星獎銅獎。林才偉第一次聯系周曉卓,是希望她為山大博物館展出的文物“簠”設計一個形象。她最初并沒有特定的方向,但是畫着畫着就越來越像洛天依了。洛天依作為充滿中國元素的虛拟古裝形象,發型是古代婦女常見的發式“飛仙髻”,類似于“8”字型。而文物“簠”兩側的手柄恰好也是“8”字型。她由此想到可以将文物的手柄和主體部分分開,前者設計成人物的發飾,後者設計成二次元lolita裙子。
早在《國家寶藏》播出時,周曉卓心裡便埋下了古文物文創設計的種子,當時就很喜歡其中的手辦。能夠在團隊中承擔形象設計任務,她感到十分開心。在周曉卓眼裡,甲骨文最大的魅力是線條美,和現代方正的漢字相比,甲骨文線條流暢圓潤,這在設計中給了她很多靈感。“又”在甲骨文中像一隻手,她受到啟發,将其設計成人物的一枚發卡。人物上衣的紋路其實是甲骨文“網”字的模樣。設計過程中遇到最大的瓶頸是如何将甲骨文融入人物形象,為此她查找了很多中國古代婦女服裝樣式圖,最終決定将披帛改造成寫滿甲骨文的卷軸,這樣一來,既有古典服飾美又能融入甲骨文元素。
“簠”的拟人形象主要被團隊印在徽章、帆布包、奶茶杯、滑闆等物品上,周曉卓說希望産品可以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受衆能更好地接受。她下一步的計劃是豐富人物的側面形象,打算設計出立體的人物外觀。
古文字整理﹒王墨傑:小心求索,體悟漢字意境之美
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王墨傑主要負責前期的古文字整理工作。通過翻閱《甲骨文常用字字典》《新金文編》,他将隊長林才偉找來的古文字進行嚴格的二次校對,同時謹慎剔除有争議的文字,選取大衆喜聞樂見的字,如動物字形等。“我不敢說是‘校勘’,畢竟我的水平有限。我隻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避免出現錯誤。”王墨傑謙虛地說。校對任務并不令他感到枯燥,他反而從中體會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比如‘作為’的‘為’的甲骨文,像是一隻手把大象抓起來。如果一個人連大象都能提起,那他不是很有作為嗎?”在他看來,巧妙的字形像一幅緩緩展開的畫卷,通過山川自然、鳥獸魚蟲的形狀,将字意與意境娓娓向今人道來。可王墨傑仍不忘強調,他隻是深感構思之巧,而造字原理的解釋總是有争議的,沒有充足史實證據支撐,不可妄下結論。一絲不苟、實事求是、謹慎論證,是他始終堅持的治學态度。
除了選取合适的古文字,王墨傑也會參與後續文創産品的設計。注重古文字的表意功能,是他創新思路的基礎。比如,“塵土”的“塵”的古籀文字形,像三隻奮力奔跑的鹿,兩側是它們揚起的塵土。于是,王墨傑大膽想象,将其與流行語“我先溜了”巧妙結合,制作出有趣的卡貼圖案。
“當人們使用我們的文創産品,他們會潛移默化地了解這些古文字, 然後産生對字的曆史的研究興趣,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當更多的人于古文字中感受到曆史的厚重,當更多的人于曆史中找到民族一脈相承的源頭,文化自信會油然而生。王墨傑說,這是自己的責任與理想。
産品開發﹒張童:賦能文字,找準轉化方向
當文創市場的同質化日趨嚴重,人們不再盲目“跟風”,文創産品來到了創作的瓶頸期。“有更好的質量、更豐富的文化内涵、更生動的文化闡釋,文創才是有精氣神的。”這是曆史文化學院本科生張童在市場調查時的發現。當設計并發放了一萬多份有效問卷後,張童發現古文字文創産品是零散的、市場是空白的,而甲骨文又是漢字的源頭。于是,“象意”團隊便抓住了機遇,着眼于甲骨文文創産品的開發。
作為文化産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張童負責将古文字的文化價值向市場價值轉化。在助力海南鄉村振興産業時,通過設計與發放問卷、與當地人訪談、浏覽當地博物館網站等方式,張童收集了海南曆史文化的各類數據信息,并将其撰寫成計劃書。通過分析椰雕、貝雕等有着深厚群衆基礎、保存完好等特點,張童進行了合理的市場定位,為團隊的産品設計指明方向。“我會通過市場調查,規避同質化的産品,轉換新賽道”。
談及未來發展,張童希望能夠尋找更多的合作方,讓文化産品真正落地開花。此外,參與團隊工作的過程中,讓張童深深感受到了古文字的美感。“盡管這不是我的專業,但我會更多地了解古文字,學習藝術設計知識,讓文創産品更有生命力。”他堅信,跨學科的知識碰撞将帶給他更鮮活的創造力。
視覺先鋒﹒蔣向陽:靈感的火光閃耀
|
|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蔣向陽一直在團隊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實力,從選修課《古文字書寫技法》開始,她用筆觸感受古文字穿越千年的韻律和心跳;從抽象簡潔的想法出發,與團隊成員精準對接,豐滿創意。看着手中的作品如孩子一樣慢慢成長為一個精美的遊戲,蔣向陽心中滿是快樂與滿足。她也會遇到沒有靈感的時刻,也會在思考怎樣去展現古文字魅力的過程中觸及阻礙,這時候,她會從文字性的論述、藝術類的作品、科普性視頻以及紀錄片講座中尋找靈感火花。提到自己很喜歡的設計作品——故宮文創,她的聲音中滿是熱愛與敬佩。她說:“我也期待着以後能有機會跟團隊一起參與到博物館的文創設計當中。”
文化創意﹒孫銘孺:文學生的商賽突圍
作為“象意”團隊的老成員,孫銘孺陪伴與見證了古文字産品的一步步蛻變。與古文字的緣分始于劉祖國老師和王輝老師的古代漢語課堂,透過學習,窺見古文字靈動形象的美感與現代漢語端正抽象的符号相互碰撞;摸索溯源,感受古文字前世今生的脈動。本于課堂,認真留心,這是孫銘孺在創新轉化路上發掘興趣與樂趣的抓手。作為多年來文學院第二個走進挑戰杯省賽的項目,孫銘孺說:“團隊的每個人都是創意的提出者。”從美妝到飾品,從專屬顔色到結合非遺,孫銘孺的天馬行空總能得到團隊的熱烈回應。在産品結合非遺的階段,她提出把自己家鄉遼甯的玉雕與古文字相結合的創意,雖然最終因為成本太高沒能落地推行,但這個始終“雲見面”的團隊的高效和融洽,讓孫銘孺感受到作為團隊一份子滿滿的踏實與溫暖。初始創意之外,她還在産品前端挖掘古文字的文化基礎内涵,讓更多人去了解、感興趣,孫銘孺說,從團隊智慧的結晶生發出來的情感,叫“自豪”。
素材來源|山東大學融媒體中心
作者|秦深 馬藝榮 張辰萌 王心悅
攝影|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奕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