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花寂寞紅”,這五個字多麼深刻地描述了幾千年來千千萬萬的女性在深宮中青春之花寂寞地開放又枯萎。
宮廷怨女同性戀
“宮花寂寞紅”,這五個字多麼深刻地描述了幾千年來千千萬萬的女性在深宮中青春之花寂寞地開放又枯萎。性是人類的一種自然需求,在正常情況下,無論男人和女人都渴求愛情、婚姻與性的幸福,可是宮女們的這種人生權利被殘酷地剝奪了。在後宮,宮女們接觸的男人隻有皇帝和太監,太監是沒有性能力的,而皇帝隻有一個,在宮廷女性中能得到皇帝寵幸的又有幾個呢?
白居易的《上陽白發人》一詩,充分地描繪了“一生遂向空房宿”的性寂寞和性饑渴: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宮莺百啭愁厭聞,梁燕雙栖老休妒。
鴛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 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
在這種性寂寞與性苦悶的情況下,宮廷女性怎麼辦呢?有人逃走了,如古人筆記中曾記載有一年正月望日,唐中宗和皇後微服出宮,在市上徜徉遊覽,一批宮女“皆淫奔而不返”。還有女性自歎薄命,以自殺了此餘生,如隋炀帝時的侯夫人。但是以上這些情況畢竟是極少數,而多數宮女是默默忍受,有時也尋求一些方法進行性的宣洩。性宣洩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一是和太監結成挂名夫妻,借以得到感情上的安慰,這稱“對食”或“菜戶”;二是以手或工具進行“自慰”;三是搞同性戀。在中國古代,女同性戀多稱為“磨鏡”,雙方相互以厮磨或撫摩對方身體得到一定的性滿足,由于雙方有同樣的身體結構,似乎在中間放置了一面鏡子而在厮磨,故稱“磨鏡。”,也有一人女扮男裝,在腰間系一假陽具和對方進行性交的,這在古代的春宮畫上有一些記載與描繪。
女尼和道姑的同性戀
中國的女尼和道姑,自漢、唐以後開始多了起來,但是在社會上一般對女尼和道姑都無好感,因為在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中,人們總認為女子應在家中侍夫育兒,而出家總是“不守婦道”。在中國古代,“三姑六婆”素來沒有好名聲,《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四回裡就說:“我說那三姑六婆是再要不得的!”尼姑和道姑居“三姑”之首,更是古代社會中的男子攻擊、誣蔑的對象,在許多古代小說中,尼姑庵、女道觀向來被描繪成養漢淫亂的場所,人們通常認為尼姑、道姑進入一般人家的閨房,不是送春藥,就是拉皮條,或是搞同性戀。有首詩說:“斷俗入禅林,身清心不清。夜來風雨過,疑是叩門聲。”就是說女出家人與人私通的情況。“三言兩拍”是明代最有影響的拟話本小說,它反映了宋元以來市井階層的生活狀況、思想觀念和欣賞情趣,其中有些内容描繪了尼姑、道姑偷漢的“淫行”。例如馮夢龍的《醒世恒言》第十五卷《赫大卿遺恨鴛鴦縧》、淩初的《拍案驚奇》卷三十回《聞人生野戰翠浮庵》都描述了男子進入尼庵,被一群尼姑拖住不放,日夜宣淫,輪番大戰,最後虛脫而死的事情。還有不少民歌民謠,都有嘲笑和尚、尼姑私通以及女尼和道姑性混亂的内容。
實際上,對上述狀況應具體分析。古代女子削發為尼或為道姑有許多不同的原因:一種人是真心皈依教門,恪守戒律,了此一生,這是多數。另一種是為生活所迫,以尼庵、道觀作為一個歸宿或一時的栖身之地,如有些妓女年老色衰,或為人所棄,無路可走,就去做尼姑、道姑了。第三種女人不過是把出家入尼庵、道觀作為一種實行“性開放”、“性自由”的手段而已。
唐宋之時,貴族女子出家為尼為女冠的特别多,其中濃妝豔抹、喜交賓客、放蕩佻達的不在少數。《湘山野錄》載:“中國長公主為尼,掖廷随出者二十餘人。诏兩禁送至寺,賜傳齋。傳旨令多賦詩,唯文僖公彭喬年尚有記者雲。”又《柳亭詩話》也記載道:“李義山詩《碧城》三首,蓋詠公主入道事也。唐之公主,多請出家。義山同時,如文安、浔陽、平梁、邵陽、永嘉、永安、義昌、安康(諸公主)先後乞為女道士,築觀于外,頗失防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